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081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折弯机模具,具体涉及ー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
背景技术
金属板折弯操作是钣金成型加工中的常见エ序,由工人操作折弯机来完成。折弯机分为液压折弯机和数控折弯机,按运动方式可分为上动式、下动式。折弯机包括支架、エ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干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皮带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使用时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折弯机可以通过更换折弯机模具,对不同形状的エ件进行折弯加工。现有技术中,在成型带半圆弧形的U形折边钣金件吋,如图I所示,其折弯エ序需分三歩,如图2所示,第一歩为折弯25°弯,第二步为间隔与折边长度匹配的距离,折弯第2个25°的弯,第三步在两次折弯内加入垫板,更换上、下模具后下压,完成エ件。在此折弯过程中,在第一、ニ步折弯时,下模111与エ件112出现干涉,需要把图中阴影部分113去除,这样在下模111上需要开ー个缺ロ,势必影响到模具的強度,在折弯时容易受カ而爆裂,模具使用寿命缩短,也就提高了生产加工成本;另外,在第三步中,需加入垫板114后再下压,一方面在操作上不是很方便,安全性也不能保证;另ー方面成品的U型折边的半圆弧尺寸不可靠,影响成品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通过对模具结构的改进,増加模具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简化加工エ序,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包括折弯模具组件和压边模具组件,所述折弯模具组件由折弯上模和折弯下模组成,所述折弯上模上设有折弯冲头,所述折弯下模上设有与该折弯冲头配合的凹陷,所述压边模具组件由压边上模和压边下模组成,所述压边上模上设有压边冲头,所述折弯冲头上端设有凸起台阶,该凸起台阶的平面与冲头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压边下模顶端设有压边槽,该压边槽内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ー侧经复位结构与压边槽连接,另ー侧与压边槽之间设有压边间隙,该压边间隙的宽度与经折弯后的U型折弯件开度相配合;所述压边冲头两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其端部与所述活动块近复位结构侧侧壁至压边槽之间的间隙相对应。上述技术方案中,待加工的エ件为带半圆弧形的U形折边钣金件,通常由折弯与压边两部分组成,分别由折弯模具组件和压边模具组件来实现。在本实用新型中,折弯上模的折弯冲头带有凸起台阶,该凸起台阶的平面与冲头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当折弯上模下压后,使エ件成型为ー侧与底边呈90°直角的U型折弯エ件,而后进行压边;所述压边下模上设有压边槽,压边槽内设有活动块,压边上模的压边冲头角度小于45°,其端部与活动块至压边槽槽壁之间的间隙相对应,即当压边上模下压,便插入活动块至压边槽槽壁之间的间隙内,活动块在压边槽内滑移,被推向压边槽的另ー侧,縮小压边间隙的宽度,在执行压边操作吋,将 U型折弯件放入压边间隙内,在压边下模下压,活动块移动挤压U型折弯件,縮小U型开度,直至达到设定值,压边上模撤离,活动块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复位,该复位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复位弹簧等结构实现,エ件加工完成。整个过程分2道エ序,与以往相比,将两步折弯エ序合并为一歩完成,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解决了エ件与下模之间的干涉问题,保证了模具強度;另外,压边エ序无需加设垫板,由压边上模下压的距离来控制,从而使成品的U形的半圆弧形一致性提高,且加工方便,提高生产安全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弯冲头ー侧边为斜面,另ー侧边为直面,该直面与所述凸起台阶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斜面与直面之间的夹角25° 4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由至少ー组拉杆和弹簧构成,所述压边槽槽壁上开设有一横向贯穿槽壁的通孔,所述拉杆一端经该通孔与所述活动块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压边槽外侧,其端部设有凸环,所述弹簧设置于该凸环与所述压边槽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边槽近活动块侧的槽壁顶端设有倒角,该倒角斜面与所述压边冲头的侧面相配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折弯冲头上端设置凸起台阶,凸起台阶与冲头侧边夹角为90°,从而在一次折弯后,成型的エ件为U型折弯エ件,且ー侧与底边呈90°的直角,而后进行压边エ序,通过压边冲头挤推活动块,縮小压边间隙来夹紧U型折弯エ件的开度,直至达到设定值;与以往相比,将两步折弯エ序合并为一歩完成,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解决了エ件与下模之间的干涉问题,保证了模具強度;另外,压边エ序无需加设垫板,由压边上模下压的距离来控制,从而使成品的U形的半圆弧形一致性提高,且加工方便,提高生产安全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待加工エ件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背景技术中折弯エ序的加工流程图;图3是背景技术中压边エ序的加工流程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折弯模具组件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压边模具组件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折弯エ序加工过程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压边エ序加工过程示意图。其中1、折弯上模;2、折弯下模;3、折弯冲头;4、凹陷;5、压边上模;6、压边下模;
