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散热机构、发光装置及光源固定部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23656阅读:来源:国知局
因而能削减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组装工序数。
[0062]图3是表不发光模块14的构成的剖面图。图3表不了由包含灯具光轴Axl和主光轴Ax2这两者的平面来切开时的发光模块14的剖面。所谓主光轴Ax2,是指通过发光元件20的上面、即主发光面的中心的、与主发光面垂直的轴。
[0063]组件30具有发光元件20、衬底(Sub mount)基板50、以及安装基板52。发光元件20被安装于衬底基板50,衬底基板50被安装于安装基板52。安装基板52上设有用于供电的导电性部件(未图示)。
[0064]附件34 —体成形有导电性部件54。导电性部件54通过引线键合(wire bonding)等与控制电路部42相连接。附件34被设计成通过安装于散热器32而使得导电性部件54与安装基板52的上述导电性部件相接触,使组件30与控制电路部42导通。由此,能够简单地使组件30与控制电路部42导通。
[0065]控制电路部42被配置得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前方。此时,控制电路部42被配置成在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前方处、避开发光元件20所发出的光中的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具体来说,控制电路部42被配置在比组件30靠灯具前方、且罩40的下方。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位于比配置在罩40上的遮光器18的遮光器部18a更靠上方,故通过在罩40的下方配置控制电路部42,能在避开被用于配光图案的形成的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配置控制电路部42。
[0066]发光模块14被配置成发光元件20的主光轴Ax2朝向铅直上方。因此,发光模块14被配置成车辆用前照灯10的灯具光轴Axl与发光元件20的主光轴Ax2相正交。由此,能对反射器16高效地照射光。因此,能介由反射器16更恰当地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
[0067]此外,发光元件20被配置成发光部比控制电路部42更向主光轴Ax2方向突出。所谓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20的主发光面和包围主发光面的侧面。由此,能避免控制电路部42位于发光部的灯具前方正面的情况,能避免将控制电路部42配置在灯具前方所引起的配光图案的影响。
[0068]罩40为防止异物侵入到控制电路部42中等而被设计成覆盖电路收容部的上方开口部的全部。因此,罩40被设计成覆盖控制电路部42的全部面。当然,罩40也可以被设计成覆盖控制电路部42的一部分。
[0069]在罩40的上方配置遮光器18的遮光器部18a。因此,罩40被配置成在比配置有发光元件20的部位低一段的部位设置罩40,并且罩40的上面比灯具光轴Axl更靠下方。为了像这样在比控制电路部42和罩40高的位置配置发光元件20的发光部,散热器32被设计成载置组件30的部分比载置控制电路部42的部分更向上方突出。
[0070]在比发光元件20靠灯具前方处,遮光器部18a的上方成为用于形成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光的行进路线。在第I实施方式中,为使控制电路部42和固定连接器38在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前方处避开光的行进路线,而将之配置在比该遮光器部18a的上面靠下方。由此,能避免控制电路部42或固定连接器38的影子或反射光对近光用配光图案的影响。
[0071]此外,固定连接器38的接合引线连接器58的接合部被设计在下方,使得在接合引线连接器58时,引线连接器58能在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铅直上方移动来接合。当然,引线连接器58的接合方向不限于此,也可以被设计成引线连接器58在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靠近光的行进路线的其它方向移动来接合。
[0072]引线连接器58被构成为从与固定连接器38相接合的前端部的相反侧引出引线。因此,引线连接器58向铅直上方移动来与固定连接器38接合,从而能使从引线连接器58引出的引线处于更加远离光的行进路线的位置,能抑制引线发生变形进入到上方而对配光图案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0073](第2实施方式)
[0074]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0的构成的立体图。除了设置发光模块100来取代发光模块14之外,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与第I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是一样的。以下,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0075]发光模块100除设置附件102来取代附件34以外,其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是一样的。附件102除设置固定连接器104来取代固定连接器38以外,与附件34是同样的结构。因此,由附件102、控制电路部42及罩40来构成附件单元101,并且附件单元101被安装于散热器32。
[0076]在附件102的左右侧面各设有一个固定连接器104。固定连接器104的接合引线连接器的接合部被设计在下方,使得引线连接器能在比遮光器部18a的上面靠下方的区域向铅直上方移动来接合。由此,在接合引线连接器时,引线连接器能避开光的行进路线。当然,引线连接器的接合方向不限于此,也可以被设计成在能避开光的行进路线的区域向靠近光的行进路线的其它方向移动来接合。通过像这样将固定连接器104设置在附件102的侧面,能进一步缩短发光模块100的灯具光轴Axl方向的长度。
[0077](第3实施方式)
[0078]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50的构成的立体图。除设置发光模块150来取代发光模块14以外,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与第I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是一样的。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0079]发光模块150除设置附件152来取代附件34以外,其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是一样的。附件152除设置固定连接器154来取代固定连接器38以外,与附件34是同样的结构。因此,由附件152、控制电路部42及罩40来构成附件单元151,并且附件单元151被安装于散热器32。
