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开启构造、以及具备其开启构造的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0789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器的开启构造、以及具备其开启构造的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于果汁罐、啤酒灌、碳酸饮料罐、咖啡饮料罐、红茶饮料罐、食用油罐、调味料罐等容器的开启构造,所述容器的开启构造具有优异的开启性,容易开启及盖上,及有关所述开启构造及其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上述的果汁罐、啤酒灌、碳酸饮料罐、咖啡饮料罐、红茶饮料罐、食用油罐、调味料罐等密封容器,开口是以易拉罐方式广为使用。易拉罐盖于形成划分盖子本体和开口部的易断裂部,运用铆钉固定在盖子上的拉环,下押易断裂部使其断裂,形成饮料的开口部份。
然而,现有的封密容器若有喝剩下的情形时无法再封上开口部,而且易拉罐盖上会附着异物等容易产生不卫生等问题,所以不是丢掉,就是采用倒入杯中,置放在冰箱内等方法。
因此,为研发出可再封上注出部分的密封容器,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再封锁用附盖罐容器,对于金属制罐容器,切断弱化部且将弱化部包围的部分押入罐体内,打开注出口(罐口)的同时,为了再封上已打开的注出口,而于容器罐盖的开口部附着可自由开启盖上的树脂制瓶盖。
专利文献1记载的容器,其注出口的开启是通过罐盖的开口部及盖子的第一圆筒部的结合,拿掉盖子并同时用手指从上方押压盖子的押扣部,弹性变形可动连结部,将押扣部和栓部押到下方,除去部分的枢纽转轴(hinge),对于略环状形成破断可能的弱化部的金属容器,一面切断弱化部,并将弱化部所包围的部分押到罐内。然后,再封上注出口,通过可动连结部弹性变形方式超过支点反转到下方,使瓶盖的凸缘部密封在罐盖开口部上端面。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容器,树脂制的瓶盖和容器本体是不同个体所构成,所以制造容器时工程繁杂,而生产性不良,且金属制罐容器和树脂制瓶盖为不同材质,丢弃时的分类实属不便,缺乏资源回收性。甚者,使用时缺乏耐久性,使用前,因运送过程中易发生震动、冲击等影响,故也会使瓶盖从容器本体脱落的情形。
此外,注出口开启时,一定要从盖子的上方用手指向下押压押钮部,需相当的手指力量。若力量微弱、手指尖无法勾到的幼儿及高年龄层使用时无法容易打开,而且若没将瓶盖打开则无法确认开口状态,所以会有缺乏开口确实性等问题点。
再封上开口的时候,瓶盖子和开口部的结合部分,会有灰尘或脏东西等异物堆积或附着,容易造成不卫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而经研发后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研发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容器开启构造并已获准授权专利。专利文献2记载的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是注出部分和瓶盖部分连结一体成形,同时设置有易断裂部。
专利文献2记载的容器开启构造欲开启时,抓住开启构造的外壁后回转施予旋断力,易断裂部会断裂而瓶盖部分则从中间壁脱立后回转开启、分离。且再关闭时,饮用后容器中尚有剩余饮料,则外壁将中间壁盖住回转,藉各自设置的螺纹固定部将两者确实固定关闭。
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容器开启构造而言,于制造容器时,具有生产性或耐久性的特征,但开启时则需要有相当程度的手指力量。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96866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03/057583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的启示发明所解决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先前技术的问题,更具有优异的开启性,不仅容易开启亦可再关闭的容器开启构造,具备此开启构造的容器及此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经彻底检讨研究后,发现通过易断裂部的直径方向变形所制出可开启的容器开启构造,藉此可获得改善开启性的效果,而进而实现本发明。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瓶盖部份和注出部分为连续一体成形的容器开启构造,通过瓶盖部分和注出部分之间作为边界的易断裂部的直径方向变形,上述易断裂部会断裂使上述瓶口部分和上述注出部分分离,而开启容器。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其特征在于易断裂部附近设置弯曲变形部,由上述弯曲变形部外侧往内侧方向押压使其变形,上述易断裂部而产生直径方向变形。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其特征在于瓶盖部分及注出部分是为内壁;由内壁的上端部往下方折回的中间壁;由上述中间壁的下端部往上方折回的外壁连结一体成形,于外壁设有易断裂部。