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抽出装置及线状焊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89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材抽出装置及线状焊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出由软质材料构成的线材的装置及其使用的线状焊料。
背景技术
关于电子设备的焊接,有使用钎焊烙铁对将焊料加工为线状的线状焊料、或使松脂等焊剂成分浸含在线状焊料的内部的松脂心焊料进行焊接的手动钎焊,特别是广泛用于对不能用浸钎焊或软溶钎焊进行安装的部件的焊接或焊接后的修正。随着近年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电子零件也小型化,手动钎焊使用的线状焊料或松脂心焊料的线径也变细了。焊料是软质材料,如果线径变细则供给时会发生弯折。作为供给线径细的焊料的装置,公开的有利用可开闭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线状焊料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详细地说,则是在外筒的内部配置有形成了保持线状焊料的三角形的突起的夹头,在该夹头的前方的隔离的位置上配置阻止线状焊料后退(返回)的保持部件。又,在夹头的后方,安装有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使夹头前进而进行线状焊料的抽出操作的控制杆。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可通过控制杆的操作抽出一定量的线状焊料,使用性优良。
又,一般来说,前述线状焊料虽然多使用直径0.7mm~1.0mm的产品,但近年逐渐也要求使用直径0.5mm或0.3mm的产品。制品日渐紧凑化,因此制品内部具有的部件也减小,随着该部件的极小化,线状焊料也极细化。
但是,要将这样极细化的线状焊料插装在上述现有的线材抽出装置上,存在一些问题。若具体地说明,则由于前述夹头始终利用螺旋弹簧闭合,所以要利用控制杆的操作使夹头扩张开而进行插装作业。即,粗的线状焊料的插装暂且不说,对于一边利用一只手克服作用力进行控制杆操作,一边利用另一只手插装细的线状焊料的作业来说,线状焊料的前端的对位困难,会抵接夹头内表面而弯曲。
专利文献1实愿昭62-169776号(实开平1-72974号)的缩微胶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地插装线状焊料等软质线材的线材抽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宗旨之1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配置了保持该夹头体的开放状态的开放机构;宗旨之2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慢慢进行使该夹头体动作的动作部件的回归动作;宗旨之3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该夹头体的线材把持部的长度形成得大于线材的抽出量;宗旨之4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将容纳前述软质线材的线材存留机构设置在装置主体上。
在此,所谓的由软质材料构成的线材,虽然有各种测定方法,但是是指由例如在布氏硬度试验中硬度为45以下的材料形成的线材,作为其1例,举出线状焊料或漆包线、铜线、蚕丝、裁缝用的线等。顺便说明,线状焊料的布氏硬度一般是4~20。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则可容易将软质的线材插装在线材抽出装置上。
说明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的作用。在线材插装时,由于夹头体开放,所以容易将线材穿过该夹头体,并且线材通过线材抽出装置的内部空间向夹头体供给。又,使夹头体从开放状态回归时,动作部件慢慢回归。进而,处于弯曲状态的软质线材受开闭的夹头体按压,被该按压力矫正为直线状。并且由于按压·矫正的量(长度)大于线材抽出的量,所以线材不会不矫正就被抽出,并且在至少1次必须按压·矫正的状态下被抽出。又,线材从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线材存留机构供给并抽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半剖视图。
图2是表示滑块部件和顶销挡块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线材抽出装置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是夹头体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线材的插装过程的纵半剖视图。
