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银点点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3504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银点点焊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银点点焊机。
背景技术
目前,点焊机是利用电阻热熔化固体金属形成焊点的焊接设备,其主要原理是采用双面双点过流焊接,工作时两个电极分别加压在两个被焊的工件上,两个工件在两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焊接电流从一电极流经另一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点焊机常用于低压电气领域中动触头、静触头、接线板及护板等焊接,如DZ47小型断路器的触头上银点的焊接。现有的点焊机需要工人手工进行操作,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焊点位置偏差较大,点焊质量没有保障,且点焊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偏高。2.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人手工点焊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和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银点点焊机,该全自动银点点焊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生产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工件焊接牢固、产品定位尺寸准确可靠,焊接质量好,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焊接工作的危险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银点点焊机包括点焊装置,点焊装置中包含上焊头及下焊头,点焊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上安装有间歇分割器、四等分转盘、中心固定盘、第一振动盘及第二振动盘,四等分转盘与间歇分割器相连,四等分转盘的周边固定有四个机械手,四个机械手均匀分布且分别对应第一工件装料工位、第二工件装料工位、点焊工位及卸料工位,第一工件装料工位、第二工件装料工位、点焊工位及卸料工位分别设有第一工件装料装置、第二工件装料装置、点焊装置及卸料检测装置;所述的机械手由上夹持手和下夹持手组成,中心固定盘上固定有四个上夹持手松开装置,四等分转盘由间歇分割器驱动90°间歇转动,四等分转盘处于停止状态时四个机械手分别与四个上夹持手松开装置相对应,第一工件装料工位及卸料工位均设有下夹持手松开装置;机械手在点焊工位时,上焊头及下焊头分别与第二工件及第一工件对应。所述的第一振动盘与第一工件装料装置之间设有顺序排列第一工件的第一滑道,第一滑道的侧面设有第一工件红外线检测装置。所述的第二振动盘与第二工件装料装置之间设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上方设有摄像头,第二滑道的侧面设有第二工件推出装置。所述的上夹持手松开装置和下夹持手松开装置均由气缸驱动,上焊头及下焊头也由气缸驱动。所述的下夹持手的对应夹持面上设有卡槽,卡槽与第一工件的侧面的夹持部形状相吻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采用PLC程序控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生产人力,降低生产成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焊接牢固、产品定位尺寸准确可靠,焊接质量好,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焊接工作的危险性。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机械手10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图2中下夹持手14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点焊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点焊装置,3-上焊头,4-下焊头,5-间歇分割器,6_四等分转盘,7-中心固定盘,8-第一振动盘,9-第二振动盘,10-机械手,11-第一工件装料装置,12-第二工件装料装置,13-上夹持手,14-下夹持手,15-上夹持手松开装置,16-下夹持手松开装置,17-第一滑道,18-第一工件红外线检测装置,19-第二滑道,20-摄像头,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结合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全自动银点点焊机,包括点焊装置2,点焊装置2中包含上焊头3及下焊头4,点焊装置2固定在机架I上,机架I上安装有间歇分割器
