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68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点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焊装置,其对由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板组被焊接部件进行点焊。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重合而成的钢板等板材的接合,广泛进行点焊,S卩,在ー对焊接电极间施加夹持加压力,同时在两个电极间以一定的时间进行通电。在这里,例如如图5 (a)所示,在对将刚性低的薄板101、比该薄板101刚性高的第I厚板102以及第2厚板103这3张重合而成的板组被焊接部件100进行点焊的情况下,如果在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之间以及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之间无缝隙地紧密贴合的状态下,由可动侧电极111与固定侧电极112将被焊接部件夹住并由电源113进行通 电,则可动侧电极111与固定侧电极112间的通电路径上的电流密度大致均匀,从薄板101到第2厚板103形成良好的熔核,可以得到必要的焊接强度。但是,实际上,在由可动侧电极111与固定侧电极112将被焊接部件100夹住并加压时,刚性低的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会向上翘曲,在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之间以及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之间会产生间隙。在此情况下,可动侧电极111与薄板101间的接触面积因薄板101的翘曲而变大,与之相对,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间及第I厚板与第2厚板103间的接合部的接触面积因间隙而变小。因此,可动侧电极111与固定侧电极112间的电流密度,相对于薄板101侧而第2厚板103侧变高,与薄板101和第I厚板102间相比,第I厚板102和第2厚板103间的局部发热量也变多。其结果,如图5 (a)所示,首先在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的接合部上形成熔核105,熔核105渐渐变大,很快如图5 (b)所示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间被焊接。但是,由于该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之间的熔透量小,焊接强度不稳定,薄板101有剥离的可能,从而焊接质量存在波动。特别是第I厚板102及第2厚板103越厚,熔核105越难以到达第I厚板102与薄板101之间,该不良现象越显著。作为其对策,例如存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点焊方法,如图6所示,对薄板101、第I厚板102和第2厚板103这3张重合的被焊接部件100进行点焊时,使薄板101侧的可动侧电极125的加压カFU小于第2厚板103侧的固定侧电极124的加压カFL,从而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的接触电阻变大,另一方面,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的接合部的接触电阻变小,当可动侧电极125与固定侧电极124间通电时,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的发热量増加,从而提高了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焊接强度。采用该实施方法的点焊装置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焊接机器人115的腕部116上搭载有点焊装置120,焊接机器人115将点焊装置120移动到由夹持器118支撑的被焊接部件100的各个打点位置,对被焊接部件100进行点焊。点焊装置120具有通过直线导轨121而上下自由移动地支撑的基座部122,该直线导轨固定在安装于腕部116上的支撑托架117上,在该基座部122上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固定臂123,在固定臂123的前端设置固定侧电极124。另外,在基座部122的上端搭载加压カ致动器126,在通过加压力致动器126而上下移动的杆部127的下端,安装有与固定电极124相対的可动侧电极125。在支撑托架117的上端搭载有伺服电动机128,通过伺服电动机128的动作经由滚珠丝杠机构使基座部122上下移动。在这里,按照未图示的控制器中预先存储的示教数据,控制器首先通过伺服电动机128使基座部122上升而使固定侧电极124抵接在被焊接部件100的下表面,同时加压力致动器126使可动侧电极125下降并抵接在被焊接部件的上表面。此时,加压力致动器126的加压カ均等地作用在可动侧电极125和固定侧电极124上,该加压力是经由基座部122和固定臂123向固定侧电极124作用的。然后,通过伺服电动机128将基座部122提升。由于该基座部122的提升,固定侧 电极124的加压カFL与基座部122的提升量相应地增加,可动侧电极125上的加压カFU小于固定侧电极124上的加压カFL (FU < FL)。其結果,当可动侧电极125和固定侧电极124之间通电时,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上的电流密度变高,相对于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的接合部上的发热量,发热量也相对地增加。因此,从薄板101到第2厚板103间形成均匀的良好熔核,可以确保焊
