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铰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61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孔铰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小孔的铰削装置。
背景技术
微孔铰削,铰刀直径小而易断,且铰削余量很小,因此要求加工时刀具径向跳动很小。目前刀具一般通过夹头联接于主轴上,由于主轴存在回转误差及夹头装夹误差,刀具旋转时径向跳动难以控制,因此普遍存在铰孔误差较大,且刀具易断,加工成本高而产品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刀具回转精度高的微孔铰削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底板、铰刀、所述的底板上固定有一 V型块,铰刀定位于该V型块上,铰刀的刀口朝向于待加工工件,铰刀后端面中心顶有球头顶杆;球头顶杆的后端连有一斜楔,该斜楔由斜楔驱动气缸驱动。作为优选,所述的铰刀与摩擦滚轮相接触驱动,该铰刀轴线与摩擦滚轮间相交布置,滚轮传动机构与摩擦滚轮相连,并通过摩擦滚轮带动铰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刀具旋转时的径向跳动仅取决于刀具的制造精度,大大减少了产生误差的环节,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I、底板,2、球头顶杆,3、待加工工件,4、V型块,
5、铰刀,6、斜楔驱动气缸,7、斜楔,8、摩擦滚轮,9、滚轮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
I、铰刀5、所述的底板I上固定有一 V型块4,铰刀5定位于该V型块4上,铰刀5的刀口朝向于待加工工件3,铰刀5后端面中心顶有球头顶杆2 ;球头顶杆2的后端连有一斜楔7,该斜楔7由斜楔驱动气缸6驱动。所述的铰刀5与摩擦滚轮8相接触驱动,该铰刀5轴线与摩擦滚轮8间相交布置成一定角度,滚轮传动机构9与摩擦滚轮8相连,并通过摩擦滚轮8带动铰刀5。本实用新型取消传统意义上的主轴,铰刀5直接定位于V型块4,并在V型块4上转动;铰刀5旋转由与铰刀5轴线相交成一定角度的摩擦滚轮8驱动,设有这一角度的目的是对铰刀5有一与其进给方向相反摩擦分力。铰刀5后端面中心顶有一球头顶杆2,轴向推动球头顶杆2以实现铰刀5轴向进给;球头顶杆2轴向退回,由于上述摩擦分力的作用,刀具即后退退刀。 除上述实施例外,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微孔铰削装置,包括底板(I)、铰刀(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I)上固定有一 V型块(4),铰刀(5)定位于该V型块(4)上,铰刀(5)的刀口朝向于待加工工件(3),铰刀(5)后端面中心顶有球头顶杆(2);球头顶杆(2)的后端连有一由斜楔驱动气缸(6)驱动的斜楔(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孔铰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刀(5)与摩擦滚轮(8)相接触驱动,该铰刀(5 )轴线与摩擦滚轮(8 )间相交布置,滚轮传动机构(9 )与摩擦滚轮(8 )相连,并通过摩擦滚轮(8 )带动铰刀(5 )。
专利摘要一种微孔铰削装置,包括底板、铰刀、所述的底板上固定有一V型块,铰刀定位于该V型块上,铰刀的刀口朝向于待加工工件,铰刀后端面中心顶有球头顶杆;球头顶杆的后端连有一斜楔,该斜楔由斜楔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的铰刀与摩擦滚轮相接触驱动,该铰刀轴线与摩擦滚轮间相交成一定角度,滚轮传动机构与摩擦滚轮相连,并通过摩擦滚轮带动铰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刀具旋转时的径向跳动仅取决于刀具的制造精度,大大减少了产生误差的环节,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文档编号B23D75/00GK202356734SQ20112049174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徐国昌 申请人:宁波芯展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