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其特征在于弯曲变形部设置于外壁与中间壁及/或中间壁与内壁的间隙中。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4任一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瓶盖部份为具备有与易断裂部连接一体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盖部与覆盖注出口部开口的圆盘状盖板部;上述圆筒状的盖部及与盖部连接的注出部分具有螺纹部。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其特征在于随着上述瓶盖部份由闭栓状态往开栓方向回转,使上述注出部分的母螺纹与上述瓶盖部分的公螺纹间产生的间隙渐渐扩大。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出部分的母螺纹及上述瓶盖部分的公螺纹,越往下方其宽度越小。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出部分的母螺纹的深度及上述瓶盖部份的公螺纹的高度,越往下方越小。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出部分的母螺纹的宽度及上述瓶盖部份的公螺纹的宽度,越往下方越小;且上述母螺纹的深度及上述公螺纹的高度,越往下方越小。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4任一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瓶盖部份为具有与易断裂部连接一体延伸设置的筒状盖部与覆盖注出口部开口的圆盘状盖板部,其圆筒状盖部中具有凹陷下削(undercut)部。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10任一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瓶盖部份的内面上部与注出部之间,设有密封材料。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11任一中所述,其特征在于邻接上述易断裂部中设有副切割线。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12任一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变形部的弯曲刚性在圆周方向不均一。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变形部中设有凸纹(emboss)。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为如权利要求1~14任一中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变形部或其旁边,或易断裂部或其旁边处设有未开启保证材料。
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如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由筒状部内部向外侧扩径形成扩径部份的同时,在上述扩径部份形成易断裂部;筒状部往高度方向加压,在上述筒状部的高度方向中央部所形成的中间壁预定部作为中间壁;外壁预定部配置于最外侧并由上折迭成外壁;内壁、中间壁、外壁的圆筒状三层壁所构成的突出部与;外壁与中间壁及/或或中间壁与内壁之间形成弯曲变形部,于上述突出部中形成固定部。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为如权利要求17所述,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筒状部内部往外侧扩径形成扩径部分时,外壁预定部与中间壁预定部的边界间旁边形成突出环状部,由上述突出环状部下方设有较中间壁预定部直径为大的连接部。
所述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为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其特征在于邻接上述易断裂部中设有副切割线。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其具有生产容易、资源回收再利用性、运送中防止掉落、防止不当开启、及优异开启性、开启及再关闭简单的优点。
且根据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上述容易开启构造可容易制造出来。


图1为本发明实施型态1的容器开启构造的要部剖面图;图2为表示取下容器开启构造的瓶盖部份的状态说明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使用方法说明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容器的开启构造的概要剖面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具备容器开启构造的容器概要剖面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具备开启构造的容器概要剖面图;图7为表示形成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1的部分剖面图;
