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11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悬吊操作箱旋转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数控机床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是由操作箱、旋转体、上固定体、吊杆、中间是轴承或者上固定体与旋转体直接接触组成。当操作箱旋转时,使用轴承操作箱旋转太灵活,机床装配水平稍微偏移,操作箱就自己旋转,给操作工带来很大的不便并极易发生事故;另一种使用上旋转体与下旋转体直接接触的结构则钢件跟钢件摩擦阻力不好调整,容易导致操作箱旋转过紧或过松现象,也同样给操作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数控机床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中太灵活或松紧不可控,容易造成操作事故及操作工带来不方便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包括吊杆、上固定体、旋转体、操作箱、尼龙套、下固定垫和限位杆,吊杆通过上固定体、旋转体、下固定垫与操作箱连接,所述的上固定体与旋转体间设有尼龙套,上固定体端面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装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尼龙套与钢件摩擦,结构简单,解决了操作箱在旋转过程中太灵活或者太紧的缺点及发生事故的隐患,在操作箱旋转过程中保证了需要的灵活性,满足了操作工人的适宜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A-A处剖视图;图3是上固定体端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杆,2、上固定体,3、旋转体,4、操作箱,5、尼龙套,6、下固定体,7、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一种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包括吊杆1、上固定体2、旋转体3、操作箱4、尼龙套5、下固定垫6和限位杆7,吊杆I通过上固定体2、旋转体3、下固定垫6与操作箱4连接,所述的上固定体2与旋转体3间设有尼龙套5,上固定体2端面设有弧形槽8,弧形槽8内装有限位杆7。装配时,先把上固定体2固定在吊杆I上,在把旋转体3套在上固定体2上,然后把尼龙套5也套入两者中间,通过下固定垫6把旋转体3和尼龙套5松紧调好套在上固定体2上。然后把操作箱4固定在旋转体3上,最后装上限位杆7,即完成。如
图1、图3,操作时,操作箱从A位置旋转到B位置,操作箱带动旋转体3,旋转体3与尼龙套5发生摩擦旋转,通过限位杆7限制到B位置,旋转停止。反向从B位置旋转到A位置同上理。在操作箱旋转过程中,由原来钢件与钢件摩擦变成钢件与尼龙套之间的摩擦。公知尼龙套比钢件强调低,在调整旋转座的间隙时,尼龙套变化而钢件不变且对之间摩擦力无影响,因此可以很好的旋转操作箱。本实用新型采用尼龙套与钢件摩擦,结构简单,解决了操作箱在旋转过程中太灵活或者太紧的缺点及发生事故的隐患,在操作箱旋转过程中保证了需要的灵活性,满足了操作工人的适宜性。
权利要求1.一种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包括吊杆(1)、上固定体(2)、旋转体(3)、操作箱(4)、尼龙套(5)、下固定垫(6)和限位杆(7),吊杆(I)通过上固定体(2)、旋转体(3)、下固定垫(6) 与操作箱(4)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固定体(2)与旋转体(3)间设有尼龙套(5),上固定体(2 )端面设有弧形槽(8 ),弧形槽(8 )内装有限位杆(7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悬吊操作箱旋转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悬吊操作箱旋转装置,包括吊杆、上固定体、旋转体、操作箱、尼龙套、下固定垫和限位杆,吊杆通过上固定体、旋转体、下固定垫与操作箱连接,所述的上固定体与旋转体间设有尼龙套,上固定体端面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装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采用尼龙套与钢件摩擦,结构简单,解决了操作箱在旋转过程中太灵活或者太紧的缺点及发生事故的隐患,在操作箱旋转过程中保证了需要的灵活性,满足了操作工人的适宜性。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2877818SQ20122052086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黄九根, 陆海洋, 袁文甲 申请人:江苏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