图7是图6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表示轴筒与后轴的连结构造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9是图8的Z-Z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环状部件的变形例的纵半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环状部件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环状部件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环状部件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
图14是表示顶销挡块的回归过程的纵半剖视图。
图15是表示顶销挡块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6是表示顶销挡块的回归过程的纵半剖视图。
图17是表示顶销挡块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后轴的顶销挡块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卷轴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后轴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外观图。
图21是后轴的主要部分外观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卷轴的变形例的纵半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卷轴的安装构造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外观图。
图24是表示卷轴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的卷轴的W-W线纵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存留机构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图1的线材抽出装置的后端部的纵半剖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外观图。
图29是表示图28的线材抽出装置的左侧剖视图。
图30是表示图28的线材抽出装置的动作的纵剖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32是表示图31的线材抽出装置的使用例的纵剖视图。
图33是表示在旋转轴部上不形成槽部的卷轴的俯视图。
图34是图33的卷轴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
1 轴筒2 滑块部件3 倾斜面4 窗孔5 顶销挡块(动作部件)5a 按压操作面5b 倾斜面5c 凹陷部(阶梯部)5d 倾斜面5e 凹陷部(阶梯部)6 按压部7 夹头体7a 槽部(线材把持部)8 夹头圈9 弹性部件10 前部件10a 内表面阶梯部11 前端管(线材保护管)12 前端管13 线材导向部14 止回部件15 衬垫16 导向管17 线材插装部件17a 贯通孔17b 内表面圆锥部17c 外表面圆锥部18 嵌合部19 后轴(开放机构)20 环状部件20a 小径部20b 大径部
20c 倾斜面21 平坦部22 鼓出部22a 小形槽部22b 大形槽部22c 倾斜面23 内弧部24 平面部25 夹持片26 间隙27 卷轴(线材存留机构)28 凸缘部29 旋转轴部30 贯通孔31 后轴32 夹持片33 间隙34 卷轴35 贯通孔36 内表面突部37 凸缘部38 存留机构39 嵌合部40 切缝41 倒角部42 把持部43 轴筒44 顶销挡块45 滑块部件46 突起47 凸部48 凹部
49 轴筒50 前轴51 筒部52 后部筒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线材抽出装置是用于抽出线状焊料H的装置。是在轴筒的中间部的侧面上配置顶销挡块,通过将该顶销挡块向轴筒的径向按压而抽出线状焊料H的所谓横向冲击式的线材抽出装置,但也可是通过使该顶销挡块在轴筒的纵向上滑动而抽出线状焊料H的侧滑动式的线材抽出装置,或也可是在轴筒的后端配置顶销挡块,通过将该顶销挡块向轴筒的纵向按压而抽出线状焊料H的后端冲击式的线材抽出装置。以下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在轴筒1的中间部的内侧,滑动自如地配置滑块部件2,在该滑块部件2的侧壁上,如图2所示,在对置的位置上形成2平行的倾斜面3。在该倾斜面3上,抵接顶销挡块(动作部件)5的按压部6,而顶销挡块5安装在形成于前述轴筒1的侧壁上的窗孔4中。通过将该顶销挡块5向轴筒1的径向按压,滑块部件2向图中下方(轴筒1的轴线方向)移动。另外,在前述轴筒1的纵向上,如图9所示,形成平面部1a,从而将其横剖面形状设计为「D」字形。而且,在该平面部1a的前方,如图1所示,形成有配置前述顶销挡块5的窗孔4。