图8为表示形成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1的开启后的开启状态部分剖面图;图9为形成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2的部分剖面图;图10为形成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2的开启后的开启状态部分剖面图;图11为形成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3的部分剖面图;图12为形成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3的开启后的开启状态部分剖面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容器的开启构造的概要剖面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容器的开启构造的瓶盖部分呈分离状态的概要剖面图;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副切割线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图16为表示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凸纹凸部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凸纹凸部的其它例的概略说明图;图18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容器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图19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容器的其它例的概略剖面图;图20为表示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图21为表示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图22为表示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图23为第3工程中凸起成形加工的概略说明图;图24为关于突出环状部的形成的概略说明图;图25为关于突出环状部的形成的概略说明图;图26为制造装置的概略说明图;图27为图26的制造装置中切割线形成装置的剖面图;图28其它实施例的制造装置的概略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10、20、30、40、50、60、70、80-实施例的容器开启构造;11、21、31、41、51、63-易断裂部;12、22、32、42、52-内壁;13、23、33、43、53-中间壁;14、24、34、44、54-外壁;11a-主切割线;11b-副切割线;12a-上端部;13a-下端部;14a-下端密接部;14b-凸纹;15、25、35-弯曲变形部;15a-押压部;16a-覆盖部;16b-盖板部;17、47-螺纹固定部;18-密封材料料;19-开口部;24b、34b-下部;51a-凹陷下削部;56-凹部;90-切割线形成装置;91-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2-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3、96-移动维持装置;94、97-控制装置;95、98-驱动装置;99a、99b-支撑结构;100-容器;101-卷缘部;102-容器身部;103-密封材料料;110-容器;112-容器身部;113-底盖;170-罐身;171-卷封钩迭部;A、62、72、82-瓶盖部分;B、61、71、81-注出部分;C-筒状部;C1-外壁预定部;C2-中间壁预定部;C3-内壁预定部;D1-外螺纹加工用滚轴;D2-内螺纹加工用滚轴;E-心轴;E1-刀片状滚轴;E2-回转心轴;F-扩径部分;F1-突出环状部;F2-连接部;F3-圆筒壁部;F4-阶段部;H1、H2,H3-母螺纹深度、公螺纹高度;P-金属板;Q-圆筒状罐;R-加压工具;S-间隙;U-弹性体;V-切割体;W1、W2、W3-母螺纹宽度、公螺纹宽度;箭头X-内侧方向;箭头Y-外侧方向;箭头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针对关于本次发明实施型态的容器开启构造及容器、其制造方法,通过图面来加以说明。
实施型态1图1为本发明实施型态1的容器开启构造的要部剖面图,图2为表示取下容器开启构造的瓶盖部份的状态说明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型态1的容器开启构造10,其特征是瓶盖部分A和注出部分B连续一体成形的容器开启构造,瓶盖部分A和注出部分B之间作为边界的易断裂部11,通过直径方向变形,易断裂部会断裂,使上述瓶盖部分A和上述注出部分B分离,而开启容器。
本发明实施型态1的容器开启构造10的瓶盖部分A及注出部分B是由内壁12和中间壁13和外壁14所连结一体成形。也就是具有中间壁13是从内壁12的上端部12a,至下方后折回所形成,外壁14是从中间壁13的下端部13a,至上方后折回所形成,由此三层壁一体成形瓶盖部分A及注出部分B的三层筒状构造。
