一种矩形信号灯电接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35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矩形信号灯电接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矩形信号灯电接触结构,用于矩形信号灯中印制板部件之间及印制板部件与灯座之间的电接触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矩形信号灯普遍采用灯泡作为光源,电接触结构较为简单,插入灯座即可。但采用灯泡为光源功耗大,易发热,均匀性差且亮度不可调,而采用LED作为光源则有功耗小,发热低,均匀性好以及亮度可调等优势,采用LED作为信号灯光源是目前的主流方式。但矩形信号灯内部空间狭小,应用LED作为光源需要将两块印制板部件连接后固定在灯座上,则研究矩形信号灯内部印制板部件之间以及印制板部件和灯座之间的电接触结构,对于将LED运用在矩形指示灯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在矩形信号灯内部印制板部件之间以及印制板部件和灯座之间的电接触结构,提供一种将LED光源应用在矩形信号灯上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矩形信号灯电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印制板部件(1)、印制板插针(2)、调光印制板部件(3)、灯座(4),光源印制板部件(1)和调光印制板部件(3)的对应位置有插孔,印制板插针(2)安装到插孔上将光源印制板部件(1)和调光印制板部件(3)进行电路连接;调光印制板部件(3)安装在在灯座(4)上表面。

可以将LED亮度高且亮度可调,均匀性好,寿命长的优势运用于矩形信号灯中。

进一步的,光源印制板部件(1)和调光印制板部件(3)的插孔均为4个,设置在四角位置,印制板插针(2)也为4个,与插孔数量对应。

连接结构受力均匀,结构强度,内部空间大,便于电子元器件的布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负极导电杆(6)及正极导电杆(7),

灯座(4)上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配合孔,正极导电杆(7)从灯座底部的配合孔穿过,在灯座上表面与调光印制板部件(3)上的插孔配合;负极导电杆(6)负极导电杆在灯座上表面与调光印制板部件(3)上的插孔配合,通过负极导电杆(6)和正极导电杆(7)对调光印制板部件(3)进行供电。

既能与原有电源输入部分触点结构对接,又能实现对印制板部件的稳定可靠的供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绝缘垫块(5),负极导电杆(6)或正极导电杆(7)先与绝缘垫块(5)配合,绝缘垫块(5)再与灯座底部的配合孔配合。

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配合孔,应用于不同的底座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矩形信号灯电接触结构连接结构简单、牢固,实现了在矩形信号灯中矩形信号灯中印制板部件之间及印制板部件与灯座之间的电接触结构,为LED在矩形信号灯中的使用在电接触结构上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有利于在矩形信号灯上充分发挥LED的功耗低、发热小、均匀性好且亮度可调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制板部件之间电接触结构示意图。

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制板部件与灯座之间电接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矩形信号灯电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印制板部件1、印制板插针2、调光印制板部件3、灯座4、正极导电杆7、负极导电杆6及绝缘垫块5七个部分。其特征在于:光源印制板部件和调光印制板部件的四角对应位置有插孔,四根印制板插针与插孔配合后通过焊锡结合,连接光源印制板部件和调光印制板部件;灯座上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配合孔,正极导电杆从灯座底部的配合孔穿过,在灯座上表面与调光印制板上的插孔配合,再通过焊锡结合;负极导电杆先与绝缘垫块配合,绝缘垫块与灯座底部的配合孔配合,负极导电杆在灯座上表面与调光印制板上的插孔配合,再通过焊锡结合。

请参见图3和图4所示光源印制板部件和调光印制板部件的四角对应位置有插孔,四根印制板插针与插孔配合后通过焊锡结合,连接光源印制板部件和调光印制板部件。

请参见图5和图6,正极导电杆从灯座底部的配合孔穿过,在灯座上表面与调光印制板上的插孔配合,再通过焊锡结合,负极导电杆先与绝缘垫块配合,绝缘垫块与灯座底部的配合孔配合,负极导电杆在灯座上表面与调光印制板上的插孔配合,再通过焊锡结合。

正极导电杆、负极导电杆共同为调光印制板部件供电,调光印制板部件通过印制板插针为光源印制板部件供电,驱动光源印制板部件上的LED发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