又,在前述滑块部件2的前方,压入·固定进行线状焊料H的把持·开放的开口夹(2瓣或3瓣等)式的夹头体7。在前述夹头体7的前方,围绕着进行夹头体7的扩开·闭合的夹头圈8。在图1中,附图标记9是对前述夹头体7和滑块部件2向图中上方施力,并且使夹头体7闭合而保持线状焊料H的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的荷载设定在200g~600g。
在前述轴筒1的前端,前面部件10利用螺纹等方式拆装自如地固定,但也可在轴筒1上一体形成。在该前面部件10的前端固定有直线状的前端管(线材保护管)11,所述前端管11由不锈钢或铁、铝等金属材质、氟类树脂等耐热性树脂,或在金属材质上包覆耐热树脂材料,或在金属材质上涂敷耐热树脂,或在耐热树脂上包覆金属材质等形成,但也可如图4所示设计为弯曲的前端管12。根据进行焊料作业的被焊接物的形状,也有时优选为弯曲的前端管。特别是在周围被围住的部分上进行作业时是有效的措施。
在前述前端管11的上端,如图3所示,安装着形成有漩涡状的贯通孔的线材导向部件13,但该线材导向部件13也可与前端管11或前面部件10一体形成。线材导向部件13是为了容易将线状焊料H导入前端管11的部件。另外,在这些线材导向部件13与前端管11之间插装有止回部件14,该止回部件14是由轻轻地保持线状焊料H并且通过轻轻保持而阻止线状焊料H后退的橡胶状弹性体构成,但该止回部件14也可与线材导向部件13一体形成,又,也可与前面部件10一体形成。
又,在前述线材导向部件13上形成的漩涡状的贯通孔的最大内径a,为使用的线状焊料H的外径c的2倍以上。这是为了容易将线状焊料H导入线材导向部件13的贯通孔内而设定的。根据该设定,即使在万一线状焊料H的前端弯曲时,也可在止回部件14上一边慢慢矫正一边导向线状焊料H。另外,也可在前端管11的下端,内周部也与外周部一起缩径,形成细径部。具体地,前端管11的内径为0.5mm,但在细径部中可设为0.38mm。线状焊料H的直径是0.3mm。提高了作业时的线状焊料H的稳定性(防振)并且提高了分辨性。又,作为前端管11的内径b,不限于本例,是使用的线状焊料H的外径c的1.25~10倍左右则可进行良好的抽出动作。另一方面,如果是内径b小于线状焊料H的外径c的1.25倍的管,则由于线状焊料H多少存在的弯曲而使滑动(通过)性变差,当超过10倍时,有可能在管内发生压曲。该前端管11的内径b的更优选范围是线状焊料H的外径c的1.25~小于2倍。又,作为前端管11的突出长度,当考虑分辨性和管前端上的稳定性时,优选为1.0mm~20.0mm的范围。并且也根据被焊接物的种类而不同,但作为线状焊料H的抽出量,优选设定在0.5mm~2.0mm的范围。
在此,在前述夹头体7的把持部,如图5所示,形成有约0.25mm的槽部7a。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把持通过线状焊料H的槽,但不是必须,也可只构成平面部。特别是在抽出横剖面形状为矩形或椭圆形的线状焊料时,优选构成平面部。该槽部(线材把持部)7a,在利用夹头圈8闭合夹头体7时,是把持线状焊料H的部分,利用该把持动作夹入并按压线状焊料H。即,是利用该按压动作使弯曲的线状焊料H矫正到直线状的部件。并且由于比夹头圈8移动的量X(夹头圈8接触到内表面台阶部10a的长度)长地形成槽部(线材把持部)7a的长度Y(参照图3、图5),所以不会不矫正地抽出线状焊料H,并且至少1次必须经过按压·矫正动作后,通过止回部件14抽出。从而如果主要目的是线状焊料H的矫正,则优选主动形成前述槽部7a,围绕线状焊料H地从周围对其进行按压矫正。
另外,在图1中,附图标记15是夹设于轴筒1与前面部件10之间的环状的衬垫,可根据该衬垫15的有无、或设置的块数,使线状焊料H的抽出量增加或减少等适当变化。
又,在前述线材把持部的后方的夹头体7的内部,如图5所示,具有与前述前端管11同样的内径的导向管16的前方部位于其中,其后端部穿过前述滑块部件2延伸到轴筒1的后方部而形成。在本例中,利用不同部件构成夹头体7和导向管16并在夹头体7内自如滑动,但也可固定夹头体7和导向管16,或一体形成等。即,也可使导向管16以与夹头体7的前后移动联动的方式进行前后移动。而且,在导向管16的后端部,如图1所示,虽然压入·固定线材插装部件17,但也可利用旋合或凹凸嵌合等适当方法可拆装地配置,也可如前述那样在固定或一体形成夹头体7与导向管16时使导向管16的后端相对于线材插装部件17自如滑动。
在该线材插装部件17上,形成有具有与前述导向管16的内径同等内径的贯通孔17a,并且形成有朝向其下端侧缩径的内表面圆锥部17b。又,在线材插装部件17的上方外表面,形成有朝向其上端侧缩径的外表面圆锥部17c。该外表面圆锥部17c的纵剖面形状构成使拇指与食指接触时形成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大小(参照图6),但也可设为阶梯形的台阶(参照图7)。即,插装线状焊料H时,利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线状焊料H时,构成与前述线材插装部件17的外表面圆锥部17c同样的形状,因此,各手指覆盖外表面圆锥部17c地与其接触,与此同时线状焊料H受内表面圆锥部17b导向,导向导向管16。即,通过尽可能缩短从捏住线状焊料H的部分到导向管16的距离,从而尽可能防止在其间有可能发生的线状焊料H的压曲。另外,线材插装部件17拆装自如地固定在延伸到前述轴筒1的后端而形成的嵌合部18上,但也可不能拆装地固定。