而本发明实施型态1的容器开启构造10是,于外壁14和中间壁13的下端密接部14a设置易断裂部11,使外壁14可以从中间壁13分离,外壁14和中间壁13之间设置弯曲变形部15。藉此构造,注出部分B外侧在开启之前位于容器内侧,所以不用担心受到污染,直接以口对准注出部分来饮用(即直接从容器饮用)也不会有不卫生的感觉。
此时,易断裂部11是,于容器开启时断裂,瓶盖部分A和注出部分B分离的部分。本实施型态1是,于外壁14和中间壁13的下端密接部14a设置易断裂部11。易断裂部11断裂使瓶盖部分A分离后,就可从容器倒出内容物,同时可利用分离的瓶盖部分A作为再封闭之用。
然后,因为易断裂部11设置于下端密接部14a,所以瓶盖部分A及注出部分B分离时出现的破断端11a与中间壁13呈密封状态,即使接触到手指、嘴唇、口等也不会割伤,十分地安全。
易断裂部11在开启时如果要容易断裂,其方式并不局限一种,细沟槽状(切割线)也好,孔状、深切状的部份贯通孔(裂缝)其中一种也好。由切割线形成时,确实且较容易形成易断裂部。还有,易断裂部由裂缝形成时,其开启效果会提高。
这种易断裂部11,为切割线时,使用刀片状滚轴等将厚的一部份,以环状或缝纫针眼状将部份切割变薄,另外以切削加工将其加工成为薄片状。此外,为裂缝时亦相同,使用刀片状滚轴等以缝纫针眼状将部份切断,形成贯通部。
接着,易断裂部11以直径方向变形而可以开启,即为如图3所示,用手指将瓶盖侧面往内侧押压,易断裂部11断裂而可容易开启。就是将瓶盖部分A的侧面(外壁14)押压部15a往内侧方向(箭头X)押压,外壁14会变形成为椭圆状,易断裂部11以直径方向(手指押压的部份会往箭头X方向变形,直角方向是往箭头Y方向)变形,押压部15a旁边的易断裂部11会产生龟裂,而往外侧方向(箭头Y)变形的易断裂部11,上下方向(箭头Z)会产生龟裂,而可以轻易将瓶盖部分A和注出部分B分离。
如上所述,对易断裂部11产生龟裂,实施型态1的容器开启构造是由于如以下所述的弯曲变形部15,更可以确实达到效果。
瓶盖部分A易断裂部旁边,即外壁14和外壁13的边界的间隙,设置弯曲变形部15,上述瓶盖部分A的侧面(外壁14)弯曲变形部15a往外侧箭头X方向押压,弯曲变形部15会变形,帮助设置于旁边的易断裂部11的变形,更容易断裂。
如此因为瓶盖部分A及注出部分B连续一体成形,可制造出容器开启构造,其可以保证装填内容物后瓶盖部分的密封性,另外具有容器生产时的生产性或运送中的优异耐久性。进一步而言,容器本体和瓶盖部分可用单一材质构成,因此丢弃时也不需要将容器本体和瓶盖部分作分类,资源回收性、丢弃便利性也相当好。
另外,因开启而露出的注出部分B的上端部12a,具有内壁和中间壁的回折曲率,从注出口注出内容物时不止是平顺,而且直接用嘴巴接于注出部分饮用(即直接从容器饮用),也不用担心会伤到嘴巴,十分安全。
而易断裂部11设在外壁14,即使开启前也能从容器外侧可用目视确认,所以幼儿及高年龄层也能边观察断裂状态,在确认开启的同时,具有防伪性,且再关闭时瓶盖部分容易装回注出部分,可维持开口部的卫生。
本发明实施型态1的容器开启构造10,瓶盖部分A具有与易断裂部11连结为一体延展圆筒状的盖部16a和覆盖注出部分B的开口部19的圆盘状的盖板部16b,圆筒状的盖部16a及与所述盖部16a连接的注出部分B设置有螺纹固定部17。具体说,就是设置使外壁14、内壁12及中间壁13可以彼此结合的螺纹状的沟槽。螺纹固定部17其螺纹的型态并无特别限定,公螺纹朝外凸出,及朝内方都可以。还有螺纹的数目也是一条或数条皆可以。
通过设置的螺纹固定部17,内壁12、中间壁13及外壁14可彼此固定结合,开启后也能穿脱,容器开启后若有喝剩下的情形,也能保持卫生,确实具有再封闭的功能。且再封闭时只要将瓶盖部分A旋入注出部分B,不需要有特别工具而非常便利。
另外本发明实施型态1的容器开启构造10,于瓶盖部分A内面上部16b和注出部之间设置有密封材料质18为佳。此密封材料质18再封闭注出部分B时,提高瓶盖A的密闭性,容器本体倾斜或倒过来时,容器中喝剩下的部份也不会外漏,得以保持卫生,可以提高再封闭时的密封性。
作为密封材料质18的材质,使用与盖板部16b连接或嵌合的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弹性体或可塑体所制成薄型圆盘状物体,有确实密封性为佳。此密封材料质18,包覆瓶盖部分A内侧盖板部16b,嵌合或连接皆可,后述成形工程中,于圆筒状杯状体Q薄形中央部C3下端部内周面事先涂布或连结也行。以此方法,密封材料18位于盖板部16b下面,和注出部分的开口部19密封。
或者也可事先于内面侧使用有机被覆涂装铝板或是铝积层板等树脂被覆材质。因此易断裂部11断裂分离的瓶盖部分A盖住注出部分B时,注出部分B的开口部19和盖板部16b的上述有机被覆相互密封,可有效防止容器内液体的外漏。
关于本发明实施型态1的开启构造10的尺寸,并无特别限制,但一般而言,连续一体成形的注出部分B、中间壁13、瓶盖部分A的高为5~50mm,瓶盖部分A直径为10~100mm。
且开启构造的材质为铝合金或铁等金属材质,而且金属板至少一面设有有机被覆膜的被覆金属板,选用聚烃烯(polyolefin)或聚酯树脂等塑料材质。金属材质、最好是加工性优良的金属,内壁、中间壁、外壁形成三层壁时的弯折加工较容易,而得到优异耐用性或耐泄漏性的容器开启构造。若用塑料材质,可适用于射出成形或压出成形等成形法,大量制造时可降低成本。
