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光均匀防眩光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915发布日期:2019-03-08 17:4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出光均匀防眩光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教室的出光均匀防眩光灯具。



背景技术:

眩光往往会使人感到刺眼,引起眼睛酸痛、流泪和实例降低,眩光引起眼睛的对比、视力、识别速度等机能下降,严重时会使人晕眩,甚至造成视力损伤。同时眩光对于心理也有明显影响,会引起烦躁、反应迟钝等负面情绪。目前在学校教室中使用的照明形式中LED面板灯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但是现有LED灯具大都没有注意眩光指标。仅仅采用添加格栅等技术方式,对于眩光的防止都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国际眩光指标室内UGR指数要求。

申请号为201610705003.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防眩光支架灯,包括吊杆、灯体、灯管和灯罩,掉杆和灯管分别设置于灯体的两侧,灯罩设置于灯体且包围灯管,灯罩设置有投射开口端,投射开口端设置有防眩光格栅。上述防眩光支架灯虽然通过添加格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减少炫光现象,然而出光并没有变得均匀柔和。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出光柔和、有效防眩光的LED灯具来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光均匀防眩光灯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光均匀防眩光灯具,包括灯壳及连接在所述灯壳两端的端盖,所述灯壳上方设有吊杆,所述灯壳内设有LED模组,所述LED模组的下方设有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下方设有防炫光格栅,所述扩散板和所述防炫光格栅分别固定在所述灯壳上,所述灯壳的两端位于所述端盖内。

优选地,所述吊杆设有两根,位于所述灯壳上方靠近两端的位置,每根所述吊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灯壳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呈C形,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臂和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接臂,所述吊杆的下端连接在第一连接臂上,所述第二连接臂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灯壳上。

优选地,位于前端或后端的所述端盖内设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LED模组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端盖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灯壳上。

优选地,所述LED模组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灯壳上。

优选地,所述灯壳包括本体和分壳体,所述分壳体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左右侧,并与所述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左右侧分别设有连接槽,所述分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槽相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接槽内。

优选地,所述灯壳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卡槽,每个所述卡槽上还插设有反光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出光均匀防眩光灯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整灯发出的光通过扩散板使得光效均匀柔和,再配上防炫光格栅解决炫目的问题,很好的保护了青少年学生的眼睛及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灯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灯壳

11 本体

111 连接槽

12 分壳体

121 连接部

122 第二螺孔

13 卡槽

14 出线孔

15 固定部

16 第一螺孔

2 端盖

21 螺钉

3 吊杆

31 连接件

311 第一连接臂

312 第二连接臂

313 螺栓

4 LED模组

5 扩散板

6 防炫光格栅

7 电源

8 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灯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其中长度方向是指选择长宽高中尺寸最大的一个棱所在的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中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定义为前端和后端,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定义为左侧和右侧。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光均匀防眩光灯具,包括灯壳1及连接在所述灯壳1两端的端盖2,所述端盖2通过螺钉21固定连接在所述灯壳1上。所述灯壳1上方设有吊杆3,所述灯壳1内设有LED模组4,所述LED模组4的下方设有扩散板5,所述扩散板5用来打散光通量,让光均匀柔和分布,所述扩散板5的下方设有防炫光格栅6,所述防炫光格栅6用来防止眩光使视觉得到一个舒适的环境,所述扩散板5和所述防炫光格栅6分别固定在所述灯壳1上,所述灯壳1的两端位于所述端盖2内。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吊杆3设有两根,位于所述灯壳1上方靠近两端的位置,现有技术中可以直接将吊杆3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灯壳1上,然而使用该连接方式,安装较困难,故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每根所述吊杆3通过连接件31连接在所述灯壳1上。优选地,所述连接件31可以呈C形、O形等形状,当所述连接件31呈C形时,所述连接件31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臂31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接臂312,所述第一连接臂3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吊杆3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通过螺母锁紧,所述第二连接臂31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螺栓313依次穿过灯壳1上的通孔和第二连接孔,并通过螺母锁紧,从而将所述连接件21可靠地连接在所述灯壳1上。

如图1所示,优选地,位于前端或后端的所述端盖2内设有电源7,所述电源7通过导线与所述LED模组4电性连接,所述灯壳1的顶部设有出线孔14,导线从所述出线孔14中伸出。优选地,所述LED模组4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灯壳1上,在本实施例中,铆钉由塑料制成。

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灯壳1包括本体11和分壳体12,所述分壳体12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本体11的左右侧,并与所述本体11可拆卸地连接,通过可拆卸的灯壳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运输不便,开模代价较大等问题。优选地,所述本体11的左右侧分别向外弯曲形成圆柱形的连接槽111,所述分壳体12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槽111相适配的连接部121,连接部121呈柱形,所述连接部121位于所述连接槽111内,组装时,将分壳体12的连接部121前端对准本体11的连接槽111的后端,使连接部121位于连接槽111内,然后向分壳体12和本体11相对移动组装成灯壳1。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连接部121的端部设有第二螺孔122,螺钉21穿过端盖固定连接在第二螺孔122上;如图4所示,所述分壳体12的内壁上还设有凸缘,凸缘的端部设有第一螺孔16,螺钉21穿过端盖固定连接在第一螺孔16上。

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灯壳1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卡槽13,每个所述卡槽13上还插设有反光条8,反光条8可以大大提高灯具的光的利用率,使灯具效率大大提高。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灯壳1的底部向内折弯形成固定部15,通过固定部15固定防眩光格栅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