在图1中,附图标记19是围绕轴筒1的后部的筒状的后轴,该后轴19可相对轴筒1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但在前进位置处在覆盖前述顶销挡块5的状态下停止。即,如图6所示,通过使后轴19前进从而使前述线材插装部件17从后轴19的后端露出,并且设为按压顶销挡块5的状态,从而放开夹头体7对线状焊料H的把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维持夹头体7的开放状态的开放机构由后轴19构成。
在此,在后轴19的前端部固定有环状部件20,但也可将该环状部件20与后轴19一体形成。该环状部件20的外接圆直径成为该抽出装置的外形的最大外径部。另一方面,后轴19的后部内表面,虽然是圆形,但也可如图8及图9所示,形成与前述轴筒1的平面部1a同样的平坦部21。通过形成与轴筒1的外形同样的内形,从而防止后轴19相对轴筒1旋转。
又,如图10及图11所示,也可在前述环状部件20的外表面的1部分形成鼓出部22。鼓出部22成为载置在桌上等时的止转机构。即,利用鼓出部22限制旋转,防止从桌上落下而破损(前端管11的变形或弯曲)等。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通过将环状部件20的剖面形状设计为例如5边形的多边形从而形成多个鼓出部22,或将环状部件20的剖面形状设计为椭圆或如图13所示切去圆形的一部分的非常规(异形)形状(即,也可利用圆弧部23和平面部24构成环状部件20的外表面),只要是正圆以外的形状都可多少限制旋转。
而且,在前述鼓出部22或前述环状部件20的内表面,如图10及图14所示,通过倾斜面22c(倾斜面20c)阶梯形地朝向前述顶销挡块5的方向形成小形槽部22a(小径部20a)、在该小形槽部22a的前方形成大形槽部22b(大径部20b),但作为倾斜状的内形也可连续形成小形槽部22a和大形槽部22b。即,从利用小形槽部22a放开线状焊料H的状态,在再次把持线状焊料H时,利用大形槽部22b使顶销挡块5上升约一半左右,然后达到完全突出的状态,从而使顶销挡块5从轴筒1阶梯地上升。其结果,防止了顶销挡块5急剧上升而从轴筒1飞出。
另外,在前述顶销挡块5的按压操作面5a的后部,如图15所示,也可通过倾斜面5b形成向按压方向较低地形成的凹陷部(阶梯部)5c。即,从利用前述环状部件20(后轴19)的内表面与按压操作面5a的抵接放开线状焊料H的状态,在再次把持线状焊料H时,利用凹陷部5c使顶销挡块5上升约一半左右(参照图16),然后达到完全突出的状态,从而使顶销挡块5从轴筒1阶梯式地上升。其结果,防止了顶销挡块5急剧上升而从轴筒1飞出。又,也可替代前述凹陷部5c,如图17所示从按压操作面5a的大致中央部到后端部形成弧度小的圆弧形的倾斜面5d,并将该倾斜面5d的后端附近作为相当于前述例的凹陷部5e。如果采用这样的构成,由于顶销挡块5连续地慢慢突出,所以可得到平滑的突出动作。
以上,介绍了使顶销挡块5慢慢回归的例子,但在弹性部件9的弹力小,或可切实防止顶销挡块5相对轴筒1飞出时,也可如图18所示将后轴19(在本例中将环状部件与后轴19一体形成)的内表面和顶销挡块5的按压操作面5a设计为平坦的形状。
更详细说明后轴19。在后轴19的后方,夹持片25延伸设置到对置的位置,在该夹持片25间形成的间隙26上,旋转自如且拆装自如地配置有卷绕了前述线状焊料H的作为线材存留机构的卷轴27。具体地,如图1及图19所示,通过在卷轴27的两侧形成的圆盘状的凸缘部28而形成的旋转轴部(卷绕部)29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形成于前述夹持片25上的贯通孔30内,但也可利用单独部件构成旋转轴部29,即在树脂制的卷轴上插装由金属材质等构成的旋转轴,并将该旋转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前述贯通孔内。又,如图20所示,也可切除夹持片25的贯通孔30的上部,从该切口部30a插装前述卷轴27的旋转轴部29。如果采用这样的构成,则可容易更换卷轴27。
在此,前述间隙26的宽度D(参照图21)设定得稍微小于卷轴27的宽度E(参照图19),在卷轴27旋转时,对该旋转动作施加阻力,但该旋转阻力为不影响线状焊料H抽出的阻力。防止使用中意外的旋转,即线状焊料H无意中的抽出动作。又,在图22的例子中,前述卷轴27的外径A,大于轴筒1以及后轴19的夹持片25和环状部件20的外径(夹持片的宽度B、环状部件的外径C)。即,卷轴27以从后轴19的夹持片25露出的状态旋转自如地配置。通过从后轴19露出,万一线状焊料H松弛时,容易使卷轴27旋转,可修复前述的松弛。又,通过使卷轴27大于作为主体的最大外径的环状部件20,从而前述的松弛修复不用说,也防止了将线材抽出装置载置在桌上等时发生的滚动。因此,尽可能防止了从桌上落下,其结果,防止了前端管11等的破碎或弯曲等。