接強度。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3-2514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使固定侧电极124与通过夹持器118夹紧保持的被焊接部件110的第2厚板103侧抵接,并且使可动侧电极125与薄板101抵接,进而将基座部122提升并使可动侧电极125侧的加压カ小于固定侧电极124的加压カFL,从而薄板101与厚板102间的电流密度相对地变高,确保了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上的发热量,増大熔透量而增加焊接强度。但是,为了在固定侧电极124和可动侧电极125对由夹持器118所夹紧保持的被焊接部件100进行夹持加压的状态下,使基座部122移动而使可动侧电极125上的加压カFU小于固定侧电极124的加压カFL,要求夹紧保持被焊接部件100的夹持器118承受较大的负荷。另ー方面,在夹持器118在被焊接部件100上的夹持位置与焊接位置存在较大距离间隔的状态下,被焊接部件100会翘曲变形而使固定侧电极124上的加压カFL和可动侧电极125上的加压カFU产生波动,从而很难确保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之间的接触电阻以及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之间的接触电阻的稳定,接合部上的电流密度产生波动,从而可能使点焊的质量降低。因此,本专利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申请2010-200643中提出的点焊装置,如图8所示的概要,在可动侧电极131与固定侧电极132之间,将被焊接部件100的焊接部夹持并加压,而且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将控制加压部133按压在被焊接部件100的薄板101上,并施加控制加压カFa,从而控制使得作用于薄板101侧上的固定侧电极132的加压カFL小于作用于第2厚板103侧上的可动侧电极131的加压カFU(FL < FU),在可动侧电极131与固定侧电极132之间以规定时间通电而进行焊接。因为该点焊装置的控制加压カ致动器配置在可动侧电极131的附近,所以与通常的点焊装置相比,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増大因而导致了点焊装置的大型化,并且限制了可动侧电极131及固定侧电极132的周围空间即作业空间,因而有可能影响焊接机器人的焊接作业。因此,鉴于这一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焊装置,该装置对由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板组被焊接部件进行点焊时,能得到优良的作业效率及焊接质量。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I中所述发明的点焊装置,其具有第I焊接电极;加压カ致动器,其使与该第I焊接电极相对配置的第2焊接电极在加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该加压位置是所述第2焊接电极与所述第I点焊电极协同动作而将被焊接部件夹持并对其施加加压カ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所述第2焊接电极从所述被焊接部件远离的位置; 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其与所述第I焊接电极或第2焊接电极相邻而使控制加压部在控制加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加压位置是所述控制加压部与所述被焊接部件抵接而施加控制加压カ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所述控制加压部从所述被焊接部件远离的位置;以及焊接变压器,其是在所述第I焊接电极及第2焊接电极之间进行通电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于焊接机器人上的支撑托架,在所述支撑托架的前方配置所述加压力致动器,在加压カ致动器的后方以直线状配置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及焊接变压器。 据此,在由第I焊接电极及第2焊接电极施加加压カ的被焊接部件上,通过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从控制加压部施加控制加压力,从而对第I焊接电极及第2焊接电极的加压カ进行控制,对于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被焊接部件,提高其焊接质量。另ー方面,因为加压力致动器配置在支撑于焊接机器人上的支撑托架的前方,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及焊接变压器以直线状配置在该加压力致动器的后方,所以,抑制点焊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被小型化,并且第I焊接电极及第2焊接电极的前侧及两侧得以开放从而很容易的确保了作业空间,扩大点焊装置对于被焊接部件的可焊接范围,因而在焊接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提高了作业性。