实施例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容器的开启构造的概要剖面图。于实施例2的容器开启构造20中,易断裂部21设置于外壁24的下部24b,并非如实施例1所述设置于外壁14与中间壁13的下端密接部14a。除此点之外,含有弯曲变形部25为设置于外壁24与中间壁23的间隙的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具备容器开启构造的容器概要剖面图。在本实施例3的容器开启构造30中,外壁34与中间壁33由上端至下端的全部部分连接,易断裂部31设置于外壁34的下部34b。且,弯曲变形部35为设置于外壁32与中间壁33的间隙,此点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此外,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具备开启构造的容器概要剖面图。实施例4的容器开启构造40中,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在外壁34与中间壁33由上端至下端的全部部分连接。且,易断裂部41为于瓶盖部分A中设置的螺纹固定部47的下部处设置。其它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
如上所述,于图1~图6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1~4的情况下,包覆开启构造的外壁(瓶盖部分A)的侧面,对内侧加以押压。藉此将瓶盖部分A弯成椭圆形、易断裂部的直径方向变形产生断裂。并且,瓶盖部分A对中间壁使其独立回转分离而可开启,由注出部将内部饮料注出杯中,而可直接饮用。容器中若有剩余的情况下,将瓶盖部分A盖上注出部分B回转通过螺纹锁固,两者可确实地固定封住。
图7~图12为上述实施例1~4中,瓶盖部分A为由闭栓状态往开栓方向回转,瓶盖部分的母螺纹与注出部分的公螺纹间产生的间隙渐渐的扩大,啤酒、碳酸饮料等饮料在充填密封后的容器开启时,喷洒出内容物,形成瓶盖飞散的原因与容器内的气体往外部排出的排气用间隙的开启构造部分剖面图。
开启构造的样式1
图7及图8为表示形成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1的部分剖面图,图7为表示开启前的密封状态,图8为表示开启后的开栓状态。于样式1中,容器开启构造60为注出部分61的母螺纹的宽度及瓶盖部分62中公螺纹的宽度为往下方逐渐减小(W1>W2>W3),开启时,切断瓶盖部分62下方的易断裂部63后,瓶盖部分62通过往开栓方向回转,上述母螺纹与公螺纹间形成气体排出间隙S。
开启构造的样式2图9及图10为表示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2的部分剖面图,图9为表示开启前的密封状态,图10为表示开启后的开栓状态。此样式2的容器开启构造70为与上述样式1有以下几点相异。
也就是,注出部分71中母螺纹的深度及瓶盖部分72中公螺纹的高度为往下方逐渐减小(H1>H2>H3),瓶盖部分通过往开栓方向回转,上述母螺纹与螺纹间形成排出容器本体内气体的间隙S,瓶盖开启时可容易进行排出气体。
开启构造的样式3图11及图12为表示气体排出通路的开启样式3的部分剖面图,图11为表示开启前的密封状态,图12为表示开启后的开栓状态。此样式3的容器开启构造80,与上述的样式1、2有以下几点相异。
也就是,注出部分81中母螺纹的宽度;及瓶盖部分82中公螺纹的宽度;及注出部分81中母螺纹的深度;及瓶盖部分82中公螺纹的高度,两者为往下方逐渐减小(W1>W2>W3;及H1>H2>H3),瓶盖部分82通过往开栓方向回转,上述母螺纹与公螺纹间形成排出容器本体内气体的间隙S,瓶盖开启时可容易进行排出气体。
此样式3的容器开启构造中,通过母螺纹、公螺纹的宽度;及母螺纹的深度、公螺纹的高度的两者组合构造,更可有效确保气体排出间隙S。
而且,如图7~图12所示的开启构造中,如图所示部分的罐身170与卷封钩迭部171相连接。
实施例5图13及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容器开启构造的概要剖面图。实施例5的容器的开启构造50虽基本上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但是在瓶盖部分A及与所述瓶盖部分A连接的注出部分B中,取代螺纹固定部17而设置凹陷下削部51a,此点与实施例1相异。
凹陷下削部51a为容器开启后的瓶盖部分A为注出部分B的中间壁53中嵌合自由的凹凸状部分,实施例5中,设置可各与外壁54、内壁52及中间壁53嵌合的凹状凹陷或凸状突起。
具有凹陷下削部51a的瓶盖部分A仅需一步操作就可以压入中间壁52,可简易地盖上及打开瓶盖,小孩及高龄长者亦可容易地使用,非常方便。
且,易断裂部51在断裂后,中间壁53为弹性的扩大直径,在中间壁形成的凹部56与瓶盖部分A的凹陷下削部51a作弹性地固定。
若通过实施例5的开启构造,易断裂部51断裂后,瓶盖部分A通过朝上方垂直地拔出,如图14所示,可将瓶盖部分A与注出部分B分离而开启。
且,本发明的开启构造中,如图15所示,易断裂部11为切割线时,与上述易断裂部11邻接设有比上述切割线沟纹更浅的副切割线11b为佳。本发明中,设置副切割线的情况下,易断裂部对副切割线而言为主切割线。通过设置副切割线,容器不小心掉落至地板时的冲击可由此副切割线11b吸收,缓和附加于邻接切割线11的冲击,有防止因落下造成的切割线破裂的效果。又,副切割线11b虽可如夹着主切割线11一般设置于其两侧(上下)为佳,但亦可设置于任一单边。
又,于本发明的构造中,如图16所示,为使外壁的弯曲刚性在圆周方向为不均一而设置有凸纹14b等。通过设置此凸纹14b,由弯曲变形部的外侧往内侧方向押压变形中,弯曲刚性为集中于圆周上比较弱的部分,其部分或其旁边成为主切割线龟裂的起点,更容易进一步开启。
此凸纹14b的形状并非限定如图16所示的形状,可适用如图17(a)~(f)所示的各种形状,通过设置此凸纹14b,亦可作为标示押压主切割线断裂时最适宜处的记号。且,亦可减少为防止上述主切割线断裂后的瓶盖部分A与注出部分B的开启、容器开启后的再封时的滑动的手指动作。
