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搅拌接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48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擦搅拌接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工件进行摩擦搅拌接合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接合由两个构件构成的工件的方法之一,有摩擦搅拌接合之类的方法。所谓摩擦搅拌接合,是通过在工件的接合部位,使所述工具在用称为工具的肩部面(shouldersurface)的面以规定的加压力加压的状态下旋转,从而使工件表面产生摩擦热,利用该摩擦热使工件软化而接合的方法。在这种摩擦搅拌接合中,有使用称为筒管工具(bobbintool)型的工具的方式。筒管工具型工具具有具有一肩部面的表面侧肩部;以及具有与一肩部面对置的另一肩部面的背面侧肩部。背面侧肩部安装在贯通表面侧肩部的轴部。而且,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时,使轴部贯通工件,在工件的表面侧配置表面侧肩部,在背面侧配置背面侧肩部。而且,以通过表面侧肩部及背面侧肩部各自的肩部面夹紧工件的表面及背面进行加压而使工件产生摩擦热,由此使工件软化,同时通过插入到软化部分的轴部进行搅拌而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这里,由于工件的变形或制作误差造成的板压变动、或对平台的定位误差,在工件表面相对工具的相对位置上会产生误差。而且,若在工件表面相对工具的相对位置产生误差时,则从工具的肩部面作用于工件的加压力发生变动,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接合不良。因此,提出了在在通过工具产生作用于工件的加压力的油压施力路径中,设置恒压控制的反馈回路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023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0-2144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2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要检测(读出)并反馈产生加压力的油压的大小(读出),从而控制通过工具作用的加压力,因此存在需要复杂的控制的问题。尤其是上述误差很小,难以正确地探测这种微小的误差并快速地反映为控制量。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发明,以简单的结构,提供不受工件的表面上产生的误差的影响而可通过工具正确地加压来进行摩擦搅拌接合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下面的方案。本发明的第I形态为摩擦搅拌接合装置,其使用具有与工件的表面抵接的第I肩部面及与所述工件的背面抵接的第2肩部面的工具,对于所述工件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本发明的第I形态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包括工件配置部,其被配置所述工件;主体部,其设置在所述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工件的所述表面侧;工具保持部,其在所述主体部中,在相对于所述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工件接近或离开的方向即工件对置方向上可进退地设置,保持所述工具;以及支承体,其被设置,以使其在所述工件对置方向上与所述工具保持部中安装的所述工具的所述第I肩部面成为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所述工件配置部中配置的所述工件的所述表面上,支承所述工具保持部。根据上述结构,相对于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工件的表面而保持工具的工具保持部,通过主体部在工件对置方向上可进退地设置,同时由支承体支承。另外,形成工具的第I肩部面,以使其与支承体在工件对置方向上满足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工具保持部中保持的工具的第I肩部面与工具保持部一起在工件对置方向上移位,以使该肩部面沿工件的表面。其结果是,能够将第I肩部面和工件的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固定。因此,能够以所要求的力正确地维持从工具的第I肩部面作用于工件的表面的加压力。另外,在上述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负载赋予装置,其对所述支承体,朝向所述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工件,提供事先设定的负载。根据该结构,通过由负载赋予装置从支承体朝向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工件提供事先设定的负载,从工件向支承体总是作用与所述负载相对应的反作用力。因此,即使在工件的表面上产生误差,支承体也总是紧贴在工件的表面。其结果是,能够扫描支承体、被支承体支承的工具保持部及在工具保持部中保持的工具,以使它们沿工具的表面。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在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所述主体部被配置在所述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工件的上方。而且,所述主体部在作为与所述工件对置的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可进退地支承所述工具保持部。另外,所述负载赋予装置被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中。所述负载赋予装置具有辅助力赋予部,该辅助力赋予部对所述工具保持部提供小于所述工具保持部及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安装的所述工具的重量的规定的大小的向上的辅助力。