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

文档序号:3169053阅读:20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工厂各类轧机中,为了进行带钢或钢板的板形控制,常用的手段是工作辊的正负弯辊控制,其中,工作辊的正负弯切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正负弯辊切换装置,包括成组的弯辊油缸,弯辊油缸设置于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轴承座之间。通常是在工作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四个弯辊油缸,该四个弯辊油缸分别位于轴承座的4个角上。当四个弯辊油缸的缸头伸出时,上下工作辊的轴承座受到相向撑开的力,使工作辊正弯;当四个弯辊油缸缩进时,上下工作辊的轴承座受到相向拉紧的力,使工作辊负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钢板表面质量,工作辊在轧制一定时间后必须更换。在更换工作辊时,工作辊连同轴承座一起拉出机架被更换,而弯辊油缸则留在机架内。为了方便工作辊的更换,工作辊的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设计成活动连接。目前常用的结构是弯辊油缸的缸头为“T”形,而轴承座上设有“T”形槽,当新工作辊插入机架时,弯辊油缸的“T”形缸头会插入到轴承座的“T”形槽内,从而实现了弯辊油缸与轴承座间的活动连接。为了顺利进行工作辊的换辊,机械设计时还要求弯辊油缸的“T”形缸头与轴承座的“T”形槽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一般两侧相加后总间隙约10mm,如图1所示。由于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轴承座之间存在空隙,该间隙会导致工作辊从正弯切换成负弯时,即弯辊油缸从“撑开方式”切换成“拉紧方式”时,油缸总共约有IOmm的空行程。当油缸处于空行程期间,由于此时弯辊油缸的缸头脱离了轴承座,造成上下工作辊之间处于 “游离”的不确定状态,此时弯辊油缸内的油压也不能代表弯辊力的大小,由此造成弯辊力无法正确测定,弯辊调节器也无法正常闭环控制。此外,由于间隙的存在,工作辊在切换后弯辊力还有冲击现象,造成弯辊油缸的缸头产生机械损伤。这些往往都导致轧钢时出现带钢跑偏和断带事故。同样,当工作辊从负弯切换成正弯时,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它能够消除工作辊在正负弯辊切换过程中,上下工作辊之间处于“游离”的不确定状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在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辊承座之间设置多个弯辊油缸,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为活动连接,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辊承座内的T形槽之间设有间隙;将工作辊左右两侧的弯辊油缸分为两组,每组弯辊油缸分别通过独立的弯辊调节器进行控制,两组弯辊油缸及各自的弯辊调节器形成两个调节回路;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实现对两个调节回路的弯辊力的调节,以确保在整个弯辊力工作范围内,至少有一组弯辊油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
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的方法是将整个弯辊工作范围分成3种工作方式,第一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 第三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正弯;将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设定值Fkef与工作方式切换点-F。-F2, F3和F4的大小进行比较,确定弯辊控制器需要进入的控制方式当弯辊调节回路第一次投入时,对控制系统进行初始化,预置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状态;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 ^ -F1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 ;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_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CV1的设定值Fcti 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仍然为 "Fe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 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输出值“-νΛ ”,其方向使油缸头“缩进”,这时调节器 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正弯切换成负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KEF从“Fk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2”,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eef从“0”以相同斜率Iceamp切换至"Fkef-Fct2 ■”,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且当Fkef彡-F2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1切换成工作方式2 ;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1切换成工作方式2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2”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ef_f。V2—kef”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从 "Fe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从“0”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FBASE”,但调节器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方向要使油缸头“伸出”,这时调节器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负弯切换成正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KEF仍然为“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 仍然为“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彡F3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3 ;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3的切换方法是
6
第一步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0”,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 = 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F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CV2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wift”,方向要使油缸头“伸出”,这时调节器 CV2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负弯切换成正弯;第三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2 FB = Fbase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从“Fk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2”,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eef从“0”以相同斜率Iceamp切换至"Fkef-Fcti B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且当Fkef ( F4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3切换成工作方式2 ;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3切换成工作方式2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2”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Fct1—kef”以相同斜率kKAMP 切换至“0”,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 = 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 "Fe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KEF从“0”以相同斜率k—切换至“_Fbase”,但调节器CV2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 ”,其方向要使油缸头“缩进”,这时调节器CV2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正弯切换成负弯;第三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2 FB = -Fbase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仍然为“Fkef+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EEF仍然为“-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三种工作方式中,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选取方法如下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KEF = FEEF/2 ;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ef = Feef-Fcv2 eef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时,当Fkef ( 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EEF = Fbase,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kef = Fkef-Fbase ;当F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kef = -Fbase,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ef = Feef+Fbase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F = FEEF/2 ;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kef = Feef-Fcvleef ;所述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之和等于总的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力设定值。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了 “Fbase”的弯辊最小设定值方法,能够在正负弯切换过程中,始终确保至少有一组弯辊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从而确保弯辊油缸能与轴承座紧密接触, 消除了上下工作辊之间处于“游离”的不确定状态。