参照图23说明后轴19以及卷轴27的变形例。在后轴31的后方,夹持片32延伸设置到对置的位置,在该夹持片32间形成的间隙33中,旋转自如且拆装自如地配置有卷绕了前述线状焊料H的、作为线材存留机构的卷轴34。具体地,在卷轴34的中心轴上形成贯通孔35,该贯通孔35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前述夹持片32的内表面形成的内表面突部36上。可将卷轴34的凸缘部37的表面设计为平面部,在多个重合地收纳该卷轴34时,可有稳定感地切实收纳。
参照图24、图25说明卷轴27的又一变形例。是在卷轴27的旋转轴部29形成使线状焊料H的端部插入的孔的例子。具体说明。在旋转轴部29与凸缘部28内表面的接合部上,形成大致三角形的贯通孔29a。而且,在该贯通孔29a的侧部,以沿着前述旋转轴部29与凸缘部28内表面的接合部的状态形成有槽部29b。即,在该贯通孔29a内插入线状焊料H的端部,将该线状焊料H卷绕在旋转轴部29上。此时,线状焊料H咬入前述三角形的贯通孔29a的内表面角部地固定于其上。即,贯通孔29a的内表面角部与线状焊料H一起弹性变形咬住并固定。又,由于卷绕开始部分的线状焊料H一边弯曲一边进入槽部29b,所以该弯曲的部分不大从旋转轴部29的表面鼓出,因此后续卷绕的线状焊料H虽然一度受阻于前述弯曲的部分(参照图25),但其鼓出量少所以会缓和地落下而抵接在旋转轴部29的表面。其结果,后来卷绕的部分无间隙地与最初卷绕的部分接触(参照图24),因此线状焊料H在旋转轴部29的纵向以整齐的状态卷绕,并且位于前述卷绕开始的上部的线状焊料H也不会松散而可漂亮地卷绕。这是因为前述弯曲部导致的鼓出状态被槽部29b吸收了。另外,由于该槽部29b在贯通孔29a的两侧部形成,所以可从正向卷绕线状焊料H,从反向卷绕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顺便说明,在没有形成前述槽部29b的卷轴上,如图33所示,卷绕开始部分的线状焊料H一边弯曲一边受阻于旋转轴部29的表面,该弯曲部分从旋转轴部29的表面鼓出线径以上,因此后来卷绕的线状焊料H受阻于前述弯曲·鼓出的部分(参照图25),在瞬间猛地下落而抵接在旋转轴部29的表面。其结果,最初卷绕的部分与后面卷绕的部分产生间隙S(参照图34),不会漂亮地卷绕。
在此,前述槽部29b对旋转轴部29的外径是使用的线状焊料的线径的5倍~10倍的卷轴特别有效。当小于5倍时无论有没有槽都不能获得上述的效果,当超过40倍时即使没有槽部由于后面的线状焊料缓慢落在旋转轴部的表面所以会漂亮地卷绕,但即使是超过40倍的卷轴当然也可形成槽部。
以上,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线材的存留机构设计为可旋转的卷轴,但也可例如将卷绕的线状焊料H或折叠的线状焊料H收纳在盒子里,将该盒子插装在线材抽出装置上,从而依次从该盒子抽出线状焊料H。由于线状焊料H容纳在盒子内,所以插装时当然没问题,即使插装前也可防止线状焊料H的バラケ(散乱)等。
又,通过将卷绕了线状焊料H的作为线材存留机构的卷轴27(34)安装在后轴19上从而提高了作业性(线材抽出装置的处理性),但在要一时大量使用线状焊料H时,如图26所示,也可将线状焊料H的存留机构38设置在线材抽出装置的外部。可存留大量的线状焊料H,可长时间连续作业。
又,在前述后轴19的中间部内表面,如图27所示,形成有与前述线材插装部件17卡合的嵌合部39。是在使后轴19相对于轴筒1后退时、即、在使用状态下卡合的嵌合部,从而不会意外前进。在图21中,附图标记40是该嵌合部39附近形成的狭缝,利用该狭缝40弹性的开闭,容易相对前述线材插装部件17卡合、不卡合,但根据前述嵌合部39的形状的不同,这不是必需的构成。又,也可不必形成前述嵌合部39,而利用狭缝40的开闭力将后轴19压入·固定在线材插装部件17等上。
并且在前述夹持片25的后部内表面、在前述贯通孔30的上方加工圆弧状的倒角(倒角部41)。将前述卷轴27的旋转轴部29放在夹持片25的后端压入时,旋转轴部29利用该倒角部41以被导向中心方向的方式导向,从而容易达到贯通孔30并嵌入。
又,在图1中,附图标记42是人用手指等把持的把持部,在该把持部42上加工有防滑的滚花加工等。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例是将电子部件焊接在基板上的线材(线状焊料H)抽出装置。因此轴筒1和线材插装部件17、后轴19、卷轴27等由导电性树脂成形。即,通过使产生的静电放射到地面等上,从而防止前述电子部件的静电引起的破坏。作为该导电性树脂,优选体积电阻率在1010Ω·cm以下,作为市售品,作为POM(聚缩醛)举出テナツクTFC64、EF750[旭化成(株)制]或ジュラコンCH-10、CH-15、CH-20、EB-08、EB-10、ES-5[聚塑料(株)制]、ュピタ-ルET-20[三菱工程塑料(株)制],又,作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举出スタイラツクABS IC10N、IC10E[旭化成(株)制],作为PC(聚碳酸酯)举出SDポリカCF5101V、CF5201V、CF5301V、FD-9082I-2(住友ダウ(株)制),作为PP(聚丙烯)举出ダイセルPP PB2N1[ダイセル聚合物(株)制],作为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举出DURANEX CD7400B5[聚塑料(株)制],作为PPS(聚苯硫醚)举出FORTORN 2130A1、7140A4、7340A4(聚塑料(株)制)、トレリナA756MX02[东レ(株)制],作为PPE(改性聚苯醚)举出ュピエ-スEV08、EV12、EV20[三菱工程塑料(株)制]等。