而且,所述负载赋予装置提供从所述工具保持部及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安装的所述工具的重量减去所述辅助力后的负载,作为所述负载。根据该结构,作为负载,被提供从所述工具保持部及被安装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的工具的重量中减去辅助力赋予部提供的辅助力后的负载,支承体受到与所述负载相应的反作用力。即,通过被提供从工具保持部及工具的重量中减去辅助力后的负载,能够对工件不提供多余的负荷,并且支承体能够产生沿工件的表面的适当的反作用力。在上述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体相对于被保持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的所述工具,在与所述工具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根据该结构,支承体相对于在工具保持部中保持的工具,配置在与工具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其结果是,不妨碍对工具进行的工件的摩擦搅拌,能够在工件的表面上通过支承体支承工具保持部。在上述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也可以是,设置所述支承体,以使与所述工件的所述表面抵接的抵接部和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保持的所述工具的所述第I肩部面,在沿所述工件的所述表面的同一平面内。根据该结构,设置支承体的抵接部,以使其与工具的第I肩部面在沿工件的表面的同一平面内。其结果是,能够以支承体的抵接部抵接工件的表面的状态,使工具的第I肩部面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的位置与工件的表面正确地一致。根据本发明的第3形态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所述工具包括具备所述第I肩部面的第I肩部、从所述第I肩部面可进退地突出的轴部、以及安装在所述轴部的前端且具备所述第2肩部面的第2肩部。而且,所述工具保持部具有对所述轴部在所述工件对置方向上提供力,通过所述第2肩部面对所述工件的所述背面加压的加压装置。根据该结构,第I肩部面以正确地沿着工件的表面的方式配置,同时,利用加压装置对第2肩部面经由轴部在与工件对向的方向给力,工件的背面被加压。其结果是,能够不受工件的表面产生的误差的影响,用第I肩部面及第2肩部面以加压装置产生的加压力夹紧工件并加压。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通过上述工具保持部及上述支承体,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不受工件表面上产生的误差的影响而通过工具正确地加压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摩擦搅拌接合装置的侧断面图。图2是表示筒管工具的详情的侧断面图。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筒管工具和支承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细节的说明图。图4是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实施摩擦搅拌接合时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实施摩擦搅拌接合时的断面图。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筒管工具和支承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细节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筒管工具和支承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细节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筒管工具和支承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细节的说明图。图9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包括四个支承体的变形例的平断面图。图9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中,包括三个支承体的变形例的平断面图。标号说明I 摩擦搅拌接合装置2 工件配置部3 主体部4 工具保持部5 支承体51a下端(抵接部)
6负载赋予装置44加压装置60辅助力赋予部100筒管工具(工具)101第 I 肩部IOla第I肩部面102第 2 肩部102a第2肩部面103轴部W工件W4表面W5背面X扫描方向Y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

Z上下方向(工件对置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I是,在由第I构件Wl及第2构件W2构成的工件W上,将第I构件Wl和第2构件W2之间的接合部位W3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进行接合的装置。摩擦搅拌接合装置I包括工件配置部2,其被配置工件W ;主体部3,其设置在工件配置部2中所配置的工件W的表面W4侧的上方;工具保持部4,其设置在主体部3中,保持工具即筒管工具100 ;支承体5,其在工件W的表面W4上支承工具保持部4 ;以及负载赋予装置6,其对支承体5,朝向工件配置部2中所配置的工件W提供事先设定的负载。这里,如图2所示,筒管工具100具有配置在工件W的表面W4侧,具备按压表面W4的第I肩部面IOla的第I肩部101 ;配置在工件W的背面W5侧,包括按压背面W5的第2肩部面102a的第2肩部102 ;以及从第I肩部101的第I肩部面IOla突出并连接第2肩部102的轴部103。在第I肩部101中,形成在第I肩部面IOla中开口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通有轴部103。