本发明在正负弯辊切换期间分三步进行,从而实现了正负弯辊之间的无间隙平滑切换。本发明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两个控制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之和始终为Fcti kef+FCT2 EEF = Fkef,即为工艺要求的弯辊设定力Fkef,并且两个弯辊调节器进行了闭环控制,从而实现了实际弯辊力能始终跟随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设定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换辊时弯辊油缸与轴承座之间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弯辊调节控制框图;图4是本发明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的切换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0为工作辊,11为轴承座,20为弯辊油缸,CVp CV2S弯辊调节器伺服阀,P10、P11、P20、P21 为压力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在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辊承座之间设置多个弯辊油缸,为了方便换辊,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为活动连接,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辊承座内的T形槽之间设有间隙;以工作辊中心线为对称,将工作辊左右两侧的弯辊油缸分为两组,每组弯辊油缸设置独立的弯辊调节器,每组弯辊油缸通过各自独立的弯辊调节器和伺服阀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工作辊1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四个弯辊油缸,工作辊10的左侧外边的两个弯辊油缸与右侧外边的两个弯辊油缸及伺服阀CV1形成第一调节回路,第一调节回路上设有压力表Pio和Pll ;工作辊10的左侧里边的两个弯辊油缸与右侧里边的两个弯辊油缸及伺服阀CV2形成第二调节回路,第二调节回路上设有压力表P20和P21。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CVp CV2的设定值,实现对两个调节回路的弯辊力值的调节, 以确保在整个弯辊力工作范围内,始终至少有一组弯辊油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从而消除上下工作辊与轴承座之间处于“游离”的不确定状态,实现了正负弯辊之间的无间隙平滑切换。同时在整个工作范围之内,使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之和始终等于总的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力设定值,即FCT1—kef+FCT2—KEF = Fkef,使实际弯辊力始终跟随弯辊要求的设定力。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CVp CV2的设定值的方法如下两个弯辊调节器CVpCV2的调节范围(即整个弯辊工作范围)为最小弯辊力-Fmin 值至最大弯辊力Fmax值之间,将整个弯辊工作范围分成如图4所示的3种工作方式,即第一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三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正弯;将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设定值Fkef与工作方式切换点-Fp -F2, F3和F4的大小进行比较,确定弯辊控制器需要进入的控制方式,具体方法如下当弯辊调节回路第一次投入时,对控制系统进行初始化,预置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状态;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彡-F1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 ;对应图4中从A点到达B点,此时调节器分三步进行切换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_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CV1的设定值Fcti 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仍然为 "Fe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 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输出值“-νΛ ”,其方向使油缸头“缩进”,这时调节器 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正弯切换成负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KEF从“Fk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2”,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eef从“0”以相同斜率Iceamp切换至"Fkef-Fct2 ■”,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且当Fkef彡-F2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1切换成工作方式2 ;对应图4中从D点到达E点,此时调节器分三步进行切换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2”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FCT2—kef”以相同斜率kKAMP 切换至“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从 "Fe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从“0”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FBASE”,但调节器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方向要使油缸头“伸出”,这时调节器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负弯切换成正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KEF仍然为“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 仍然为“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彡F3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3 ;对应图4中从H点到达I点,此时调节器分三步进行切换第一步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0”,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 = 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F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CV2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wift”,方向要使油缸头“伸出”,这时调节器CV2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负弯切换成正弯;第三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2 FB = Fbase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从“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2”,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eef从“0”以相同斜率Iceamp切换至"Fkef-Fcti ■”,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且当Fkef < F4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3切换成工作方式2 ;对应图4中从J点到达G点,此时调节器分三步进行切换第一步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2”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_Fct1—kef”以相同斜率kKAMP 切换至“0”,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 = 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 "Fe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KEF从“0”以相同斜率k—切换至“_Fbase”,但调节器CV2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 ”,其方向要使油缸头“缩进”,这时调节器CV2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正弯切换成负弯;第三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2 FB = -Fbase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仍然为“Fkef+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EEF仍然为“-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工作方式切换点-F^-Fp F3和F4的选择如下-F1 = -Fmin X 60%-F2 = -Fmin X 20%F3 = FmaxX 60%F4 = FmaxX 20%在不同的工作方式中,通过合理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实现正负弯辊力的无间隙平滑切换和实际弯辊力始终跟随弯辊设定力;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选取方法如下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时,对应于图4中控制处在C点至D点之间,此时要求的给定值Fkef可在“_Fmin ( Feef < -F2”之间进行任意变化,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EEF始终保持为“Fkef/2”,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始终保持为“Fkef-FCT2—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时,对应于图4中控制处在A点到F点之间,此时要求的给定值Fkef可在"-F1 < Feef ( 0”之间进行任意变化,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EEF仍然为“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 “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时,对应于图4中控制处在F点到H点之间,此时要求的给定值Fkef可在“0 < Feef < F3”之间进行任意变化,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 为“_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为“Fkef+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时,对应于图4中控制处在J点到K点之间,此时