且,本发明的开启构造中虽无图示,弯曲变形部或其旁边、或主切割线或其旁边使用未开启保证材料为佳,此未开启保证材料为一定以上的压力(压力)、或产生失真歪斜时,未开启保证材料上产生不可回复的视觉变化的材料,一般是以被称为感压材料、压力涂料(失真涂料)的材料为例示。
作为感压材料,例如多使用现有的无碳式复写纸,将显像剂封入微缩胶囊通过压力加以破坏,其胶囊中的显像剂以显色剂吸附的化学反应下使其变色的材料,将此调整为可能开启的押压力下就变色,开启的有无(防伪性;tamperevident)即可以视觉加以确认。
另一方面,使用压力涂料时,用一定以上的压力使涂膜破裂,将此调整为可能开启的押压力下就破裂,图样地开启的有无(防伪性;tamper evident)即可以视觉加以确认。
容器图18为本发明具有开启构造的容器概要剖面图。本发明的容器100为具备有上述任一开启构造的容器。容器100中,容器的开启构造为通过于下缘部所形成的卷缘部101而卷固于容器身部102。且,固定方法并不仅限于卷固,也可有黏着、熔黏、熔接等接合方法。
容器身部102虽以铝合金、钢铁等金属作为主要材料形成,亦可使用聚乙烯(polyethylene)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塑料材料。
且,对应其用途与制造成本,可使用深拉延成形、冲压加工、押出成形、射出成形等种种的成形方法和相应材料的选择。例如,为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选择加工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可适用深拉延加工、冲压加工等成形,可形成对冲击耐用性与耐液体外漏性优异的容器身部102。一方面,全体以塑料材料成形的情况下,可适用于射出成形、押出成形、薄板成形、吹胀(blow)成形等周知技术,可降低大量制造容器的开启构造时的制造成本。
如图19所示的容器110为本发明具备有开启构造的容器的其它例子,开启构造与容器身部112为一体的设计,在上述容器身部112的下端部以底盖113卷起固定。
制造方法以下为表示针对本发明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如上述图18中所示的容器100中,固定于容器身部102的上端部的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以图20~图23加以说明。
步骤1首先,铝合金板等金属板P以深拉延加工成形为圆筒状杯状体Q。
步骤2接着,圆筒状杯状体Q通过再拉延成形,将圆筒状部分的直径拉延为注出部分的直径为止,因应必须经由进行多次的缩小成为筒状部C。此时,容器的容器身部的上端部中,为进行卷固而将卷缘部101设置于圆筒状杯状体Q或筒状部C的外围部,同时于无图标的本步骤后的适宜步骤中,通过卷紧为确保其密封性而将密封剂103涂布于卷缘部101的内侧。
且,在将圆筒状杯状体Q再拉延为筒状部C最后阶段中,冲压加工组合形成的筒状部C的较长(高)方向中的厚度分布相异,筒状部C区为外壁预定部C1、中间壁预定部C2及内壁预定部C3的情况下,中间壁预定部C2的厚度形成较其它部分薄。通过中间壁预定部C2的薄壁,可顺利进行后续的折迭步骤。
步骤3接着,使用凸起(bulge)成形加工等的内压方法下,由筒状部C的内部往外侧扩大直径以形成扩径部分F。例如,于筒状部C的外部设置切割体V(外型),氨基甲酸乙脂(urethane)等的弹性体U(参考图23)插入筒状部C的内部,弹性体U以加压工具R使其加压变形。所形成的扩径部分F作为开启构造成形后的外壁14。且,切割体V的内面形状为凸纹14b形状的对应形状,此成形步骤中可于外壁中形成凸纹14b。
(步骤4)筒状部C的扩径部分F中,使用刀片状滚轴E1与回转心轴E2以形成易断裂部11。
步骤5接着,筒状部C往高度方向加压,在筒状部C的高度方向中央部所形成的中间壁预定部C2作为中间壁13,外壁预定部C1配置于最外侧向上折迭以形成外壁14,而形成内壁12、中间壁13、外壁14的圆筒状三层壁所构成的突出部。
步骤6接着,在突出部的外侧与内侧中,外螺纹加工用滚轴D1、内螺纹加工用滚轴D2推压突出部使其回转形成螺纹固定部17,完成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开启构造。且,上述步骤3中,由筒状部C的内部向外侧扩径形成扩径部分F时,外壁预定部C1与中间壁预定部C2的边界旁边形成突出环状部F1,若由突出环状部F1下方处设置比中间壁预定部C2直径为大的连接部F2时,则在步骤5的折迭加工中可容易形成三层壁。
上述连接部F2的形状为如图24所示,上述连接部F2为由突出环状部F1与筒状部C的中间壁预定部C2直接连接的角度变化所定的形状;如图25所示,设置有比中间壁预定部C2直径大的圆筒壁部F3及阶段部F4为连接部F2,亦可直接与筒状部C的中间壁预定部C2连接。如图24与图25所示,通过形成连接部F2或圆筒壁部F3、阶段部F4,折迭后的外壁14中所形成的易断裂部11为紧贴于中间壁13形成开启构造,于开栓后,易断裂部11的边缘与中间壁13间无间隙,减少因间隙所产生伤害提升其安全性。
此外,以塑料等作为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射出成形法等上述步骤3中所形成的扩径部分F以形成筒状部C,步骤4的易断裂部形成后,以可成形的软化温度,通过步骤5的折迭、步骤6螺纹固定部的形成可形成容器的开启构造。
