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无折痕板料折弯凹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409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转式无折痕板料折弯凹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模具,具体是指一种旋转式无折痕板料折弯凹模。
背景技术
折弯工艺使用广泛,是机箱、机柜、门窗等系列产品成形所需的一道重要工 序。但普通的折弯模成形后,制品所折弯位置有大量的压痕、折痕等,使得产品不能满 足表面质量要求。现有的折弯模具一般是整体式的,模具结构固定。该类结构模具折弯 时,因制品与折弯块是相对滑动摩擦,常使制品在折弯外侧面会有擦伤。且凹模的圆角 越小,擦伤越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旋转式无折痕板料 折弯凹模,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板料与凹模之间的摩擦,有效地避免了板料的折弯处 的压痕、折痕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旋转式无折痕板料折弯凹模,包括凸模、折弯凹模基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折弯凹模基体上还包括折弯槽、弹簧、旋转滑块、与旋转滑块相配的弧形槽,所述旋 转滑块设置于折弯槽两侧的弧形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旋转滑块外侧的限位部件连 接,另一端与折弯凹模基体连接。所述旋转滑块的顶面为平面结构,底面为弧形结构。旋转滑块的弧形面放置于 弧形槽内。在对板料折弯的弯曲过程中,两旋转滑块随着板料折弯凸模的下行而发生旋 转,同时与其相连的弹簧因处于拉伸状态而给两旋转滑块一个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拉力, 从而弯曲过程不属于支点受力状态下弯曲。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旋转的组合式折弯凹模,结构简单紧凑,凹模关键部件的 互换性增强,降低了加工成本;旋转滑块在折弯过程中同时受到板料和弹簧给予的作用 力,使得板料不处于支点受力状态,减少了板料与旋转滑块之间的摩擦,避免了板料折 弯外侧面的擦伤,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板料的折弯处的压痕、折痕现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凹模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凹模旋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无折痕板料折弯凹模,包括凸模(图中未示 出)、折弯凹模基体1,所述折弯凹模基体1上还包括折弯槽1-1、弹簧2、旋转滑块3、 与旋转滑块3相配的弧形槽1-2,所述旋转滑块3设置于折弯槽1-1两侧的弧形槽内1-2, 旋转滑块3可相对于弧形槽1-2转动,所述弹簧2的一端与旋转滑块3外侧的限位部件 3-1连接,弹簧2的另一端与折弯凹模基体1连接。从图1中可以看出,旋转滑块3的顶面为平面结构,底面为弧形结构。旋转滑块 3闭合状态时(旋转滑块3的顶面没有与折弯槽1-1对接),在弹簧2的下拉力作用下, 旋转滑块3的限位部件3-1与凹模基体1两侧的平台1-3相抵,旋转滑块3保持上表面为 水平状态。从图2中可看出,旋转滑块3处于旋开状态,即折弯工作状态(此时,旋转滑块 3的顶面与折弯槽1-1对接)。旋转滑块3的下行而发生一定角度范围(和折弯角度有 关,一般为90度)的旋转运动,同时弹簧2也处于拉伸状态,旋转滑块3受到一个与旋 转方向相反拉力,此时板料同时受到折弯凸模(图中未示出)的下压力以及因弹簧2拉力 引起的旋转滑块3给予的作用力,从而使板料(图中未示出)不处于一种支点受力状态, 这样可以减少旋转滑块2与板料之间的摩擦,从而达到减少了旋转滑块2对板料的插伤和 印痕以及提高折弯成品的表面质量。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 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 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无折痕板料折弯凹模,包括凸模、折弯凹模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折弯凹模基体上还包括折弯槽、弹簧、旋转滑块、与旋转滑块相配的弧形槽,所述旋转 滑块设置于折弯槽两侧的弧形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旋转滑块外侧的限位部件连接, 另一端与折弯凹模基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无折痕板料折弯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滑块 的顶面为平面结构,底面为弧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无折痕板料折弯凹模,包括凸模、折弯凹模基体,所述折弯凹模基体上还包括折弯槽、弹簧、旋转滑块、与旋转滑块相配的弧形槽,所述旋转滑块设置于折弯槽两侧的弧形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旋转滑块外侧的限位部件连接,另一端与折弯凹模基体连接,所述旋转滑块的顶面为平面结构,底面为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旋转的组合式折弯凹模,结构简单紧凑,凹模关键部件的互换性增强,降低了加工成本;旋转滑块在折弯过程中同时受到板料和弹簧给予的作用力,使得板料不处于支点受力状态,减少了板料与旋转滑块之间的摩擦,避免了板料折弯外侧面的擦伤,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板料的折弯处的压痕、折痕现象。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1791836SQ20102055117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邱新民, 郑劲松 申请人:东莞益新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