作为本发明的抽出装置使用的线状焊料,使用压出或拉长圆柱状的焊料而将焊料制成线状所得的焊料(软钎料)。作为线状焊料的线径,可使用0.1mm到2.0mm的线状焊料,但通过改变夹头体的把持部的形状从而可对应适当的粗度的物体。又,抽出装置上使用的焊料材料,不仅是60%质量Sn-40%质量Pb或63%质量Sn-37%质量Pb等现有的Sn-Pb焊料,也可使用有利于环境而今后逐渐使用的Sn-3.0%质量Ag-0.5%质量Cu焊料等、以Sn为主要成分添加其他的元素的无铅焊料。
并且在本发明的抽出装置上,也可使用在线状焊料的内部浸含有松脂等焊剂成分的松脂心焊料。
这些线状焊料及松脂心焊料卷装于在卷装部的两端部上形成有圆盘状的凸缘部的卷轴部件上进行使用。由于本发明的抽出装置使用的线状焊料及松脂心焊料是柔软的,所以卷装在卷轴部件上后容易散卷。因此如前所述,在卷轴27的旋转轴部29与凸缘部28的内表面的接合部上设置贯通孔29a,通过在卷装开始时插入地卷装线状焊料从而可防止散卷。设在卷轴27上的贯通孔29a不一定是三角形,也可是圆形、椭圆形等,但如果考虑线状焊料H的端部与卷轴27的固定性,则如前所述优选设为三角形状。
下面说明线材抽出装置的使用例。在将线状焊料H插装在该装置上时,使前述后轴19前进。利用该后轴19的前进,线材插装部件17完全从后轴19露出。此时,前述后轴19的环状部件20(后轴19)处于覆盖顶销挡块5的状态,由于按压着该顶销挡块5,所以前述夹头体7处于开放的状态。在此,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线状焊料H,覆盖前述线材插装部件17的外表面圆锥部17c地与其接触。同时,线状焊料H受内表面圆锥部17b引导,被导向导向管16。当连续进行该动作时,线状焊料H贯通导向管16插入到夹头体7以及前端管11(参照图6、图7)。插入结束后,当使后轴19后退时,顶销挡块5利用前述环状部件20的大径部20b上升大约一半左右。当进一步使后轴19后退时,顶销挡块5从后轴19(环状部件20)完全露出,并且顶销挡块5也变成完全突出的状态,在此,前述夹头体7闭合而把持线状焊料H。
下面说明在顶销挡块5上形成有凹陷部5c的使用例。线材向线材插装部件17的插装与上述相同。插入结束后,当使后轴19后退时,前述环状部件20的前方内表面接触顶销挡块5的凹陷部5c(参照图16),其结果,顶销挡块5上升大约一半左右。当进一步使后轴19后退时,顶销挡块5从环状部件20(后轴19)完全露出,并且顶销挡块5也变成完全突出的状态,在此,前述夹头体7闭合而把持线状焊料H。
在插入了该线状焊料H的状态下,当按压顶销挡块5时,利用按压部6与滑块部件2的倾斜面3的抵接,滑块部件2和夹头体7前进。此时,由于线状焊料H也被把持在夹头体7的把持部上,所以在从卷轴27抽出并由导向管16多少给予摩擦阻力的状态下一边滑动一边前进,其结果,从前端管11的细径部抽出,不久夹头圈8抵接内表面台阶部10a,限制其前进移动而夹头体7张开。另外,在该过程中,从卷轴27抽出的线状焊料H,由于通过后轴19的内部空间,所以不受外力等的影响,因此不会弯曲而可正确供给到线材插装部件17。又,由于设为从线材插装部件17和导向管16被拉出地前进,所以即使是有些弯折的线状焊料也可矫正到笔直的状态。并且由于利用夹头体7的把持动作来按压·矫正的量(长度)多于线状焊料H被抽出的量,所以线状焊料H不会不矫正就被抽出,并且至少1次必须在按压·矫正的状态下被抽出,可更进一步变成笔直的状态而切实抽出。在此,当解除顶销挡块5的按压操作时,夹头体7和滑块部件2利用弹性部件9的作用力而后退·回归。
另外,使用完存留在前述卷轴27中的线状焊料H时,用手指等捏住并张开前述2个夹持片25,取出用完的卷轴27。然后从新的卷轴27将线状焊料H拉出某种程度,如前述那样使线状焊料H穿过线材插装部件17和导向管16等并被把持在夹头体7上后,将卷轴27安装在夹持片25上。
下面将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示于图28~图30并说明。前述第1实施方式,是通过按压设置在轴筒的侧壁上的顶销挡块而抽出线状焊料H的,但本实施方式在轴筒43的后部配置有顶销挡块44。以下具体说明。具有夹头体7的滑块部件45,延伸形成到轴筒43的后部附近,并且从其后端部横向形成有突起46。而且,该突起46卡合在前述轴筒43的后方滑动自如地安装的顶销挡块44上。即,当将该顶销挡块44向图中下方按压操作时,通过滑块部件45使夹头体7前进。
又,在该夹头体7的内部,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固定着导向管16,在该导向管16的后部固定着线材插装部件17,但也可设计为前述导向管16的后部可在该线材插装部件17内滑动。
