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火花加工深腔小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644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电火花加工深腔小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电火花加工深腔小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产品中,舵机壳体多数设计有油路沟通孔,而这些沟通孔的位置及形状特 殊,属于深腔小孔,采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很难实现,大多采用电火花加工工艺。在电火花加工中,对于难加工的深腔小孔,如果冲液压力、冲液位置、冲液方向不 能合理控制,将会造成放电加工区域工作液不均勻流场,电蚀产物排屑不利,引起二次放 电、集中放电和放电不稳定等现象,导致加工效率极低,方孔表面出现不均勻烧蚀,影响加 工表面质量。以往我们采用机床附带外置式塑料冲液管,在加工深腔小孔时,由于加工位置较 深,并且零件可放置冲液管的空间较小,冲液管无法靠近加工区域,冲液位置及压力不能达 到最佳;另外,即使冲液管调整后也只能冲一处加工孔位,对于多孔位加工,只能暂停加工, 停止冲液,重新调整冲液管,方能继续加工后续孔位。因此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难点,设计一种用于电火花加工深腔小孔的装 置,减小因排屑不利造成的二次放电及不稳定放电等现象,提高加工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火花加工深腔小孔的装置,由电极1、堵头
2、电极杆3、转接套4、冲液管5、绝缘热缩管6构成,其特征在于电极1与堵头2以螺纹连 接;堵头2嵌入电极杆3前端固定连接,连接电极1并阻止工作液从电极杆3前端喷出;电 极杆3后端与转接套4以螺纹连接;冲液管5与转接套4连接;电极杆3为空心金属管,靠 近其前端的圆周面上有三处均布的出液方孔31,出液方孔31的中心距离电极杆3前端面
3.5 4. Omm ;自电极杆3前端起,外套一个绝缘热缩管6,避免电极杆3与工件发生放电, 绝缘热缩管6的长度比电极杆3的长度小15 20mm,其前端侧壁开一处方孔61,与正对电 极1的一处出液方孔31位置匹配,大小一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的冲液位置始终冲向加工区域,改善 放电加工冲液方向、位置及压力,使冲液压力达到接近稳定加工的临界压力范围,多孔位加 工无需调整油管位置方向。本实用技术与原冲液装置相比,加工效率提高4倍。

图1为改进前冲液加工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液装置装配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极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堵头示意3[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换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改进前加工工作示意图,采用机床附带外置式塑料冲液管,冲液管无法靠 近加工区域,冲液位置及压力不能达到最佳,效率较低。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工作示意图,冲液位置始终冲向加工区域,改善放电加工 冲液方向、位置及压力,使冲液压力达到接近稳定加工的临界压力范围,多孔位加工无需调 整油管位置方向。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液装置装配图,一种用于电火花加工深腔小孔的装置,由电 极1、堵头2、电极杆3、转接套4、冲液管5、绝缘热缩管6构成,其特征在于电极1与堵头2 以螺纹连接;堵头2嵌入电极杆3前端固定连接,连接电极并阻止工作液从电极杆3前端喷 出;电极杆3后端与转接套4以螺纹连接;冲液管5与转接套4连接;自电极杆3前端起, 外套一个绝缘热缩管6,避免电极杆3与工件发生放电,绝缘热缩管6的长度比电极杆3的 长度小15 20mm,其前端侧壁开一处方孔61,与正对电极1的一处出液方孔31位置匹配, 大小一致。图4为电极杆3示意图,为空心金属管,靠近其前端的圆周面上有三处均布的出液 方孔31,出液方孔31的中心距离电极杆3前端端面3. 5 4. 0mm。电极杆的尺寸可以根据 工作需要调整,下表为三个实施例
DdbM (外螺纹)Φ4Φ20. 8M4Φ3Φ1. 50. 7M3Φ2Φ10. 5M2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电火花加工深腔小孔的装置,由电极(1)、堵头(2)、电极杆(3)、转接套(4)、冲液管(5)、绝缘热缩管(6)构成,其特征在于电极(1)与堵头(2)以螺纹连接;堵头(2)嵌入电极杆(3)前端固定连接,连接电极(1)并阻止工作液从电极杆(3)前端喷出;电极杆(3)后端与转接套(4)以螺纹连接;冲液管(5)与转接套(4)连接;电极杆(3)为空心金属管,靠近其前端的圆周面上有三处均布的出液方孔(31),出液方孔(31)的中心与电极杆(3)的前端端面距离3.5~4.0mm;自电极杆(3)前端起,外套一个绝缘热缩管(6),避免电极杆(3)与工件发生放电,绝缘热缩管(6)的长度比电极杆(3)的长度小15~20mm,其前端侧壁开一处方孔(61),与正对电极(1)的一处出液方孔(31)位置匹配,大小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火花加工深腔小孔的装置,由电极(1)、堵头(2)、电极杆(3)、转接套(4)、冲液管(5)、绝缘热缩管(6)构成,电极杆(3)为空心金属管,靠近其前端的圆周面上有三处均布的出液方孔(31),出液方孔(31)的中心与电极杆(3)的前端端面距离3.5~4.0mm;自电极杆(3)前端起,外套一个绝缘热缩管(6),其前端侧壁开一处方孔(61),与正对电极(1)的一处出液方孔(31)位置匹配,大小一致。本实用新型技术与原冲液装置相比,冲液位置可始终冲向加工区域,改善放电加工冲液方向、位置及压力,使冲液压力达到接近稳定加工的临界压力范围,多孔位加工无需调整油管位置方向,且加工效率提高4倍。
文档编号B23H7/36GK201735919SQ20102029913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9日
发明者郑燕玲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