技术方案2中所述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I中所述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架具有支撑在所述焊接机器人上的基座部、以及从该基座部相对地延伸的ー对侧部,所述加压力致动器经由托架配置在所述侧部的前端部,所述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及焊接变压器配置在所述两个侧部之间。据此,可以牢靠地将加压カ致动器、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以及焊接变压器保持在支撑于焊接机器人的支撑托架上。技术方案3中所述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中所述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具有由中空电动机构成的伺服电动机,并有直动部,该直动部具有安装在中空转子的端部的滚珠丝杠及螺合在滚珠丝杠上的杆部,在该杆部上连结具有所述控制加压部的控制加压カ施加臂。据此,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由伺服电动机及直动部构成,其中,该伺服电动机由中空电动机构成,该直动部具有安装在中空转子的端部的滚珠丝杠及螺合在滚珠丝杠上的杆部,可以得到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的小型化,因而点焊装置的小型化也变得容易。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由第I焊接电极及第2焊接电极施加加压カ的被焊接部件上,通过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从控制加压部施加控制加压力,从而对第I焊接电极及第2焊接电极的加压カ进行控制,对于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被焊接部件提高其焊接质量。另ー方面,因为加压力致动器配置在支撑于焊接机器人上的支撑托架的前方,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及焊接变压器以直线状配置在该加压力致动器的后方,所以,抑制点焊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被小型化,并且第I焊接电极及第2焊接电极的前侧及两侧得以开放从而很容易的确保了作业空间,扩大点焊装置对于被焊接部件的可焊接范围,因而在焊接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提高了作业性。


图I是实施方式中的点焊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图I的A向视图。图3是图I的B部放大图。图4是以示意图表示的动作概要说明图。图5是表示现有的点焊的概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现有的点焊的概要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点焊的概要的说明图。图8是点焊装置的概要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參照图I至图4进行说明。图I是点焊装置的构成图,图2是图I的A向视图,图3是图I的B部放大图,图4是以示意图表示的动作概要说明图。在点焊装置I的说明之前,对被焊接部件10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被焊接部件100由3张重合的板组构成,其中,在重合的2张厚板中的ー个上重合薄板,从下方顺次重合刚性低的薄板101、比薄板的板厚大且刚性高的第I厚板102以及第2厚板103。点焊装置I具有支撑托架2,其包括经由均衡単元安装于未图示的焊接机器人的腕部上的矩形基座部3、以及从基座部3的两侧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相対的一对侧部4、5。在支撑托架2的相对的侧部4、5上安装固定臂10,在支撑托架2的前方,加压カ致动器20经由托架6安装在侧部4、5的前端部4a、5a上。而且,在两侧部4、5的前端部4a、5a之间配置控制加压カ施加单元30的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在侧部4、5的大致中央部之间安装支撑焊接变压器40。这些加压カ致动器20、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和焊接变压器40如图2所示,加压カ致动器20配置在支撑托架2的前方,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焊接变压器40在侧部4、5之间,以直线状配置在该加压力致动器20的后方。这些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及焊接变压器40被夹持在两侧部4和5之间,从而可靠地保持在支撑托架2上,加压カ致动器20经由托架6与支撑托架2结合。固定臂10由固定臂主体11以及电极保持部12形成,该固定臂主体11的基端与支撑托架2的两个侧部4、5结合,井向下方延伸,该电极保持部12从固定臂主体11的前端以L字状弯曲,在该电极保持部12上安装有作为第I焊接电极的固定侧电极15,其顶端15a朝向上方。
