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起雾车灯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9882发布日期:2018-11-09 20:0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防起雾车灯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起雾车灯及一种包括该防起雾车灯的汽车。



背景技术:

车灯起雾作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广大汽车使用者。当车灯起雾时,不仅影响汽车的美观,更会影响汽车的照明,对驾驶者、行人、车辆灯具都有安全隐患。

车灯内起雾的原因主要是车灯配光镜内表面的温度低于灯腔内空气的露点,导致灯腔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配光镜表面冷凝形成小水珠。车灯内的光源点亮后,其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从光源中心到车灯内部的各侧壁(包括反射镜、配光镜)气温是递减的,其中配光镜内表面附近的温度最低。光源点亮后将产生大量热量,光照能照射、空气能流到的区域温度很高,这些区域不容易形成雾气,而车灯内光照无法照射且空气流动性差的区域温度将很低,这些区域则容易形成雾气。现有车灯由于在反射镜周围还安装了装饰圈,装饰圈阻挡了光源光线的照射,使得装饰圈之外的配光镜内周缘侧壁温度较低,而且装饰圈也妨碍了这一区域的空气流动,因此形成极易起雾的流动死角。

目前,为解决车灯内起雾的问题,通常会设置换气孔,通过换气孔使车灯内部的空气与车灯外部的空气进行交换,起到调节车灯内部气压的作用。但是由于有换气孔,车灯周围外部环境中的湿气也会进入到车灯内,虽然可以通过加装透气膜等措施减少外界水分进入车灯内,但是不可避免地还是会有部分水分进入车灯内,当车灯内部与外部温差突然骤变,水分就会凝结成雾气,造成车灯起雾。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防止和消除车灯起雾的防起雾车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和消除车灯起雾的防起雾车灯以及一种包括该防起雾车灯的汽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起雾车灯,包括一灯壳,灯壳与一配光镜密封连接,在灯壳内部设有一光源、一装饰圈、一导热件、一散热件、一鼓风机和一导风件,装饰圈与配光镜的内侧壁间隔相对地设置,导热件的一端与光源相接触,且另一端与散热件相接触,鼓风机具有出风口,导风件具有导风入口和导风出口,出风口和导风入口分别相对设于散热件的两侧,导风出口位于装饰圈与配光镜的内侧壁之间。

优选地,在灯壳内部还设有一控制模块以及一个或多个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设于装饰圈的外周面靠近配光镜的一侧,湿度传感器和鼓风机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优选地,灯壳与配光镜通过胶水密封连接。

优选地,导热件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优选地,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230W/(m·K)。

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防起雾车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进步:

本实用新型的防起雾车灯以及包括该防起雾车灯的汽车,灯壳与配光镜密封连接,能够避免外界水分进入车灯内部;光源所在位置处的热量能够经导热件传递至散热件,通过鼓风机朝散热件吹风,形成经过散热件且吸收其热量的气流,并由导风件将吸热后的气流导入装饰圈与配光镜的内侧壁之间,不仅可以有效增强配光镜的内侧壁处空气的流动性,消除流动死角,还可以直接有效地增加配光镜内侧壁处的温度,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车灯内部起雾,并且能够在车灯内部起雾后快速将其消除,从而保证车灯美观和照明效果,确保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起雾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灯壳 2、配光镜

3、光源 4、装饰圈

5、导热件 6、散热件

7、鼓风机 71、出风口

8、导风件 81、导风入口

82、导风出口 9、控制模块

10、湿度传感器 11、胶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起雾车灯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防起雾车灯包括一灯壳1,灯壳1与一配光镜2密封连接,在灯壳1内部设有一光源3、一装饰圈4、一导热件5、一散热件6、一鼓风机7和一导风件8。

