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69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用的照明装置。
目前,手电筒已成为无灯源处或停电时必须使用的工具,而现有的手电筒在体积不一、构造不一、功能不一的情形下,往往让使用者很难选购一支好的手电筒,因此,使用者往往都会选择光源较亮或电力使用长久的手电筒。但是,这些手电筒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1、在无灯光处或停电时,使用者或维修者在进行维修工作时,需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拿工具,如果在攀爬处操作时,会让使用者更觉不便。
2、在进行维修等工作时,若为二人,其中一人可进行维修工作,另一人可手持手电筒照明,若是维修者为一人时,维修者必须将手电筒置放维修处附近,用石头垫高或以口咬住或者以身体手臂夹住手电筒,来调整照明角度或方向,使光源可照射至维修处,如此让使用感觉很不方便。
3、若维修处处于水淹时,手电筒将无处可摆放,维修者就必须以口咬住或以身体手臂夹住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容纳工具功能、可调整照射角度及方向、并可置放于水面上的照明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舱体、舱盖、照明体及扣合机构所构成,其中舱体内具有一舱槽,该舱槽内适当位置设有一容置部,容置部内具有一容置电池的电池槽,在电池槽上设有一盖体,在电池置入电池槽后,将盖体盖上,可防止电池掉落,另在容置部与舱槽间配置一固定板,该固定板由PVC泡棉或软塑料制成,其上设有数个可容置手工具组配件或电池的容置槽或孔,以防止置放手工具的组件松动零乱,又在该舱体的一侧外缘设有一高于舱体厚度的内凹部,该内凹部内具有一调整照明体照射角度或方向的枢接机构,再在舱体一侧上设有枢接部,该枢接部内藏有一导电体,而该导电体连接一内藏于舱体内部的导线,以便与容置部内部电池接通;舱盖盖于舱体之上,舱盖上一侧设有一与上述舱体枢接部枢接的枢接部,且该枢接部内部具有一与上述导电体接触而导通的导电体,另该舱盖内具有一舱槽,舱槽内设有一埋设导线的沟部,导线一端与导电体连接,又于该舱盖外侧设有一提把,该提把上设有开关,该开关一端与导线另一端连接,舱盖外缘设有一与内凹部同形状的缺弧口,在该舱盖下盖后,该缺弧口可以闪避照明体;照明体为一传统的照明结构,但在该照明体的两侧各设有一枢轴枢接于内凹部内的枢接机构上,使照明体得以在内凹部中作各种照射角度及方向的调整;扣合机构设于舱体侧部,其上具有枢接于舱体一侧的扳动部,该扳动部上枢接有一扣合部,在该扳动部上提,使扣合部前端上移至舱盖外侧缘的扣端部上,再该扳动部下扳后,该扣合部便扣合于扣端部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照明体以枢轴枢设于舱体内凹部的枢接机构中,使照明体可按使用者的要求调整角度和方向,无需第二人帮忙。
2、本实用新型由于舱体的设置,可置于水面上,方便在水中单人操作施工。
3、由于舱体内固定板上设有数个容置工具及电池的容置槽,使本实用新型可存放工具及备用电池,可方便随时使用工具及更换电池。
4、本实用新型提把的设置,不但具提携功能,而且,在使用时可将提把开放的一端钩挂于横向的线杆状的物体上,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置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舱体与舱盖的枢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机构的扣合动作示意图。
请参阅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舱体1、一舱盖2、一照明体3及一扣合机构4所构成,其中舱体1内具有一舱槽11,该舱槽11内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容置部12,该容置部12内具有一容置电池121的电池槽122,于电池槽122上设有一盖体123,在该电池121置入于电池槽122后,再将盖体123盖上,可防止电池121掉落,另于容置部12与舱槽11间配置有一固定板13,该固定板13由PVC泡棉或软塑料制成,其上具有数个可容置手工具组配件或电池121的容置槽131(或孔),以防止手工具的组配件松动零乱,又于该舱体1的一侧外缘设有一高于舱体1厚度的内凹部14,该内凹部14内设有一调整照明体3照射角度或方向的枢接机构,再于舱体1一侧上设有一枢接部15,该枢接部15内藏有一导电体16,而该导电体16连接一内藏于舱体1内部的导线,以便与容置部12内部电池121