加压カ致动器20具有由中空电动机构成的伺服电动机21,该中空电动机具有可自由旋转地收容在电动机壳内的中空转子,该加压力致动器20还有直动部22,该直动部具有安装在中空转子的端部的滚珠 丝杠及螺合在滚珠丝杠上的杆部23,通过伺服电动机21的动作使直动部22的杆部23进行往复升降移动。因为由中空电动机形成伺服电动机21,并且伺服电动机21与直动部22配置在同一轴上,所以,该加压力致动器20形成较小直径的圆柱状。在直动部22的杆部23的下端设置电极臂24,在电极臂24的前端设置有作为第2焊接电极的可动侧电极25,其与固定臂10上设置的固定侧电极15同轴,即在中心轴线L上与固定侧电极15相対。这些伺服电动机21、直动部22、电极臂24及可动侧电极25均与中心轴线L同轴配置。因此,通过加压力致动器20的伺服电动机21的动作,可动侧电极25在从固定电极15向上方远离的上升移动端的退避位置、和与固定侧电极15协同夹持被焊接部件100而向被焊接部件施加加压カ的加压位置之间,沿中心轴线L移动。固定侧电极15和可动侧电极25对该被焊接部件100的加压力,即固定侧电极15的加压カFL及可动侧电极25的加压カFU由伺服电动机21的旋转扭矩决定,通过控制伺服电动机21的旋转扭矩,可以得到期望的加压力。控制加压カ施加单元30具有由支撑部件7保持在支撑托架2的两侧部4、5之间的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以及前端设置有支承部39的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具有由中空电动机构成的伺服电动机32,该中空电动机具有可自由旋转地收容在电动机壳内的电动机中空转子,还有直动部33,该直动部具有安装在中空转子的端部的滚珠丝杠及螺合在滚珠丝杠上的杆部34,通过伺服电动机32的动作使直动部33的杆部34进行升降往复移动。在该直动部33的杆部34上设置有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因为伺服电动机32由中空电动机形成,并且伺服电动机32与直动部33同轴配置,所以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形成较小直径的圆柱状,可以得到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的小型化,因而点焊装置I的小型化也变得容易。这些伺服电动机32、直动部33、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均配置在与中心轴线L平行的同一轴上。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由下述部分构成臂部36,其基端部与杆部34的前端結合,与杆部34同轴且在固定臂10和电极臂24之间向下方延伸,具有从前端向中心轴线L方向弯折的前端部37 ;以及可动支承部38,其与臂部36的前端部37结合,向中心轴线L方向延イ申,在前端设置作为加压力施加部的支承部39。可动支承部38为矩形形状,基端部38A与臂部36的前端部37结合,向中心轴线L方向延伸,在前端上设置有剖面半圆弧形、即半圆筒形状的支承部39,其与中心轴线L同轴,前端39a向上凸出,容许固定侧电极15贯穿。控制加压カ施加单元30的这些伺服电动机32、直动部33、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都配置在与中心轴线L平行的同一轴上。如上构成的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在退避位置和控制加压位置之间沿中心轴线L移动,该退避位置是通过伺服电动机32的动作使设置于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的前端的支承部39的前端39a低于固定侧电极15的顶端15a而从被焊接部件100远离的位置,该控制加压位置是指从下方与由固定侧电极15与可动侧电极25夹持的被焊接部件100抵接并施加控制加压カF a的位置。该控制加压カF a由伺服电动机32的旋转扭矩决定,通过控制伺服电动机32的旋转扭矩,可以得到期望的控制加压カFa。作为电源的焊接变压器40的一侧的输出端子,通过母线和固定臂10等与固定侧电极15可通电地连接,另ー侧的输出端子通过母线和电极臂23等与可动侧电极25可通电地连接。此外,在未图示的焊接机器人控制器中,存储有焊接机器人的示教数据,示教数据中包含用于对被焊接部件100的各焊接打点位置顺次进行点焊的执行程序、以及各焊点即焊接位置处的点焊装置I的位置及姿势。在未图示的焊接控制器中包含点焊装置I的执行程序及加压カ致动器20、控制加压カ施加単元30以 及焊接变压器40的动作控制。如上构成的点焊装置1,因为在经由均衡単元安装于焊接机器人的腕部上的支撑托架2的侧部4、5之间,从前端侧到基座部3侧,使加压カ致动器20位于前方,在加压カ致动器20的后方以直线状依次配置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及焊接变压器40,所以抑制了宽度方向的尺寸W而小型地构成,并且固定侧电极15和可动侧电极25的前侧及两侧开放,即除了固定臂10侧之外的大部分范围开放,因而可以确保作业空间。下面,參照图4的动作概要说明图,对点焊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对从下按顺序重合薄板101、第I厚板102以及第2厚板103而成的3张重合的板部件的被焊接部件100进行点焊时,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如图I所示,在可动侧电极25位于从固定侧电极15远离的退避位置,并且控制加压カ施加単元30的支承部39保持在退避位置的状态下,机器人控制器使焊接机器人动作,如图4 Ca)所示,将点焊装置I定位在固定侧电极15的顶端15a与被焊接部件100上作为焊接位置的打点位置相抵接的状态。