[0080]在附件152的灯具后方的侧面上设置两个固定连接器154。固定连接器154的接合引线连接器的接合部被设置在灯具后方,使得为使在接合引线连接器时引线连接器能避开光的行进路线,引线连接器能在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后方的区域向灯具前方水平移动来接合。当然,引线连接器的接合方向不限于此。这样,控制电路部42被设置在发光元件20的灯具前方,而固定连接器154被设置在比附件152中的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后方的侧面,从而能抑制发光模块150的灯具光轴Axl方向的长度,并实现易于将引线连接器连接于固定连接器154的构成。
[0081](第4实施方式)
[0082]图6是表不第6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200的构成的图。图6表不了以包含灯具光轴Axl的铅直面切开时的车辆用前照灯200的剖面图。除设置发光模块202来取代发光模块14,并设置掩藏部件204来取代遮光器18外,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与第I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是一样的。以下,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0083]掩藏部件204被形成为从第I实施方式的遮光器18中去除掉遮光器部18a的形状,作为构成可从外部识别的外观设计面的外观设计部件而发挥功能。发光模块202被配置在该掩藏部件204的灯具后方。
[0084]图7的(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202的构成的立体图,图7的(B)是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202的侧面图。发光模块202除分别设有散热器210、附件212及罩214来取代散热器32、附件34及罩40外,与第I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是同样的结构。
[0085]散热器210被设计成载置组件30的部分比载置控制电路部42的部分更向上方突出。但是,载置组件30的部分与载置控制电路部42的部分的阶差比第I实施方式的散热器32要低。
[0086]附件212上设有为收容控制电路部42而向下方凹的电路收容部。控制电路部42被收容在该电路收容部中。收容控制电路部42后,附件212上被安装罩214。罩214覆盖控制电路部42的上方全体。当然,罩214也可以被设计成覆盖控制电路部42的至少一部分。
[0087]罩214具有遮光器部214a,通过遮挡发光兀件20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而形成配光图案的边缘部。即,罩214兼具抑制异物侵入到控制电路部42中等的功能和划定作为近光用配光图案的边缘部的明暗截止线的功能这两者。由此,与分别设置控制电路部42的罩和遮光器的情况相比,能削减部件个数,能使部件管理变得更加容易。
[0088](第5实施方式)
[0089]图8是第5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300的后方立体图。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车辆用前照灯300具有本体单元302。本体单元302上安装发光模块和上述的投影透镜12 (未图示)。
[0090]本体单元302具有反射器16、透镜架306、支承部件308。透镜架306被形成为圆环状,投影透镜12被嵌入固定在该透镜架306上。反射器16被固定于透镜架306的上面,由支承部件308支承。
[0091]支承部件308具有固定部308a、收容部308b、吸气用开口部308c、以及排气用管308do收容部308b中被插入收容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被插入控制电路部后,发光模块被抵接固定于固定部308a。吸气用开口部308c成为用于冷却发光元件的风扇的吸气口。在第5实施方式中,风扇也是从下方吸气,对上方的散热器吹空气。因此,吸气用开口部308c被设置在收容部308b的下方。排气用管308d成为该风扇的排气孔。
[0092]图9是表示将发光模块320插入在支承部件308的收容部308b中时的状态的图。发光模块320具有组件30、控制电路部42、散热器322、连接器单元326、以及风扇36。
[0093]散热器322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散热材料形成。组件30被安装于散热器322的上面。散热器322具有散热片,使组件30的发光元件20和控制电路部42发出的热扩散。散热片被设在散热器322的下部。散热片被设计成与灯具光轴平行地延伸。风扇36在散热片的下方安装于散热器322,使得能对散热片吹空气。
[0094]在第5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部42也被配置得比发光元件20更靠灯具前方。另一方面,在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一般要求能从灯具后方装卸发光模块320。因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的控制电路部42向灯具前方插入地收容在收容部308b中。由此,能够从灯具后方取出、装入发光模块320。
[0095]图10是表示将发光模块320固定于支承部件308的固定部308a时的状态的图。在收容部308b中被插入控制电路部42后,发光模块320向灯具前方抵接地固定在固定部308a中。具体来说,发光模块320中设有向横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28。该突出部328上设有圆孔。另一方面,固定部308a上设有螺钉孔。在突出部328抵接于固定部308a时,螺钉330穿过突出部328的圆孔而螺合于固定部308a的螺钉孔中,由此,发光模块320被固定于支承部件308。当然,也可以取代螺钉330而使用其它接合部件。
[0096]这样,使控制电路部42的插入方向和固定时的抵碰方向都成为灯具前方,能够通过在使发光模块320向灯具前方移动而抵碰时用螺钉330来固定这样的简单的工序来将发光模块320固定于支承部件308。
[0097]当然,发光模块320的抵接方向不限于灯具前方。例如也可以使发光模块320相对于支承部件308向下方安装来固定。由此,例如通过从上方用螺钉螺合,也能将发光模块320固定于支承部件308。
[0098]图11是表示在连接器单元326上安装了风扇侧连接器332的状态的图。连接器单元326具有风扇用连接器326a和输入连接器326b。风扇用连接器326a通过被接合与风扇36连接的风扇侧连接器332,来使风扇36连接于控制电路部42。在第5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部42不仅具有控制发光兀件20的点壳的功能,还具有控制风扇36的驱动的功能。因此,与另行设置用于驱动风扇36的驱动电路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用于配置电路的空间。
[0099]此外,车辆上设有控制发光元件20的点亮和风扇36的驱动的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为“ECU”)。从ECU伸出用于输出发光元件20的点亮控制所使用的第I控制信号和风扇36的驱动控制所使用的第2控制信号的单一的输出连接器。该输出连接器被接合于输入连接器326b。由此,第I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介由单一的连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