其中,装饰圈4与配光镜2的内侧壁间隔相对地设置,光源3设置在装饰圈4远离配光镜2的一侧,光源3发出的光线经光学组件(例如反射镜、透镜等)改变光路后从配光镜2射出,形成照明光型。工作时,光源3所在位置由于光源3发光而产生较大热量,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光源3所在位置可视为一热源。导热件5的一端与光源3相接触,优选地,光源3可以采用LED光源,且LED光源安装在电路板上,则导热件5的一端与电路板相接触,从而与光源3间接接触。导热件5的另一端与散热件6相接触,通过导热件5可以将光源3所在位置处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6。鼓风机7具有出风口71,导风件8具有导风入口81和导风出口82。鼓风机7的出风口71和导风件8的导风入口81分别相对设于散热件6的两侧,即鼓风机7的出风口71和导风件8的导风入口81相对设置,且鼓风机7的出风口71和导风件8的导风入口81分别位于散热件6的两侧。优选地,鼓风机7的出风口71可以设于散热件6远离配光镜2的一侧,导风件8的导风入口81则设于散热件6靠近配光镜2的一侧。导风件8的导风出口82位于装饰圈4与配光镜2的内侧壁之间。鼓风机7工作时,如图1中箭头a所示,由鼓风机7的出风口71吹出的风经过散热件6,并与散热件6进行热交换,吸收散热件6中的热量,然后进入导风件8的导风入口81,经导风件8导流后从导风件8的导风出口82吹出,进入装饰圈4与配光镜2的内侧壁之间。

本实施例的防起雾车灯中,灯壳1与配光镜2密封连接,能够避免外界水分进入车灯内部;光源3所在位置处的热量能够经导热件5传递至散热件6,通过鼓风机7朝散热件6吹风,形成经过散热件6且吸收其热量的气流,并由导风件8将吸热后的气流导入装饰圈4与配光镜2的内侧壁之间,不仅可以有效增强配光镜2的内侧壁处空气的流动性,消除流动死角,还可以直接有效地增加配光镜2内侧壁处的温度,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车灯内部起雾,并且能够在车灯内部起雾后快速将其消除,从而保证车灯美观和照明效果,确保行车安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在灯壳1内部还设有控制模块9和湿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0设于装饰圈4的外周面靠近配光镜2的一侧,即湿度传感器10设置在装饰圈4的外周面上,且位于装饰圈4的外周面靠近配光镜2的一侧。湿度传感器10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当湿度传感器10设有多个时,优选地,所有的湿度传感器10在装饰圈4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湿度传感器10和鼓风机7均与控制模块9相连接。湿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其所在位置处的湿度,并将检测到的湿度值输送给控制模块9,控制模块9接收该湿度值,并将接收到的湿度值与预设湿度值进行比较,所述预设湿度值为根据车灯内部及外部工作环境设定的会发生起雾的临界湿度值。当接收到的湿度值高于该预设湿度值时,控制模块9向鼓风机7发出启动指令,鼓风机7接收并相应于该启动指令开始工作,并且,控制模块9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湿度值的大小对鼓风机7的工作转速进行调节控制。由此可以实现鼓风机7工作的自动控制。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9可以采用单片机或PLC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的鼓风机7的形式并不局限,例如鼓风机7可以采用风扇,鼓风机7也可以采用涡轮式鼓风机。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灯壳1与配光镜2通过胶水11密封连接,由此可实现车灯的整体密封,防止外界水分从灯壳1与配光镜2结合处进入车灯内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导热件5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为保证导热件5能够有效地将光源3所在位置处的热量传导至散热件6,优选地,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系数大于230W/(m·K)的导热材料。

基于上述防起雾车灯,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本实施例的上述防起雾车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防起雾车灯以及包括该防起雾车灯的汽车,通过灯壳1与配光镜2的密封连接,能够避免外界水分进入车灯内部;通过导热件5能够将光源3所在位置处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6,通过鼓风机7朝散热件6吹风,能够形成经过散热件6且吸收其热量的气流,并由导风件8将吸热后的气流导入装饰圈4与配光镜2的内侧壁之间,不仅可以有效增强配光镜2的内侧壁处空气的流动性,消除流动死角,还可以直接有效地增加配光镜2内侧壁处的温度,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车灯内部起雾,并且能够在车灯内部起雾后快速将其消除,从而保证车灯美观和照明效果,确保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