在这里,经由均衡単元安装于焊接机器人的腕部上的焊接装置1,其宽度方向尺寸W被抑制,并且固定侧电极15及可动侧电极25的前侧及两侧开放,从而很容易地确保作业空间,避免了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等与被焊接部件相接触,从而可以容易地使固定侧电极15的顶端15a与被焊接部件100的打点位置相抵接而进行定位,此外,可以使点焊装置I的状态控制简单化,使焊接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简单化,从而减轻了焊接机器人的负荷。在该点焊装置I定位在焊接位置的状态下,如图4 Ca)所示,固定侧电极15的顶端15a从下方与被焊接部件100的薄板101抵接,另ー方面,可动侧电极25的顶端25a与第2厚板103具有间隙而相对,支承部39的前端39a与薄板101具有间隙而相対。然后,如图4 (b)所示,在固定侧电极15与被焊接部件100的薄板101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加压力致动器20的伺服电动机21的动作,可动侧电极25从退避位置向接近固定侧电极15的加压位置方向移动,从上方抵接在第2厚板103上。进而伺服电动机21动作直至达到规定的扭矩,从而将可动侧电极25压紧在第2厚板103上。由此,加压カ致动器20的加压力作用在可动侧电极25上,并经由固定臂10作用在固定侧电极15上,将被焊接部件100的焊接部夹持在可动侧电极25与固定侧电极15之间,并且进行加压。另ー方面,通过控制加压カ施加单元30的伺服电动机32的动作,使直动部33的杆部34进行上升移动,经由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使设置在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的前端的支承部39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控制加压位置,该控制加压位置为前端39a与固定侧电极15相邻而从下方压紧在被焊接部件100的薄板101上的位置。并且,伺服电动机32进行动作直至达到规定的扭矩,从而将支承部39压紧在薄板101上,施加控制加压カFa。这样,在通过固定侧电极15和可动侧电极25将被焊接部件100夹持加压,通过支承部39与固定侧电极15相邻而从下方对薄板101施加控制加压カFa的状态下,如图4(c)所示,可动侧电极25的加压カFU从上方向被焊接部件100的第2厚板103施加,固定侧电极15的加压カFL和支承部39的控制加压カFa相邻地向薄板101施加。此时,如图4 (C)的示意图所示,加压カ致动器20的加压カ经由电极臂24等作用于可动侧电极25,并且与可动侧电极25相对而经由固定臂10作用于固定侧电极15,另一方面,利用控制加压カ施加単元30,伺服电动机32的作用力经由控制加压カ供给臂35等作用于支承部39,从上方作用于第2厚板103的可动侧电极25的加压カFU、与从下方作用于薄板101的固定侧电极15的加压カFL及支承部39的控制加压カFa的总和相等(FU=FL+Fa )。因此,利用来自从上方作用于第2厚板103侧的可动侧电极25的加压カFU,与来自从下方作用于薄板101的固定侧电极15的加压カFL、及来自支承部39的控制加压カFa,以稳定的状态将被焊接部件100夹持并保持。另ー方面,在被焊接部件100的焊接部上,因为从可动侧电极25向第2厚板103 施加加压カFU,在薄板101上从固定侧电极15施加加压カFL,并且从支承部39施加控制加压カFa,所以作用于薄板101上的固定侧电极15的加压カFL为可动侧电极25的加压力FU减去支承部39的控制加压カF a后的加压カ(FL=FU-F a )。这样,进行控制以使得作用于薄板101侧的固定侧电极15的加压カFL小于作用于第2厚板103侧的可动侧电极25的加压カFU (FL < FU),因而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上的接触压カ小于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间的焊接部上的接触压カ,相对地,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间的接触电阻变大,并且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间的接触电阻变小。然后,在可动侧电极25与固定侧电极15及支承部39将被焊接部件100夹持加压,位于薄板101侧的固定侧电极15的加压カFL小于位于第2厚板103侧的可动侧电极25的加压カFU的状态下,从焊接变压器40向可动侧电极25和固定侧电极15之间以规定时间进行通电而进行焊接。在该可动侧电极25与固定侧电极15之间进行通电时,相对地,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间的接合部上的接触电阻大而电流密度变高,并且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013间的接触电阻保持为较小。因此,相对于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的接合部上的发热量,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上的发热量相对地增加,从薄板101到第2厚板103形成电流密度均匀的良好熔核,能够确保薄板101的焊接强度。该焊接完成后,通过控制加压カ施加単元30的伺服电动机32的动作,使直动部34的杆部34下降移动,经由控制加压カ施加臂35,从而使可动支承部38的前端上设置的支承部39从压接在被焊接部件100上的控制加压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而且,通过加压カ致动器20的伺服电动机21的动作,使可动侧电极25从加压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从而放开固定侧电极15与可动侧电极25对被焊接部件100的夹持。