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槽底部放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76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槽底部放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各类机床、Wfe加工设备中盛装冷却液或油的油槽底部放 油结构。
背景技术
各类机床、^fe加工设备在加工中需要采用冷却液或油对工作头和工件进 行冷却,为了提高冷却效果,这类机床的工作台上往往设有油槽,工件和工 作头在加工时浸泡在冷却液或油中,油槽、油箱和油泵构成一个循环回路, 工作中油泵将油箱中的油源源不断的送往油槽,油槽通过出口将油回入到油 箱.由于每个工件在加工中需要浸泡的油面高度不同,因此对油槽内的油面 高度(即油位)需要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往油槽底部设有两个放油孔,其中 一个用来调节油面高度,另一个用于放油。调节油面高度的放油孔与抽拉式 油位控制结构相连,该结构为一套可升、降出油口的机构,由油位扭fr和波 紋管组成,当向上拉动4^f时出油口位置上升,向下推时出油口位置下降, 以此控制油位。由于波故管在压缩状态下仍具有一定高度,所以出油口即使 在波紋管处于下端位时也不能将油槽中的油全部放光。因此,为了在不使用 时能够将油槽内的油全部放光,又配设了一套底部放油结构,该底部放油结 构由放油扭扦、弹簧和油塞组成,放油拉忏的底端部与油勤目连,油塞对应
于放油口设置,弹簧套设于放油4^f底部位置. 一般情况下,油塞通过弹黃 的张力将油槽底部的放油孔堵住;在放油时,将放油拉杆向上拉起,通it^ 缩弹簧将油塞拉起,从而打开放油孔将油全部放光,上述底部放油结构虽然 已经使用了多年,但由于抽拉式结构采用弹簧和拉杆组成,拉起时很费力, 且拉出后很长一段^^棵露在油槽外,影响美观,而且使用寿命短.
因此,本实用新型从改进现有技术角度出发,提供一种新型的油槽底部放 油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槽底部放油结构,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油槽底部放油 结构拉起时费力且拉出后影响美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槽底部放油结构, 包括油塞、弹簧以;SL改油拉杆,所逸故油拉扦垂直、滑动定位在油槽底部的 放油口上方,放油拉杆的下端与油塞固定连接,弹黃套在放油拉杆上,并推动油塞堵住放油口,还包括一 "7"形连杆、 一偏心轮以及一设于油槽壳体夕卜 的手柄,所述偏心轮的一端设有转轴,转轴与手柄固定连接,偏心轮的另一 端设有偏心轴及一挡柱,偏心轴与挡柱平行^目距设置,所述"7"形连杆的 上端与偏心轴4^接,"7 形连杆的下端与放油扭忏的上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弹簧套在放油拉杆上,在油塞与放油口配合时,利 用该弹簧的张力推动油塞堵仗改油口 ,并将油塞顶紧在放油口处。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挡柱与转轴同轴设置.
3、 上述方案中,在需JW放油4Mf拉升到相应位置时,所述"7"形连杆 上端的折弯处与挡柱配合,将连杆搭扣在挡柱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M目比具有下列优点
1、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偏心轮作传动结构,偏心轮的转轴与油槽壳体 外的手柄相连,偏心轮的偏心轴与连杆相连,并通过连杆带动放油拉杆,使 得在转动油槽壳体外的手柄时,偏心轮随着转动,同时偏心轴带动连杆运动, 而由于连杆与放油4^f连接,故带动放油拉杆产生垂直位移,将油塞从放油 口处拉起,此时,连杆通过其上部的折弯处搭扣在挡柱上,保持放油M的 垂直位移不回落,从而将油槽内的油^故油口处完全放出。
2、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偏心传动结构,并将该偏心传动结构与油槽壳体 外的手柄相连,使得在将放油^f拉起时,仅仅转动手柄就能实现,克服了 以往技术中为放油需要将放油M拉出油槽壳体外很长,影响外形美观的问 题。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右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油塞;2、弹簧;3、放油拉杆;4、连杆;5、偏心轮;6、 转轴;7、偏心轴;8、手柄;9、油槽壳体;10、放油口; 11、固定座;12、 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l、图2所示, 一种油槽底部放油结构,包括油塞l、弹黃2以;Ot
油拉杆3,所逸故油拉杆3经固定座11垂直、滑动定位在油槽底部的放油口 IO上方,弹簧2套在放油拉杆3上,在油塞l与放油口 IO配合时,利用该弹 簧2的张力将油塞1顶紧在放油口 10处;并推动油塞l堵仗改油口 10;所述 放油拉杆3的下端与油塞1固定连接,另外,该油槽底部放油结构还包括连 杆4、偏心轮5及设于油槽壳体9外的手柄8,该偏心轮5的一端设有转轴6, 转轴6突伸出偏心轮5的另一端构成挡柱12,转轴6与手柄8固定连接,偏 心轮5的另一端设有偏心轴7,偏心轴7与挡柱12平行Jbf目距设置,所述连 杆4为"7"形,其上部折弯的一端与偏心轴7铰接,连杆4的下端与放油拉 杆3的上端铰接。
当油槽内的油需要完全放出时,转动油槽壳体9外的手柄8,则偏心轮5 随着转动,同时偏心轴7带动连杆4运动,而由于连杆4又与放油拉扦3连 接,故带动放油拉杆3产生垂直位移,将油塞1 M油口 10处拉起,此时所 述"7"形连杆4上端的折弯处与挡柱12S己合,将连杆4搭扣在挡柱12上, 以保iiE^:油扭扦3的垂直位移,如图3所示,从而可以将油槽内的油液M 油口 10处完全 故出.
且由于偏心轮5的转轴6与油槽壳体9外的手柄8相连,则仅仅转动手柄 8就能实现将放油拉杆1拉起时,从而克服了以往为放油需JMf放油拉杆1拉 出油槽壳体9外很长、影响外形美观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 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 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油槽底部放油结构,包括油塞(1)、弹簧(2)以及放油拉杆(3),所述放油拉杆(3)垂直、滑动定位在油槽底部的放油口(10)上方,放油拉杆(3)的下端与油塞(1)固定连接,弹簧(2)套在放油拉杆(3)上,并推动油塞(1)堵住放油口(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7”形连杆(4)、一偏心轮(5)以及一设于油槽壳体(9)外的手柄(8),所述偏心轮(5)的一端设有转轴(6),转轴(6)与手柄(8)固定连接,偏心轮(5)的另一端设有偏心轴(7)及一挡柱(12),偏心轴(7)与挡柱(12)平行且相距设置,所述“7”形连杆(4)的上端与偏心轴(7)铰接,“7”形连杆(4)的下端与放油拉杆(3)的上端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槽底部放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柱(12 ) 与转轴(6)同轴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油槽底部放油结构,包括油塞、弹簧以及放油拉杆,所述放油拉杆垂直、滑动定位在油槽底部的放油口上方,放油拉杆的下端与油塞固定连接,弹簧套在放油拉杆上,并推动油塞堵住放油口,还包括一“7”形连杆、一偏心轮以及一设于油槽壳体外的手柄,所述偏心轮的一端设有转轴,转轴与手柄固定连接,偏心轮的另一端设有偏心轴及一挡柱,偏心轴与挡柱平行且相距设置,所述“7”形连杆的上端与偏心轴铰接,“7”形连杆的下端与放油拉杆的上端铰接。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油槽底部放油结构拉起时费力且拉出后影响美观的问题。
文档编号B23Q11/10GK201198100SQ20082003490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林国隆 申请人:苏州精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