因此,可以通过使轴部103沿贯通孔进退而使第2肩部面102a靠近及尚开弟I肩部面101a。如图1所示,工具保持部4具有在端面上安装第I肩部101的大致筒状的第I肩部安装体40 ;前端被安装轴部103的第2肩部安装轴41 ;以及大致为筒状,且支承第I肩部安装体40及第2肩部安装轴41的支承筒42。这里,第I肩部安装体40、第2肩部安装轴41及支承筒42,被设置在同轴上,以使中心轴C沿着成为工件对置方向的上下方向Z。第I肩部安装体40大致筒状地形成。而且,第2肩部安装轴41插通在第I肩部安装体40中,第2肩部安装轴41的基端从第I肩部安装体40突出。在第2肩部安装轴41中,在第I肩部安装体40中被插通的部分,沿轴向形成有键41a,并且,在从第I肩部安装体40突出的部分中,平板状的活塞41b向径向伸出。另一方面,在第I肩部安装体40中,沿第2肩部安装轴41的键41a啮合的中心轴C形成键槽40a。因此,第2肩部安装轴41以相对第I肩部安装体40不能绕中心轴C旋转,同时可沿中心轴C进退地形成。另外,第I肩部安装体40在基端具有向径向伸出的凸缘40b。支承筒42具有向下方开口并绕中心轴C可旋转地容纳第I肩部安装体40的安装体容纳部42a ;使第2肩部安装轴41可沿中心轴c进退的油缸部42b ;以及被主体部3支承的被支承部42c。安装体容纳部42a具有容纳第I肩部安装体40的凸缘40b,并且可绕中心轴C旋转地支承的轴承部42d。另外,在安装体容纳部42a的内周面,内置将第I肩部安装体40绕中心轴C旋转驱动的电动机43。因此,通过键41a及键槽40a啮合而一体地形成的第I肩部安装体40和第2肩部安装轴41,通过电动机43的驱动而可绕中心轴C旋转地形成。油缸部42b具有支承活塞41b的大致筒状的活塞支承部42e ;以及设置在活塞支承部42e的前端侧及基端侧的开口,支承第2肩部安装轴41的前端侧支承部42f及基端侧支承部42g。在活塞41b的外周面上设置轴承42h。而且,活塞41b由轴承42h支承,使其相对于活塞支承部42e可沿中心轴C进退且可绕中心轴C旋转。另外,在前端侧支承部42f及基端侧支承部42g中也设有轴承421、42j。而且,第2肩部安装轴41由轴承421、42j支承,使其相对于活塞支承部42e可沿中心轴C进退且可绕中心轴C旋转。而且,在活塞41b和前端侧支承部42f及基端侧支承部42g之间,形成被供给工作油的第I油压室42m及第2油压室42n。另外,在油缸部42b中形成贯通主体部3而连接到外部,并且分别连通到第I油压室42m或第2油压室42n的工作油供给管路42p、42q。因此,通过从设置在外部的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经由工作油供给管路42p、42q向第I油压室42m或第2油压室42n选择地输入油压,由此能够使第2肩部安装轴41沿中心轴C向前端侧或基端侧滑动。其结果是,对于配置在工件配置部2中的工件W的背面W5,可以沿中心轴C在与工件对置的方向上提供力,通过第2肩部102的第2肩部面102a进行加压。SP,由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油缸部42b及活塞41b构成加压装置44。另外,被支承部42c以在中心轴C上从油缸部42b突出的轴状地形成。主体部3安装在加工机主轴Ia上。主体部3具有容纳部30,其大致筒状地形成,朝向配置在工件配置部2中的工件W的表面W4侧的下方开口并容纳工具保持部4 ;以及主体支承部31,其在与作为工件对置的方向的上下方向Z上可进退地支承被容纳在容纳部30中的工具保持部4,以使其靠近及离开工件W。主体支承部31具有轴承31a、31b,由轴承3la、3Ib沿中心轴C可进推地支承被支承部42c。如图1及图3所示,支承体5具有从工具保持部4的安装体容纳部42a的下端面突出的支承构件50 ;由支承构件50可旋转地支承并与工件W的表面W4抵接的滚柱51 ;以及使其从支承构件50向径向伸出来设置的伸出构件52。支承体5在与对被工具保持部4保持的筒管工具100进行扫描的扫描方向(在图1中为纸面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Y上以夹住筒管工具100成对地配置在两侧。而且,滚柱51设置为可围绕以沿着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Y的方式配设的旋转轴进行旋转。即,伴随向扫描方向的筒管工具100的扫描,在工件W的表面W4上沿扫描方向可转动地设置滚柱51。这里,如图3所示,在支承体5上抵接被配置在工件配置部2中的工件W的表面W4的抵接部、即滚柱51的下端51a的上下方向Z的位置,设定在与被保持在工具保持部4中的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101的第I肩部面IOla大致相等的位置。因此,在平面状地形成的工件W的表面W4上,在滚柱51的下端51a抵接表面W4的状态下,第I肩部101的第I肩部面IOla也抵接表面W4。另外,如图1所示,负载赋予装置6具有连接支承体5而使向下的自重及保持的筒管工具100的重量的力Pl作用的工具保持部4 ;以及设置在伸出构件52和主体部3的下端面之间,使沿中心轴C的方向辅助力P2作用的辅助力赋予部60。辅助力赋予部60是提供小于由工具保持部4作用的力Pl的规定大小的向上的辅助力P2的构件。例如,相对于将工具保持部4及筒管工具100加在一起的重量形成的力Pl为向下5. OkN,作为辅助力P2使其以向上4. 5kN的大小进行作用,作为结果,负载赋予装置6向下作用0. 5kN的负载P。辅助力赋予部60具体地为气筒,在上述的例子中,事先输入相当4. 5kN的空气压,即使在加工中伴随有工件W的表面W4的位移等而受到反作用力,也不必特别地进行输入的空气压的控制。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用。如图1所示,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的情况下,将工件W配置在第I肩部101的第I肩部面IOla和第2肩部102的第2肩部面102a之间。另外,在工件W的表面W4上配置支承体5的滚柱51。在该状态下,用辅助力赋予部60以规定的大小作用向上的辅助力P2,由此,在支承体5上负载P作用。而且,通过负载P从支承体5作用在工件W上,由此,自在支承体5上从工件W作用相当负载P的反作用力。而且,使电动机43驱动而使工具保持部4整体旋转,并且利用加压装置44向第2肩部102作用向上的加压力。其结果是,工件W的背面W5上从第2肩部面102a受到加压力,并且,在表面W4上同样地也从第I肩部面IOla受到相当于上述加压力的加压力。因此,在第I肩部面IOla及第2肩部面102a和工件W的表面W4及背面W5之间产生摩擦热而软化,通过对软化部用轴部103进行搅拌,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这里,支承体5相对于被保持在工具保持部4中的筒管工具100,配置在与筒管工具100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Y上。因此,不会妨碍筒管工具100对工件W的摩擦搅拌,能够在工件W的表面W4上通过支 承体5来支承工具保持部4。而且,如上所述,通过负载赋予装置6,负载P产生作用,支承体5从工件W的表面W4还受到相当负载P的反作用力。因此,如图4所示,即使工件W的表面W4因工件W本身的变形、厚度的变化、工件配置部2上的工件W的配置误差等,而沿扫描方向X产生位移,支承体5也以沿工件W的表面W4来跟