制造装置图26为本发明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装置的概略侧面图,图27为上述制造装置中切割线形成装置的剖面图。如图26所示,制造装置为具有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与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的回转滚轴状切割线形成装置90、维持且移动切割线形成装置90的推板(slide plate)状的移动维持装置93、控制移动维持装置93的移动的片(block)状的控制装置94及瓶盖部分C内所插入的心轴E所构成,移动维持装置93是通过简略化表示的驱动装置95来移动。
且,虽无图示,亦可设置维持装置以维持瓶盖部分C与心轴E的位置之间的安定关系。
回转滚轴状的切割线形成装置90为安装于移动维持装置93上使其可回转,而移动维持装置93可向控制装置94的方向移动。
对开启部件C的主切割线及副切割线的形成,首先,筒状瓶盖部分C内插入回转心轴E的同时由内方向推压后,由图26(a)的状态至(b)的状态使移动维持装置93朝控制装置94移动,切割线形成装置90压入开启部件C中的同时使其相对回转。接着,以切割线形成装置90的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开始形成圆周状的主切割线11,最后,主切割线11形成结束前,通过上述切割线形成装置90的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开始形成圆周状的副切割线11b。
并且,如图26(b)所示,通过移动维持装置93与控制装置94相接,可阻止安装于上述移动维持装置93的切割线形成装置90对开启部材C的压入,如图27所示,通过切割线形成装置90的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形成主切割线11、副切割线11b为结束。
又,切割线形成装置90中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的刀片数量,至少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的上方、或下方的任何一方,具备有上下1个、或2个为佳,此外,以上下个数不同亦佳。
且,切割线形成装置90的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及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虽可为直线刀片状,但是在1个滚轴中设有直径大的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与直径小的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的刀片状滚轴、且直径大的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中,直径小的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为同轴状的重叠组合后的刀片状滚轴,其切割线的加工性、生产性、维持等部份更为适宜。
且,用以维持切割线形成装置90,且作为移动的移动维持装置,虽以推板状的移动维持装置93作为例子表示,但是其它可摇动的臂状物(arm)例子亦可适用,甚至,以片状的控制装置94作为表示控制装置的例子,其它例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电磁闸,或这些的复合机构等亦可适用。
图28为表示其它实施例制造装置的概略侧面图。如图28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制造装置,为具有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及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的回转滚轴状的切割线形成装置90、维持切割线形成装置90的臂状维持移动装置96、维持移动装置96的移动(摇动)控制装置的连杆状控制装置97及瓶盖部分C内所插入的心轴E所构成,维持移动装置96以简略化表示,通过连接于其中央部的臂状驱动装置98而移动(摇动)。
且,维持移动装置96基端部的支撑结构99a上、控制装置97基端部的支撑结构99b上其先端部以臂状维持装置96分别固定。
对瓶盖部分C形成的主切割线与副切割线,首先,筒状瓶盖部分C中插入回转心轴E的同时由内方挤压后,通过从图28(a)状态至(b)状态的驱动装置98,其维持移动装置96、切割线形成装置90使其往图的右方向移动(摇动),将切割线形成装置90压入瓶盖部分C的侧壁同时使其相对回转。
因此,如图28(b)所示,控制装置97为直线状时,安装于维持移动装置96的切割线形成装置90可阻止对瓶盖部分C的压入,如图27所示,通过切割线形成装置90的主切割线形成刀片91、副切割线形成刀片92以形成主切割线11、副切割线11b为结束。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的开启构造为果汁罐、啤酒罐、碳酸饮料罐、咖啡饮料罐、红茶饮料罐、食用油罐、调味料罐等密封容器中所使用的瓶盖构造,金属材料以内面或外面被覆树脂层等的铝合金和钢铁等的金属材料、塑料材料为适用。