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66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特别是一种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 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钣金件上将一部分进行折弯加工多采用模具冲压方式,其模具结构 是有安装在冲床设备上的上模体和下模体,在上模体上有折弯冲头,在下模体 上有与折弯冲头相配的折弯凹模。如果在钣金件上有两处需要折弯时,只能利
用上述模具两次冲压完成,费时费力,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可完成两处折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 的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它包括上模体和 下模体,在上模体上设有折弯冲头,在下模体上设有与折弯冲头相配的折弯凹 模,其特征在于在上模体上还设有第二折弯冲头和压块以及导向块;所述的 下模体上的折弯凹模下方接顶杆的上端,顶杆的底端顶靠在位于下模体中下模 板内的弹簧上;在下模体上设有滑块,滑块与折弯凹模之间在纵向上设有台阶 并形成间隙,在下模体上的凹模板上设有弹簧将滑块顶靠向折弯凹模,滑块的 中孔侧面与所述导向块上的斜面相配;在下模体上设有第二折弯凹模与第二折 弯冲头相配;所述的压块位于折弯凹模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所述的压块的底 端面呈拐角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 可对需要两处折弯的钣金件进行一次冲压折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提高了 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工件的加工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中所示的上模体中导向块14、压块15、第二折弯冲头16及折弯冲头17的俯视示意图3是图1中所示的下模体中折弯凹模13、滑块ll、滑道19、弹簧5、第 二折弯凹模18的俯视示意图4是钣金工件22的展开图5是钣金工件22的成形后的主视示意图6是图5所示的左视示意图7是图5所示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 5、 6、 7所示22为钣金件,其中20为第一次折弯部分,21为第 二次折弯部分,折弯后互成直角。
上模体的上方为固定安装板l,通过固定板2将折弯冲头17、第二折弯冲 头16、压块15、导向块14固定。其固定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固定折弯冲头17的 方式相同。3为上模体中的卸料垫板,4为上模体中的卸料板。压块15的底端 短于折弯冲头17和导向块14的底端头。第二折弯冲头16的底端头短于压块15 的底端头。在折弯冲头17底端的侧面上设有冲头冲压边25。在导向块14的底 端侧边设有斜面24。
下模体的底部为下模板8, 7为凹模垫板,6为凹模板。折弯凹模13与折弯 冲头17相配合。折弯凹模13设在凹模板6内,并与螺丝顶杆10的上端螺纹连 接,螺丝顶杆10的底端头顶靠在位于下模板8内的弹簧9上,使折弯凹模13 在凹模板6内上下方向可浮动。在凹模板6内设有滑块ll,滑块ll与固定在凹 模板6上的滑道19相配。凹模板6内设有弹簧5将滑块11顶靠向折弯凹模13。 在凹模13与滑块11之间加工有台阶且纵向方向上形成间隙23。平时折弯凹模 13的上平面在弹簧9的作用下高于凹模板6的上平面,当向下压动折弯凹模13 消除间隙23时,折弯凹模13的上平面刚好与凹模板6上平面平齐,滑块ll利 用台阶支撑了折弯凹模13。滑块11的中孔12侧面与导向块14的底端侧边设有 的斜面24相配合,当导向块14随上模体下移时,进入中孔12内并通过斜面24 向右侧推动滑块ll,此时弹簧5被压縮,使滑块11离开折弯凹模13,其台阶 不再支撑折弯凹模13,保证折弯凹模13有继续下移的可能。
上模体中的压块15的断面呈直角状,压块15随上模体下移时,其底端头 压在折弯凹模13的两个相邻的直角边缘处,使其受力均衡。在下模体中固定有 第二折弯凹模18与上模体中的第二折弯冲头16相配合。工作过程如下上模体与下模体均安装在冲床上,22为钣金工件,其中20 为第一次折弯部分,21为第二次折弯部分。先使上模体下移,使折弯冲头17的 底端头冲头侧边25与下模体中的折弯凹模13相配合,将第一次折弯部分20冲 压折成直角,此时折弯凹模13下移的距离等于间隙23,使间隙23消除,利用 滑块11与折弯凹模13的台阶支撑折弯凹模13,完成第一次冲压;随后上模体 继续下移,导向块14插入滑块11的中孔12内并向右侧推动滑块11,弹簧5被 压縮,使台阶不再支撑折弯凹模13,由压块15下压折弯凹模13—定距离,保 证留出第二次折弯的空间,然后由第二折弯冲头16与第二折弯凹模18配合对 第二次折弯部分21进行冲压折弯成直角;最后上移上模体脱模即可, 一次合模 可冲压出两处折弯直角。
权利要求1、一种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它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在上模体上设有折弯冲头(17),在下模体上设有与折弯冲头(17)相配的折弯凹模(13),其特征在于在上模体上还设有第二折弯冲头(16)和压块(15)以及导向块(14);所述的下模体上的折弯凹模(13)下方接顶杆(10)的上端,顶杆(10)的底端顶靠在位于下模体中下模板(8)内的弹簧(9)上;在下模体上设有滑块(11),滑块(11)与折弯凹模(13)之间在纵向上设有台阶并形成间隙(23),在下模体上的凹模板(6)上设有弹簧(5)将滑块(11)顶靠向折弯凹模(13),滑块(11)的中孔(12)侧面与所述导向块(14)上的斜面(24)相配;在下模体上设有第二折弯凹模(18)与上模体上的第二折弯冲头(16)相配;所述的压块(15)位于折弯凹模(13)的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压块(15)的底端面呈拐角形状。
专利摘要冲模中两个向下折弯一次实现的模具结构,它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在上模体上设有折弯冲头,在下模体上设有与折弯冲头相配的折弯凹模,其特征在于在上模体上还设有第二折弯冲头和压块以及导向块;所述的下模体上的折弯凹模下方接顶杆的上端,顶杆的底端顶靠在位于下模体中下模板内的弹簧上;在下模体上设有滑块,滑块与折弯凹模之间在纵向上设有台阶并形成间隙,在下模体上的凹模板上设有弹簧将滑块顶靠向折弯凹模,折弯凹模的中孔侧面与所述导向块上的斜面相配;在下模体上设有第二折弯凹模与第二折弯冲头相配;所述的压块位于折弯凹模的上方。具有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工件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1271703SQ20082021835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6日
发明者刘志刚 申请人: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