10要求的给定值Fkef可在"F4 < Feef ( Fma广之间进行任意变化,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 为“Fkef/2”,CV1调节器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为“Fkef-Fct1—kef”, CV2调节器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其中,各参数的取值如下Feef为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力设定值-Fmin为由设备确定的最小负弯辊力值Fmax为由设备确定的最大正弯辊力值Fcvleef为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v2 eef为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base为保证油缸的缸头能与轴承座紧密接触所需力,Fbase = FmxX5%k^p为调节回路工作方式切换时设定值的变化斜率kEEF MAX为工艺控制确定的弯辊设定值最大变化斜率^mp = 4XkEEFMAXVmax为设备确定的伺服阀最大输出值Vwift为在正负弯辊之间切换时至伺服阀的固定输出值V^=VmaxX5I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在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辊承座之间设置多个弯辊油缸,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为活动连接,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辊承座内的T形槽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将工作辊左右两侧的弯辊油缸分为两组,每组弯辊油缸分别通过独立的弯辊调节器进行控制,两组弯辊油缸及各自的弯辊调节器形成两个调节回路;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实现对两个调节回路的弯辊力的调节,以确保在整个弯辊力工作范围内,至少有一组弯辊油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之和等于总的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力设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的方法是将整个弯辊工作范围分成三种工作方式,第一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三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正弯;将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设定值Fkef与工作方式切换点-Fp -F2, F3和F4的大小进行比较,确定弯辊控制器需要进入的控制方式当弯辊调节回路第一次投入时,对控制系统进行初始化,预置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状态;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 ^ -F1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且当Fkef ^ -F2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1切换成工作方式2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 ^ F3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3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且当Fkef ( F4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3切换成工作方式2 ;工作方式切换点-F” -F2, F3和F4的选择如下 -F1 = -Fmin X 60% -F2 = -Fmin X 20% F3 = FmxX60% F4 = Fmax X 20 %Feef为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力设定值 -Fmin为由设备确定的最小负弯辊力值 Fmax为由设备确定的最大正弯辊力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种工作方式中,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选取方法如下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kef = FEEF/2 ;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ef = FEEF-FCV2 EEF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时,当Fkef彡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EF = Fbase,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kef = FEEF-Fbase ;当F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V2_EEF = -Fbase,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 Fcti kef = Feef+Fbase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ef = FEEF/2 ;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eef = Feef-Fcvi eef ; 其中,Fcvleef为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 Fcv2 eef为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base为保证油缸的缸头能与轴承座紧密接触所需力,Fbase = FmxX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 “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CV1的设定值FCT1—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KEF仍然为“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输出值“-V—”,其方向使油缸头“缩进”,这时调节器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正弯切换成负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 Fcv2 eef从"Fk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2”,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eef从“0”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ct2 ■”,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 其中kEAMP为调节回路工作方式切换时设定值的变化斜率 kEEF MAX为工艺控制确定的弯辊设定值最大变化斜率Xr= 4 X kaRAMP 41 A aREF_MAXVmax为设备确定的伺服阀最大输出值Vwift为在正负弯辊之间切换时至伺服阀的固定输出值V 切换=Vmax X 。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1切换成工作方式2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2”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 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FCT2—kef”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 “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从 "Fe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从“0”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FBASE”,但调节器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方向要使油缸头“伸出”,这时调节器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负弯切换成正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 Fcv2 eef仍然为“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3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 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_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 “0”,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 = 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 "Fe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 CV2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wift”,方向要使油缸头“伸出”,这时调节器CV2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负弯切换成正弯;第三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2 FB = Fbase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 Fcvleef从"Fk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2”,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0”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ct1—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3切换成工作方式2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2”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1 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Fct1—kef”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 “0”,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 = 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从 "Fe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KEF从“0”以相同斜率k—切换至“_Fbase”,但调节器CV2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 ”,其方向要使油缸头“缩进”,这时调节器CV2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正弯切换成负弯;第三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2 FB = -Fbase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 Fcvleef仍然为“Fkef+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仍然为“-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在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辊承座之间设置多个弯辊油缸,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为活动连接,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辊承座内的T形槽之间设有间隙;将工作辊左右两侧的弯辊油缸分为两组,每组弯辊油缸分别通过独立的弯辊调节器进行控制,两组弯辊油缸及各自的弯辊调节器形成两个调节回路;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以确保在整个弯辊力工作范围内,至少有一组弯辊油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并且总的弯辊力始终等于要求的工艺设定值。本发明能够确保弯辊油缸能与轴承座紧密接触,消除了上下工作辊之间处于“游离”的不确定状态。并且实现了正负弯辊之间的无间隙平滑切换。
文档编号B21B31/08GK102189115SQ20101012184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王育华 申请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