容器本体的形状,其外形为圆柱状和角柱状等为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瓶盖部分与注出部分为连续一体成形的容器的开启构造中,通过瓶盖部分与注出部分之间作为边界的易断裂部的直径方向变形,上述易断裂部断裂,使上述瓶盖部分与上述注出部分分离,开启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易断裂部的附近设置弯曲变形部、由上述弯曲变形部外侧往内侧方向押压使其变形,上述易断裂部而产生直径方向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瓶盖部分及注出部分为内壁;由内壁的上端部往下方折回的中间壁;由上述中间壁的下端部往上方折回的外壁连结一体成形,于外壁设有易断裂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弯曲变形部设置于外壁与中间壁及/或中间壁与内壁的间隙中。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瓶盖部分为具备有与易断裂部连接一体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盖部与覆盖注出部开口的圆盘状盖板部;上述圆筒状的盖部及与盖部连接的注出部分具有螺纹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瓶盖部分由闭栓状态往开栓方向回转,使其上述注出部分的母螺纹与上述瓶盖部分的公螺纹间产生的间隙渐渐扩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出部分的母螺纹及上述瓶盖部分的公螺纹,越往下方其宽度越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出部分的母螺纹的深度及上述瓶盖部分的公螺纹的高度,越往下方越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出部分的母螺纹的宽度及上述瓶盖部分的公螺纹的宽度,越往下方越小;且上述母螺纹的深度及上述公螺纹的高度,越往下方越小。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瓶盖部分为具备有与易断裂部连接一体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盖部与覆盖注出部开口的圆盘状盖板部;其圆筒状盖部中具有凹陷下削(undercut)部。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于上述瓶盖部分的内面上部与注出部之间,设有密封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邻接上述易断裂部中设有副切割线。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变形部的弯曲刚性在圆周方向不均一。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变形部中设有凸纹。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变形部或其旁边、或易断裂部或其旁边处设有未开启保证材料。
16.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如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
17.一种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由筒状部内部向外侧扩径形成扩径部分的同时,在上述扩径部分形成易断裂部;筒状部往高度方向加压,在上述筒状部的高度方向中央部所形成的中间壁预定部作为中间壁;外壁预定部配置于最外侧并由上折迭成外壁;内壁、中间壁、外壁的圆筒状三层壁所构成的突出部与;外壁与中间壁及/或中间壁与内壁之间形成弯曲变形部,于上述突出部中形成固定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筒状部内部往外侧扩径形成扩径部分时,外壁预定部与中间壁预定部的边界间旁边形成突出环状部,由上述突出环状部下方设有较中间壁预定部直径为大的连接部。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一种容器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邻接上述易断裂部中设有副切割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其目的为提供一种开启性优异、可容易开启及再封锁的容器开启构造及其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开启构造为,在瓶盖部分A与注出部分B一体成形的容器开启构造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瓶盖部分与注出部分边界的易断裂部11的直径方向变形、易断裂部11断裂,使上述瓶盖部分与上述注出部分分离、开启容器。且,本发明的开启构造的制造方法为,由筒状部内部向外侧扩径形成扩径部分的同时,在上述扩径部分形成易断裂部;筒状部往高度方向加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筒状部的高度方向中央部所形成的中间壁预定部作为中间壁;外壁预定部配置于最外侧并由上折迭成外壁;内壁、中间壁、外壁的圆筒状三层壁所构成的突出部与;外壁与中间壁及/或中间壁与内壁之间形成弯曲变形部,于上述突出部中形成固定部。
文档编号B21D51/50GK1812915SQ20048001789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7日
发明者小林具実, 高尾健一, 永田功児 申请人: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