I 示。另外,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面IOla与支承体5的滚柱51的下端51a被设定为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该肩部面与工件对置的方向即上下方向Z的位置相等。S卩,关于与工件对置的方向即上下方向,设置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面101a,以使其与支承体5的滚柱51的下端51a位置相等。因此,被保持在工具保持部4中的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面101a,能够与工具保持部4 一起沿工件W的表面W4在工件对置对置方向上位移,将第I肩部面IOla和工件W的表面W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固定。因此,能够以所要求的力正确地维持从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面IOla作用在工件W的表面W4上的加压力。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I中,如上所述,通过至少朝向工件对置方向即上下方向Z可进退地设置工具保持部4,在工件W的表面W4上通过支承体5支承所述工具保持部4,从而能够正确地维持加压力。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不受在工件W的表面W4产生的误差的影响地通过筒管工具100正确地加压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这时,通过支承体5和筒管工具100相对于扫描方向被配置在相同的位置,能够更正确地探测筒管工具100的位置中的工件W的上下方向的微小的误差。另外,如上所述,相对于在支承体5上构成于成为与工件W的表面W4抵接的抵接部的滚柱51的下端51a,被保持在工具保持部4中的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101的第I肩部面IOla被设定在上下方向Z上大致相等的位置。因此,如图5所示,在工件W的表面W4上,第I肩部面IOla所加压的部位与其他部位相比较,没有被形成为凹凸。因此,可获得摩擦搅拌接合后的加工良好的工件。另外,如上所述,通过负载赋予装置6提供从工具保持部4及筒管工具100的重力Pl中减去辅助力P2的负载P,能够不对工件W提供多余的负荷,且使支承体5产生沿工件W的表面W4的适当的反作用力。另外,在上述中,相对于在支承体5上成为与工件W的表面W4抵接的抵接部的滚柱51的下端51a,被保持在工具保持部4中的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101的第I肩部面IOla设定在上下方向Z上大致相等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在对曲面状的工件W进行摩擦搅拌接合的情况下,通过在沿曲面状的表面W4的面上,工具保持部4中保持的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101的第I肩部面IOla被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由此,防止表面W4形成凹凸,获得摩擦搅拌接合后的加工良好的工件。另外,相对于构成抵接部的滚柱51的下端51a,即使被保持在工具保持部4中的筒管工具100的第I肩部101的第I肩部面IOla配置在有关上下方向Z的不同的位置,但以滚柱51的下端51a和第I肩部面IOla的相对位置满足规定的关系来设置即可。例如,如图7所示,相对于滚柱51的下端51a,第I肩部面IOla也可以配置在接近工件W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接合部形成相当于第I肩部面IOla比滚柱51的下端51a接近工件W的距离的凹部。例如,在接合部中有必要以规定的深度形成凹部的情况等中,滚柱51的下端51a和第I肩部面IOla也可以按如上所述的位置关系配置。另外,如图8所示,相对于滚柱51的下端51a,第I肩部面IOla也可以配置在远离工件W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接合部形成相当于第I肩部面IOla比滚柱51的下端51a离开工件W的距离的凸部。例如,在在接合部中有必要以规定的高度形成凸部的情况等中,滚柱51的下端51a和第I肩部面IOla也可以按如上所述的位置关系配置。另外,在上述中,支承体5以在与被保持在工具保持部4中的筒管工具100进行扫描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所述筒管工具100而在两侧成对地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如图9A所示,俯视具备四个支承体,或者也可以如图9B所示,俯视具备三个支承体5。如图9A所示,在配置四个支承体5的情况下,在与工具保持部4中保持的筒管工具100的扫描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两侧,以沿扫描方向X来分别各排列两个支承体5,由此,对筒管工具100进行的工件W的摩擦搅拌没有妨碍,能够在工件W的表面W4上通过支承体5支承工具保持部4。另外,在该情况下,即使将筒管工具100的扫描方向X变更90度,也同样对筒管工具100的摩擦搅拌没有妨碍。另外,如图9B所示,配置三个支承体5的情况下,即使在与工具保持部4中保持的筒管工具100的扫描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两侧配置两个支承体5,将剩余的一个支承体5配置在扫描方向X前方侧,扫描方向X前方侧的支承体5也在摩擦搅拌的接合前的工件W的表面W4上移动,因此,同样对筒管工具100的摩擦搅拌没有妨碍。