7、压边冲头;8、凸起台阶;9、压边槽;10、活动块;11、压边间隙;12、U型折弯件;13、拉杆;14、弹簧;15、凸环;16、倒角;17、待加工エ件;111、下模;112、エ件;113、阴影部分;114、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描述实施例一參见图4 7所示,一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包括折弯模具组件和压边模具组件,所述折弯模具组件由折弯上模I和折弯下模2组成,所述折弯上模I上设有折弯冲头3,所述折弯冲头3 —侧边为斜面,另ー侧边为直面,斜面与直面之间的夹角30°,折弯冲头3上端设有凸起台阶,该凸起台阶8的平面与冲头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折弯下模2上设有与该折弯冲头3配合的凹陷4 ;所述压边模具组件由压边上模5和压边下模6组成,所述压边上模5上设有压边冲头7,所述压边下模6顶端设有压边槽9,该压边槽9内设有活动块10,所述活动块10右侧经复位结构与压边槽9连接,左侧与压边槽9之间设有压边间隙11,该压边间隙11的宽度与经折弯后的U型折弯件12开度相配合;所述压边冲头7两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0°,其端部与所述活动块10近复位结构侧侧壁至压边槽9之间的间隙相对应。如图5所示,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由3组拉杆13和弹簧14构成,并列设置于所述压边槽9上,对应每ー复位结构处,所述压边槽9槽壁上开设有一横向贯穿槽壁的通孔,所述 拉杆13—端经该通孔与所述活动块10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压边槽9外侧,其端部设有凸环15,所述弹簧14设置于该凸环15与所述压边槽9之间。如图7所示,所述压边槽9近活动块10侧的槽壁顶端设有倒角16,该倒角16斜面与所述压边冲头7的侧面相配合,便于压边上模5下压时,压边冲头7插入活动块10与压边槽9之间。加工过程(I)折弯エ序參见图6所示,将待加工エ件17放入折弯上模I与折弯下模2之间,折弯上模I下压,待加工エ件17形成30°角的U型折弯件12,该U型折弯件12的左侧边与底边呈90°的角;(2)压边エ序參见图7所示,将U型折弯件12的折弯部放置于压边槽9内,压边上模5下压,压边冲头7插入活动块10与压边槽9之间,将活动块10向左侧推出,挤压U型折弯件12,直至达到设定尺寸,压边上模5撤离,活动块10在弹簧14的回复カ下,被拉杆13拉至初始位置,完成带半圆弧形的U形折边钣金件的加工,如图I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包括折弯模具组件和压边模具组件,所述折弯模具组件由折弯上模和折弯下模组成,所述折弯上模上设有折弯冲头,所述折弯下模上设有与该折弯冲头配合的凹陷,所述压边模具组件由压边上模和压边下模组成,所述压边上模上设有压边冲头,其特征在干所述折弯冲头上端设有凸起台阶,该凸起台阶的平面与冲头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压边下模顶端设有压边槽,该压边槽内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ー侧经复位结构与压边槽连接,另ー侧与压边槽之间设有压边间隙,该压边间隙的宽度与经折弯后的U型折弯件开度相配合;所述压边冲头两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其端部与所述活动块近复位结构侧侧壁至压边槽之间的间隙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冲头ー侧边为斜面,另ー侧边为直面,该直面与所述凸起台阶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斜面与直面之间的夹角25° 40°。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由至少ー组拉杆和弹簧构成,所述压边槽槽壁上开设有一横向贯穿槽壁的通孔,所述拉杆一端经该通孔与所述活动块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压边槽外侧,其端部设有凸环,所述弹簧设置于该凸环与所述压边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槽近活动块侧的槽壁顶端设有倒角,该倒角斜面与所述压边冲头的侧面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包括折弯模具组件和压边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冲头上端设有凸起台阶,该凸起台阶的平面与冲头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压边下模顶端设有压边槽,该压边槽内设有活动块,活动块一侧经复位结构与压边槽连接,另一侧与压边槽之间设有压边间隙;所述压边冲头两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其端部与所述活动块近复位结构侧侧壁至压边槽之间的间隙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折弯冲头上设置凸起台阶,使折弯工序简化,提高加工效率,且解决了工件与下模之间的干涉问题,通过在压边下模内设置压边槽,活动块在压边槽内的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压边,加工方便,且保证了成品的一致性。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411233SQ2012200133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章勇 申请人:苏州市东望钣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