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00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汽车车桥桥壳本体直缝、三角缝采用埋 弧焊仿形焊接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完善和用户对产品品质要求不断的提高,加之市场竞 争日益激烈,产品竞争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产品品质的好坏不仅仅局限在产品性能的高低, 还注重产品的外观质量。目前,国内汽车车桥生产厂家生产的冲焊式桥壳总成,直缝、三角缝均采用二氧化 碳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焊缝外观质量较差,影响整个产品的品质。为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市场的占有率,一方面,在设计桥壳本体总成时,取消三 角缝,本体总成状态只有直缝,则可采用普通的埋弧焊进行焊接,提高产品的品质,但是,该 种设计状态,会大大的增加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在设计桥壳本体总成时,保留直缝、三角 缝,但在焊接时,直缝采用普通的埋弧焊进行焊接,三角缝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进行焊 接,虽然直缝外观质量得到改善,但整个本体总成的焊缝外观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用于桥壳本体埋 弧焊仿形焊接装置。一种用于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包括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送丝机、仿形 靠模、仿形机、焊枪、旋转工装、工装架、本体总成,所述的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一端设有送 丝机,送丝机通过焊丝与焊枪连接;在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和送丝机下方设有仿形靠模,仿 形靠模上设有仿形机,仿形机下方连接有焊枪;所述工装架上设有旋转工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焊接方式应用到产品的焊接上,大幅度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 产品的生产成本、改善劳动环境。2、本实用新型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自动焊改成埋弧自动焊。3、本实用新型设计仿形靠模,配合仿形机,实现桥壳本体总成直缝、三角缝自动埋 弧仿形焊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2-送丝机、3-仿形靠模、4-仿形机、5-焊枪、6-旋 转工装、7-工装架、8-本体总成。图2为本实用新型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焊接桥壳总成直缝时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焊接桥壳总成三角缝时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一种用于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包括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1、送丝机2、 仿形靠模3、仿形机4、焊枪5、旋转工装6和工装架7,所述的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1 一端设 有送丝机2,送丝机2通过焊丝与焊枪5连接;在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1和送丝机2下方设 有仿形靠模3,仿形靠模3上设有仿形机4,仿形机4下方连接有焊枪5 ;所述工装架7上设 有旋转工装6,旋转工装6上置有本体总成8。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在焊接过程中,熔池保护由原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改为焊剂保 护,并结合仿形机及仿形靠模实现桥壳本体总成直缝、三角缝自动埋弧焊仿形焊接。将焊枪5与仿形机4进行连接,再将仿形靠模3、仿形机4、旋转工装6协调好位置 后,固定在工装架7上。焊接时,焊丝直径采用Φ 1.6。焊接直缝、三角缝时,熔池保护由二氧化碳气体改为焊剂保护。当桥壳本体总成处于图2位置状态时,开启仿形机4及焊枪5,焊枪5随仿形机4 沿仿形靠模3完成直缝自动焊接。焊接完毕直缝后,旋转旋转工装6,使桥壳本体总成处于图3位置状态时,开启仿 形机4及焊枪5,焊枪5随仿形机4沿仿形靠模3完成其中两道三角缝自动焊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而且还可以推广应用到平面复杂曲线焊缝的焊接,不用投 入专用的焊接设备,将会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 (1)、送丝机(2)、仿形靠模(3)、仿形机(4)、焊枪(5)、旋转工装(6)、工装架(7)、本体总成 (8),所述的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1) 一端设有送丝机0),送丝机( 通过焊丝与焊枪(5) 连接;在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1)和送丝机( 下方设有仿形靠模(3),仿形靠模C3)上设 有仿形机G),仿形机(4)下方连接有焊枪(5);所述工装架(7)上设有旋转工装(6)。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桥壳本体埋弧焊仿形焊接装置,包括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送丝机、仿形靠模、仿形机、焊枪、旋转工装和工装架,所述的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一端设有送丝机,送丝机通过焊丝与焊枪连接;在二氧化碳焊焊接电源和送丝机下方设有仿形靠模,仿形靠模上设有仿形机,仿形机下方连接有焊枪;所述工装架上设有旋转工装,本体总成置于旋转工装上。本实用新型焊接方式应用到产品的焊接上,大幅度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改善劳动环境。
文档编号B23K9/12GK201856026SQ20102052919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9日
发明者刘头明, 李明, 杨前昌, 杨彬, 高勇 申请人: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