又,在前述轴筒43和顶销挡块44上设置卡合机构,从而可维持前述夹头体7开放的状态。具体地,在轴筒43的外周部形成有凸部47,在顶销挡块44的内表面形成有卡合在前述凸部47上的凹部48。即,当使顶销挡块44前进通常的线抽出操作以上,使夹头体7前进·开放时,前述轴筒43的凸部47与顶销挡块44的凹部48卡合,维持夹头体7的开放。而且,在该夹头体7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线状焊料H的插装。插装后,如果解除前述轴筒43与顶销挡块44的卡合,则夹头体7再次把持线状焊料H而可抽出。
下面将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示于图31、图32并说明。第3实施方式,是将轴筒49分为2部分,并利用凹凸嵌合等众所周知的机构拆装自如地连结它们的例子。具体说明。轴筒49由前轴50和筒部51构成。在该前轴50的中间部的内侧,与前例一样滑动自如地配置有滑块部件2,并在该滑块部件2上卡合有顶销挡块5。又,在滑块部件2的前方,压入·固定有进行线状焊料H的把持·开放的开口夹式的夹头体7。在该夹头体7的前方,围绕着进行夹头体7的张开·闭合的夹头圈8。附图标记9是对前述夹头体7和滑块部件2向图中上方施力并且使夹头体7闭合而保持线状焊料H的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
另一方面,筒部51包括相对于前述前轴50拆装自如地连结的后部筒52、相对于该后部筒52滑动自如地安装的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的后轴19和线材插装部件17、以及拆装自如地配置在后轴19的夹持片25上的卷轴27等。附图标记16是固定在线材插装部件17上的导向管,利用该导向管16可将线状焊料H正确导向至夹头体7。
这样,通过将轴筒49的后部筒化,从而使用者等可不触及线状焊料H地对其进行更换,可防止汗或手油脂等导致的线状焊料H的连接不良。即,从图32所示的状态,将筒部51连结在前轴50上,然后如果旋转卷轴27则可将线状焊料H导向到夹头体7。在此,如果按压顶销挡块5则线状焊料H被抽出。从而不触及线状焊料H而可进行线状焊料H的更换以及抽出。
使用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进行了电子设备的手动钎焊。使用的线材是线径为0.3mm、材料是Sn-3.0%质量Ag-0.5%质量Cu的无铅松脂心焊料,进行了便携电话基板的芯片部件的修正。利用1次顶销可抽出约0.6mm线材,8小时的作业使用了5m的松脂心焊料,但没有发生线材抽出量的变化和抽出的线材的外形的损伤。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不仅可使用焊料材料,而且可使用在布氏硬度试验中硬度为200以下的软质材料的线材。例如也可用于半导体的引线接合所使用的金线或线圈上使用的漆包线、铜线、蚕丝、裁缝用的线等。另外,在线状焊料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布氏硬度试验中硬度为4~20的焊料。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材抽出装置,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配置有维持该夹头体的开放状态的开放机构。
2.一种线材抽出装置,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慢慢进行使该夹头体动作的动作部件的回归动作。
3.一种线材抽出装置,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该夹头体的线材把持部的长度形成为大于线材的抽出量。
4.一种线材抽出装置,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容纳前述软质线材的线材存留机构设置在装置主体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以露出于轴筒的侧壁的状态配置使前述夹头体动作的顶销挡块,并且以相对于前述轴筒可前后移动的方式配置通过在前述轴筒的径向上按压该顶销挡块从而使前述夹头体开放的开放机构,在该开放机构的内表面上朝着前述顶销挡块的方向依次形成小径部和大径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以露出于轴筒的侧壁的状态配置使前述夹头体动作的顶销挡块,并且以相对于前述轴筒可前后移动的方式配置通过在前述轴筒的径向上按压该顶销挡块从而使前述夹头体开放的开放机构,又,在前述顶销挡块上,朝向前述开放机构的移动方向依次形成有相对于该顶销挡块的按压方向来说高度不同的台阶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以露出于轴筒的侧壁的状态配置使前述夹头体动作的顶销挡块,并且以相对于前述轴筒可前后移动的方式配置通过在前述轴筒的径向上按压该顶销挡块从而使前述夹头体开放的开放机构,又,在前述顶销挡块上,朝向前述开放机构的移动方向形成有相对该顶销挡块的按压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夹头体的前方外周,配置进行该夹头体的开闭的夹头圈,并且使该夹头圈的移动量小于夹头体的线材把持部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线材存留机构拆装自如地设置在装置主体上。