5、四等分转盘6、中心固定盘7、第一振动盘8及第二振动盘9,四等分转盘6与间歇分割器5相连,四等分转盘6的周边固定有四个机械手10,四个机械手10均匀分布且分别对应第一工件装料工位、第二工件装料工位、点焊工位及卸料工位,第一工件装料工位、第二工件装料工位、点焊工位及卸料工位分别设有第一工件装料装置11、第二工件装料装置12、点焊装置2及卸料检测装置;所述的机械手10由上夹持手13和下夹持手14组成,中心固定盘7上固定有四个上夹持手松开装置15,四等分转盘6由间歇分割器5驱动90°间歇转动,四等分转盘6处于停止状态时四个机械手10分别与四个上夹持手松开装置15相对应,第一工件装料工位及卸料工位均设有下夹持手松开装置16 ;机械手10在点焊工位时,上焊头3及下焊头4分别与第二工件及第一工件对应。上述的第一工件是指小型电器中的动触头本体,第二工件是指动触头上的银点。在工作时,第一工件在第一振动盘8内,在第一振动盘8作用下滑入能使第一工件有序排列的第一滑道17。在第一工位,即第一工件装料工位,机械手10上的上夹持手13和下夹持手14张开,第一工件由第一工件装料装置11推入到下夹持手14内并由下夹持手14卡紧;接着四等分转盘6旋转90°,到达第二工位,即第二工件装料工位,机械手10上的上夹持手13张开,由第二工件装料装置12将第二工件(银触点)放在上夹持手13内,并由上夹持手13将第二工件夹紧,第二工件与第一工件相贴;四等分转盘6再旋转90°进入第三工位,即点焊工位,上焊头3及下焊头4动作分别与第二工件及第一工件接触,与此同时,上夹持手13稍张开,使第二工件能与第一工件之间压紧,实现点焊;最后机械手10转至第四工位,即卸料工位,机械手10张开,焊接后的工件掉落,在此处由卸料检测装置检测工件是否掉落,如没检测到工件掉落说明出现故障,则停机报警。机械手10为四套,使各工位不间断的连续工作,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采用PLC程序控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生产人力,降低生产成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焊接牢固、产品定位尺寸准确可靠,焊接质量好,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焊接工作的危险性。所述的第一振动盘8与第一工件装料装置11之间设有顺序排列第一工件的第一滑道17,第一滑道17的侧面设有第一工件红外线检测装置18。第一工件红外线检测装置18检测到有第一工件时,反馈信号给PLC,第一振动盘8停止运行,当第一工件红外线检测装置18没有检测到第一工件时,第一振动盘8启动,节省能源。所述的第二振动盘9与第二工件装料装置12之间设有第二滑道19,第二滑道19上方设有摄像头20,第二滑道19的侧面设有第二工件推出装置。摄像头20记录第二工件的上表面,反馈图像信号到PLC,与存储样板进行比较,第二工件的上表面如果是银表面则将第二工件继续输送至第二工件装料装置12,第二工件的上表面如果不是银表面则由推出装置推出第二滑道19。所述的上夹持手松开装置15和下夹持手松开装置16均由气缸驱动,上焊头3及下焊头4也由气缸驱动。结构简单,适合自动化控制。所述的下夹持手14的对应夹持面上设有卡槽21,卡槽21与第一工件的侧面的夹持部形状相吻合。卡槽21使第一工件定位准确,不易窜动。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银点点焊机,包括点焊装置(2),点焊装置(2)中包含上焊头(3)及下焊头(4),其特征在于点焊装置(2)固定在机架(I)上,机架(I)上安装有间歇分割器(5)、四等分转盘¢)、中心固定盘(7)、第一振动盘(8)及第二振动盘(9),四等分转盘¢)与间歇分割器(5)相连,四等分转盘¢)的周边固定有四个机械手(10),四个机械手(10)均匀分布且分别对应第一工件装料工位、第二工件装料工位、点焊工位及卸料工位,第一工件装料工位、第二工件装料工位、点焊工位及卸料工位分别设有第一工件装料装置(11)、第二工件装料装置(12)、点焊装置(2)及卸料检测装置;所述的机械手(10)由上夹持手(13)和下夹持手(14)组成,中心固定盘(7)上固定有四个上夹持手松开装置(15),四等分转盘(6)由间歇分割器(5)驱动90°间歇转动,四等分转盘(6)处于停止状态时四个机械手(10)分别与四个上夹持手松开装置(15)相对应,第一工件装料工位及卸料工位均设有下夹持手松开装置(16);机械手(10)在点焊工位时,上焊头(3)及下焊头(4)分别与第二工件及第一工件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银点点焊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振动盘(8)与第一工件装料装置(11)之间设有顺序排列第一工件的第一滑道(17),第一滑道(17)的侧面设有第一工件红外线检测装置(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银点点焊机,其特征在于第二振动盘(9)与第二工件装料装置(12)之间设有第二滑道(19),第二滑道(19)上方设有摄像头(20),第二滑道(19)的侧面设有第二工件推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银点点焊机,其特征在于上夹持手松开装置(15)和下夹持手松开装置(16)均由气缸驱动,上焊头(3)及下焊头(4)也由气缸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银点点焊机,其特征在于下夹持手(14)的对应夹持面上设有卡槽(21),卡槽(21)与第一工件的侧面的夹持部形状相吻合。
专利摘要一种全自动银点点焊机。主要解决了现有的点焊机在焊接触头银点时使用不方便、加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及安全性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点焊装置(2)固定在机架(1)上,机架(1)上安装有间歇分割器(5)、四等分转盘(6)、中心固定盘(7)、第一振动盘(8)及第二振动盘(9),四等分转盘(6)与间歇分割器(5)相连,四等分转盘(6)的周边固定有四个机械手(10),四个机械手(10)均匀分布且分别对应第一工件装料工位、第二工件装料工位、点焊工位及卸料工位。该全自动银点点焊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加工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焊接牢固、产品定位尺寸准确可靠,焊接质量好,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焊接工作的危险性。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2894573SQ20122060864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张根 申请人:浙江欣通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