然后,依照动作程序,焊接机器人动作,使点焊装置I从被焊接部件100的打点位置退避,移动到被焊接部件100的下ー个打点位置。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在通过固定侧电极15及可动侧电极25施加加压カ的被焊接部件100上,通过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施加控制加压力,对固定侧电极15与可动侧电极25的加压カFL、FU进行控制,提高了由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被焊接部件100的焊接质量。另ー方面,因为加压力致动器20配置在经由均衡単元安装于焊接机器人的腕部的支撑托架2的前方,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及焊接变压器40以直线状相对于该加压力致动器20配置在后方,所以,抑制了点焊装置I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W而被小型化,并且固定侧电极15及可动侧电极25的前侧及两侧开放,很容易确保作业空间,因而扩大了被焊接部件的焊接可能的范围,使焊接质量得到提高。而且,点焊装置I被小型化,并且固定侧电极15及可动侧电极25的前侧及两侧开放而确保了作业空间,使点焊装置I的姿态控制变得容易,焊接机器人的动作控制被简单化,可以减轻焊接机器人的负荷。另外,在使用多个焊接机器人的情况下,減少了与其他焊接机器人的干扰,可以与其他的焊接机器人同时进行作业,作业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宗g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 种变更。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从前方依次以直线状配置加压カ致动器20、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及焊接变压器40,但也可以在加压カ致动器20的后方依次以直线配置焊接变压器40、控制加压カ施加致动器31。另外,对从与固定侧电极15相同的方向,由支承部39对被焊接部件100施加控制加压カ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从与可动侧电极15相同的方向施加控制加压力的点焊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点焊装置,其具有 第I焊接电极; 加压力致动器,其使与该第I焊接电极相对配置的第2焊接电极在加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该加压位置是所述第2焊接电极与所述第I点焊电极协同动作而将被焊接部件夹持并对其施加加压力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所述第2焊接电极从所述被焊接部件远离的位置; 控制加压力施加致动器,其与所述第I焊接电极或第2焊接电极相邻而使控制加压部在控制加压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加压位置是所述控制加压部与所述被焊接部件抵接而施加控制加压力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所述控制加压部从所述被焊接部件远离的位置;以及 焊接变压器,其是在所述第I焊接电极及第2焊接电极之间进行通电的电源, 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撑于焊接机器人上的支撑托架, 在所述支撑托架的前方配置所述加压力致动器,在加压力致动器的后方以直线状配置控制加压力施加致动器及焊接变压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托架具有支撑在所述焊接机器人上的基座部、以及从该基座部相对地延伸的一对侧部, 所述加压力致动器经由托架配置在所述侧部的前端部, 所述控制加压力施加致动器及焊接变压器配置在所述两个侧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加压力施加致动器具有由中空电动机构成的伺服电动机,并有直动部,该直动部具有安装在中空转子的端部的滚珠丝杠及螺合在滚珠丝杠上的杆部,在该杆部上连结具有所述控制加压部的控制加压力施加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点焊装置,其对由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被焊接部件进行点焊时,可以得到优良的作业效率和焊接质量。该装置具有加压力致动器,其使可动侧电极移动到与固定侧电极协动对被焊接部件施加加压力的加压位置;控制加压力施加致动器,其使支承部移动到与被焊接部件抵接而施加控制加压力的控制加压位置;以及焊接变压器。加压力致动器配置在支撑于焊接机器人上的支撑托架的前方,控制加压力施加致动器及焊接变压器以直线状配置在加压力致动器的后方。在抑制点焊装置的宽度方向尺寸而小型化的同时,确保了可动侧电极及固定侧电极周围的作业空间。
文档编号B23K11/36GK102950372SQ20121028251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9日
发明者田中淳史 申请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