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79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装置,尤其涉及中厚板的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除了焊接以外还有折弯机,但一套用来折压中厚板的折弯机价格不菲,且制作成本相应提高,且使用次数较少,固定成本逐渐损耗,得不偿失因此,研制制作液压折弯装置可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既能解决焊接带来的种种问题,又能节省购买或租用设备的资金。
同时,由于焊接工艺存在着焊缝强度不理想,易存在焊接缺陷,需要额外的探伤费用,成型不够美观,增加人工打磨工序,浪费焊条,水电费,矫正所需气体费用、机械损耗费以及人工费等等,且时间耗用较长,不能保证工程工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本实用新型折出的板材由于为一整体,材质均匀,具有强度合格,不存在内部缺陷的优点,省去了大量焊接所需耗材、矫正工序和人工费用,整个
折弯过程只需要2 3人控制,简易快速,大大縮短了制作工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它包括
一底座,它两侧带有侧板;至少二个液压缸,它们设置在底座上;
一活动压头,它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液压缸顶部,两端和侧板上下滑动连接;
一个顶梁,它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两个侧板上;一个固定压头,它固定在顶梁下部,并和活动压头相对配合设置。所述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所述活动压头两端带有滑动槽,而侧板上带有相应的滑轨。
所述的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所述活动压头为下凹的V型,而固定压头具有尖角。
本实用新型液压折弯装置的压头上部固定,而下部随着液压缸的顶升而上移,并通过下部压头的角度槽和上部的固定压头的接合使钢板产生弯曲。在制作过程中,其主要考虑部分为
1.1解决折弯角度设计问题
考虑材质为Q345B低合金板,屈服极限较高,折弯后有一定的弹性变
形。经过计算压头的角度,要使其小于料仓壁折弯板的弯角,并给予经过试验得出的经验压力,这样,在钢板产生变形恢复时可达到预定角度。
1.2解决折弯角度精准问题
为了使钢板折弯角度准确,我们减小了压头与板的接触面积,在增大压强的同时,使钢板折弯圆角减小,使成型美观。1.3解决折弯压头强度问题
压头部分承受压力较大,如果强度不够,受力不均匀,会产生变形,使折弯角度不准确,产生误差。我们利用多筋板加强压头的强度,并使压头部分淬火,增加其硬度。
1.4提高使用方便性
我们还设定了定位测量点,通过计算得知所折角度的大小,在测量点用直尺的长度尺寸直接测得板材的折弯角度,方便直观。1.5解决折弯畅通性问题
导向轨道的制作是保证装置正常运作的关键,由于轨道与导向槽之间的间隙很小,产生误差后使导向槽不能滑移,发生卡死现象。导向轨道在焊接时容易产生侧弯变形,这点,我们在调试的时候经过多次试验调整,制定工艺,使其变形量保证最小,并预留间隙合适,加上润滑剂,使导向顺畅。
液压折弯装置折出的板材由于为一整体,材质均匀,具有强度合格,不存在内部缺陷的优点。经过实践证明该装置快速稳定强度可靠、外形美观,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工、材料和时间,大大縮短了制作工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它包括一底座7,它两侧带有侧板;至少二个液压缸6,它们设置在底座7上;
一活动压头3,它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液压缸顶部,所述活动压头3两端带有滑动槽5,而侧板上带有相应的滑轨4。
一个顶梁1,它的两端固定在底座7的两个侧板上;
一个固定压头2,它固定在顶梁1下部,并和活动压头3相对配合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压头3为下凹的V型,而固定压头2具有尖角。
权利要求1.一种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底座,它两侧带有侧板;至少二个液压缸,它们设置在底座上;一活动压头,它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液压缸顶部,两端和侧板上下滑动连接;一个顶梁,它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两个侧板上;一个固定压头,它固定在顶梁下部,并和活动压头相对配合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压头两端带有滑动槽,而侧板上带有相应的滑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压头为下凹的V型,而固定压头具有尖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装置,尤其涉及中厚板的折弯装置。一种中厚板液压折弯装置,它包括一底座,它两侧带有侧板;至少二个液压缸,它们设置在底座上;一活动压头,它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液压缸顶部,两端和侧板上下滑动连接;一个顶梁,它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两个侧板上;一个固定压头,它固定在顶梁下部,并和活动压头相对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折出的板材由于为一整体,材质均匀,具有强度合格,不存在内部缺陷的优点,省去了大量焊接所需耗材、矫正工序和人工费用,整个折弯过程只需要2~3人控制,简易快速,大大缩短了制作工期。
文档编号B21D37/00GK201394598SQ200920068439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5日
发明者于振江, 刘光明, 涛 史, 曹国良, 磊 谢 申请人:中国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