接通;舱盖2盖合于舱体1上,舱盖2上一侧设有一与上述舱体1的枢接部15枢接的枢接部21,且该枢接部21内部具有一与上述导电体16接触而导通的导电体22,另该舱盖2内具有一舱槽23,舱槽23内设有一埋设导线24的沟部25,而导线24一端与前述的导电体22连接,又于该舱盖2外侧设有一提把26,该提把26上设有一开关27,且该开关一端与前述的导线24另一端连接,又再于舱盖2外缘设有一与上述内凹部14同形状的缺弧口28,在该舱盖2下盖后,该缺弧口28可以闪避照明体3;照明体3为一传统的照明构造,在此不再多述其构件的组配,但于该照明体3的两侧各设有一枢轴31枢接于上述内凹部14内的枢接机构上,得以于内凹部14中作各种照射角度及方向的调整;扣合机构4设于舱体侧部,其上具有一枢接于舱体1一侧的扳动部41,该扳动部41上枢接有一扣合部42,在该扳动部41上提,使扣合部42前端上移至舱盖2外侧缘的扣端部29上,再将扳动部41下扳后,该扣合部42便扣合于该扣端部29上。
请参阅图2、图3所示,藉该舱盖2上的提把26,让使用者可以将该照明装置提携带置身边行走,一但在无灯源处或需照明某处时,使用者将提把26上的开关27按压(或推动、或触摸)下,该电池121的电源经导线24与二枢接部15、21内部的导电体16、22接通后,即可使该照明体3内部的灯泡产生光源,而照射于所需照设之处,或利用该提把26另一开放端可让提把26整体插扣于线杆状等物体上,或利用提把26钩挂于横向拉线的电线上,增加其置放性。
请参阅图4、图5所示,在该照明装置置放高处或低处时,可藉内凹部14内的枢接机构调整照明体3的照射角度或方向,让使用者在施工维修时,不需再藉第二人持照明装置。
由于上述枢接机构具有分段固定的设计,因此在照明体3调至某一角度后,该照明体3就固定在此处,而不会再松动。
请参阅图6所示,若是在水中(淹水处)修理损坏水管或及它对象时,可将照明装置置放于水面上,因该舱体1的厚度有足够吃水的深度,使水不会进入到舱体1内部,然后,再将照明体3调整往水中照射,可让使用者于水中进行维修作业。
请参阅图7、图8所示,由于该舱体2内配置有一固定板13,该固定板13上具有数个可容置手工具5组件或电池121的容置槽131(或孔),可防止松动零乱,让使用者或施工者在巡视时,若是碰到有需维修之处时,随时都有工具可以使用。同时,还可免于使用者或施工者在巡视时,手拿工具不便之事。
另在需使用照明装置内部的手工具或更换电池121时,使用者只要扳动扣合机构4的扳动部41,使该扣合部42离开舱盖2的扣端部29,即可打开舱盖2取得手工具或更换电池121,若是在不使手工具时,将扳动部41上提,使扣合部42前端上移至舱盖2外侧缘的扣端部29上,再将扳动部41下扳后,该扣合部42便扣合于该扣端部29上。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舱体(1)、一舱盖(2)、一照明体(3)所构成,舱体内具有一舱槽(11),该舱槽(11)内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容置部(12),另于该舱体(1)的一侧外缘设有一高于舱体厚度的内凹部(14),该内凹部(14)内设有一调整照明体(3)照射角度及方向的枢接机构;舱盖(2)以其枢接部(21)与舱体(1)的枢接部(15)枢接于舱体(1)的一侧,舱盖(2)内具有一舱槽(23),其外缘设有一提把(26),提把(26)上设有一开关(27),舱盖(2)外缘设有一与内凹部(14)同形状的缺弧口(28);照明体(3)枢设于内凹部(14)内的枢接机构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体(1)的枢接部(15)内藏有一导电体(16),舱盖(2)的枢接部(21)内设有一与导电体(16)接触导通的导电体(22)。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体(1)与舱盖(2)间配置有可将舱盖(2)与舱体(1)扣住的扣合机构(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其是由一舱体1、舱盖2及一可调整照射角度及方向的照明体3及一扣合机构4所构成,舱盖盖于舱体上,舱盖上配置有一具有开关27的提把26,便于提携操作,舱体内设有舱槽11,其内可置放手工具及电池,便于随时取用工具和更换电池,照明体设于舱体前端的内凹部14内,可随意调整照射角度及方向,方便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舱体的设置可放置于水面上使用,而不沉入水中。
文档编号F21L4/00GK2358331SQ98250269
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1日
发明者黄文钦 申请人:黄文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