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工具保持部4配置在工件配置部2中所配置的工件W的上方,将工具保持部4设置为在工件对置方向即上下方向Z上可进退,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工件W以表面W4形成铅直面来配置,将工具保持部4设置为在成为工件对置方向的水平方向上可进退。在该情况下,在支承体5上,被工具保持部4及工具保持部4保持的筒管工具100的重量不作为力起作用。因此,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为了对支承体5付与负载,利用由辅助力赋予部60产生的力本身作为用负载赋予装置6产生的负载,朝向工件W输入相应的负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输入空气压以产生0. 5kN的力即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加压装置44,第2肩部102相对于第I肩部101可接近及离开地设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I肩部101和第2肩部102被固定,不具备加压装置44,以使第2肩部102相对于第I肩部101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结构。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本申请要求2011年2月1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1-033503号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的方式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能够通过工具保持部及支承体,以简单的结构且不受工件表面上产生的误差的影响而通过工具正确地加压来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擦搅拌接合装置,其使用具有与工件的表面抵接的第I肩部面及与所述工件的背面抵接的第2肩部面的工具,对于所述工件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该摩擦搅拌接合装置包括 工件配置部,其被配置所述工件; 主体部,其设置在所述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工件的所述表面侧; 工具保持部,其在所述主体部中,在相对于所述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工件接近或离开的方向即工件对置方向上可进退地设置,保持所述工具;以及 支承体,其被设置,以使其在所述工件对置方向上与所述工具保持部中安装的所述工具的所述第I肩部面成为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所述工件配置部中配置的所述工件的所述表面上,支承所述工具保持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还包括 负载赋予装置,其对所述支承体,朝向所述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工件,提供事先设定的负载。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 所述主体部被配置在所述工件配置部中所配置的所述工件的上方,在作为所述工件对置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可进退地支承所述工具保持部, 所述负载赋予装置具有辅助力赋予部,该辅助力赋予部被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中,对于所述工具保持部,提供小于所述工具保持部及被安装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的所述工具的重量的规定的大小的向上的辅助力,并提供从所述工具保持部和被安装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的所述工具的重量中减去所述辅助力后的负载,作为所述负载。
4.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 所述支承体相对于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保持的所述工具,配置在与所述工具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5.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 设置所述支承体,以使与所述工件的所述表面抵接的抵接部和在所述工具保持部中保持的所述工具的所述第I肩部面,在沿所述工件的所述表面的同一平面内。
6.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搅拌接合装置, 所述工具包括具备所述第I肩部面的第I肩部、从所述第I肩部面可进退地突出的轴部、以及安装在所述轴部的前端且具备所述第2肩部面的第2肩部, 所述工具保持部具有对所述轴部在所述工件对置方向上提供力,通过所述第2肩部面对所述工件的所述背面加压的加压装置。
全文摘要
摩擦搅拌接合装置(1)包括工件配置部(2),被配置工件(W);主体部(3),设置在工件配置部(2)所配置的工件(W)的表面(W4)侧;工具保持部(4),其在相对于工件配置部(2)所配置的工件(W)接近或离开的方向即工件对置方向(Z)上可进退地设置在主体部(3)中,保持工具(100);以及支承体(5),其被设置,以使其在工件对置方向(Z)上相对于工具保持部(4)中安装的工具(100)的第1肩部面满足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工件配置部(2)中配置的工件(W)的表面(W4)上支承工具保持部(4)。
文档编号B23K20/12GK103068514SQ2011800371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8日
发明者加藤庆训, 古立哲, 木下俊之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