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前述线材存留机构从装置主体露出。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线材存留机构上卷绕有线材。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自如地设置前述线材存留机构。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前述线材存留机构赋予旋转阻力。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把持·开放前述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前述线材,并且在前述装置主体上设置该夹头体的开放机构,在该开放机构上配置有前述线材存留机构。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线材存留机构设计为在卷装部的两端部上形成有圆盘状的凸缘部的卷轴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抽出装置的外侧设置有止转机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止转机构设计为鼓出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止转机构设计为多边形或异形形状。
19.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在该夹头体的前方设置线材保护管,将该线材保护管的内径设为小于使用的线材的外径的2倍。
20.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是抽出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线材的装置,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在该夹头体的前方设置线材保护管,将该线材保护管的内径设为使用的线材的外径的1.25倍以上。
21.如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夹头体与线材保护管之间设置线材导向部件,将该线材导向部件的最大内径设为使用的线材的外径的2倍以上。
22.如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夹头体的后方配置线材插装部件,并在该线材插装部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形成有圆锥部。
23.如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夹头体上插装线材导向管,在该线材导向管的后端配置有线材插装部件。
24.如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夹头体的前后方向的至少一方上设置管,并使该管与夹头体联动。
25.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软质线材为线状焊料或松脂心焊料。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线材抽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线状焊料或松脂心焊料卷装于在卷装部的两端部形成有圆盘状的凸缘部的卷轴部件上。
27.一种线状焊料,是用于线材抽出装置的线状焊料,前述线材抽出装置,是利用把持·开放该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抽出该线材,并且配置有维持该夹头体的开放状态的开放机构的线材抽出装置,该线状焊料由布氏硬度试验中硬度20以下的材料构成。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线状焊料,其特征在于卷装于在卷装部的两端部形成有圆盘状的凸缘部的卷轴部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插装软质线材的线材抽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线材抽出装置上,利用把持·开放线材且可前后移动的夹头体(7)抽出该线材,并且配置了保持该夹头体的开放状态的开放机构。
文档编号B23K3/06GK1812862SQ20048001797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6日
发明者石井浩, 柳川良明, 丸山茂树 申请人:百龙企业有限公司, 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