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碰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46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件碰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件碰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水泵带轮焊接的碰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零件加工中,通常有一道工序叫碰焊。在碰焊工序中需要将待焊接的部件固定在特定位置上,然后进行焊接,而且焊接时径跳不能超过规定范围。目前,在碰焊工序中经常是由操作人员对待焊接部件进行手工定位的,其不足之处在于:1、待焊接部件的定位精确度不高,遇到焊接面比较小的情况,容易出现假焊,如水泵带轮产品焊接面较小,如果焊接定位偏移,将会引起法兰挡片假焊,导致法兰挡片掉落并失效;2、碰焊工序对待焊接部件的径跳有很高的要求,如水泵带轮在机加工后的碰焊工序中,要求径跳的范围不得超过0.25_,而目前的手工定位,无法限定焊接时的径跳范围;3、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碰焊装置,以解决手工定位带来定位精确度不高、无法限定径跳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件碰焊装置,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还包括芯棒、中心绝缘套、外绝缘套和下电极座;所述上电极位于下电极上方;所述下电极为圆柱状,其内有一中心通孔及多条弧型通槽,所述弧型通槽用于摆放待焊部件;所述芯棒为多层圆柱状,其上段直径大于下段直径;芯棒下段位于下电极的通孔内;所述中心绝缘套是空心圆柱体,其外直径小于下电极通孔的直径,其内直径大于芯棒下半截直径,但小于芯棒上半截直径;在所述中心绝缘套上端开口处外壁上设有一凸环,所述凸环外直径大于中心绝缘套其他部位的外直径,凸环内直径与中心绝缘套其他部位的内直径相同;所述上电极、下电极、通孔和芯棒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中心绝缘套位于芯棒与下电极之间并将芯棒与下电极完全隔开,中心绝缘套与芯棒、下电极间均为紧密配合;外绝缘套套在下电极外,其内壁与下电极外壁紧密配合,外绝缘套上端最高水平位置高于下电极上端最高水平位置;所述下电极座固定在下电极的下方,相互紧密接触。进一步,在所述上电极上设有螺栓通孔。进一步,在所述下电极座上设有螺栓通孔。进一步,在所述下电极上设有十条弧形通槽。进一步,所述芯棒顶端拐角处为圆弧过渡。进一步,所述下电极座为多层柱状,分上下两台阶,上台阶直径小于外绝缘套下段内直径,下台阶露出在外绝缘套外,下台阶的直径与外绝缘套外直径相同,下电极座与外绝缘套间为紧密接触。[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对待焊接部件的定位精确度高,不容易出现假焊;2、可以限定径跳在合适的范围内;3、将待焊接部件的碰焊工作由人工定位转为自动定位,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零件碰焊装置的上电极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零件碰焊装置的下电极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的A向视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零件碰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零件碰焊装置工作时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碰焊后的零件总成图。附图中标号的对应关系如下:1:上电极;101:第一螺栓通孔;2:下电极;201:通孔;202:弧形通槽;3:外绝缘套;4:芯棒;5:中心绝缘套;501:凸环;6:下电极座;601:第二螺栓通孔;7:第一待焊部件;8:第二待焊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零件碰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一种零件碰焊装置,包括上电极1、下电极2、芯棒4、中心绝缘套5、外绝缘套3和下电极座6。所述上电极I位于下电极2正上方,如图1所示,上电极I上设有第一螺栓通孔10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下电极2为圆柱状,内有一中心通孔201及十条弧型通槽202,弧型通槽202用于摆放待焊部件。如图4所示,所述芯棒4为多层圆柱状,其上段直径略大于下段直径,芯棒4顶端拐角处为圆弧过渡,以便工件装夹;芯棒4下段位于下电极2的通孔201内,芯棒4下段直径比通孔201的直径小0.04、.06mm ;所述中心绝缘套5是空心圆柱体,其外直径略小于通孔201直径,其内直径略大于芯棒4下半截直径,且略小于芯棒4上半截半径;中心绝缘套5上端开口处外壁上设有一凸环501,所述凸环501外直径大于中心绝缘套5其他部位的外直径,凸环501内直径同中心绝缘套5其他部位的内直径相同;所述上电极1、下电极2、通孔201和芯棒4的轴线在同一轴线上;中心绝缘套5位于芯棒4与下电极2之间,并将芯棒4与下电极2完全隔开,中心绝缘套5与芯棒4、下电极2间均为紧密配合;外绝缘套3套在下电极2外,且其内壁与下电极2外壁间为紧密配合,外绝缘套3上端的最高水平位置高于下电极2上端的最高水平位置;下电极座6固定在下电极2下方,且相互紧密接触。所述下电极座6为多层柱状,分上下两台阶,上台阶直径小于外绝缘套3下段内直径,下台阶露出在外绝缘套3外,下台阶的直径与外绝缘套3外直径相同,下电极座6上设有第二螺栓通孔601,下电极座6与外绝缘套3间为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零件碰焊装置工作前,先通过螺钉和第一螺栓通孔101将上电极I固定在机床上,通过螺钉和第二螺栓通孔601将下电极座6固定在机床上。如图5所示,碰焊操作开始时,先将焊接用的第二待焊部件8放入下电极2中,直至其叶片完全插入下电极2的弧型通槽202中,再将第一待焊部件7以内孔定位的方式插入芯棒4中,直至第一待焊部件7底部平面接触到第二待焊部件8为止。然后开启机床开关,机床的上电极I接触第一待焊部件7顶部并给予一定的下压力,加压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通电,第一待焊部件7与第二待焊部件8完成焊接,然后关闭机床开关,将部件从下电极2中轻轻拿出即完成碰焊流程。焊接好的零件如图6所示。上述第一待焊部件7可以是水泵带轮;上述第二待焊部件8可以是叶片焊接片。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零件碰焊装置,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棒、中心绝 缘套、外绝缘套和下电极座;所述上电极位于下电极上方;所述下电极为圆柱状,其内有一中心通孔及多条弧型通槽,所述弧型通槽用于摆放待焊部件;所述芯棒为多层圆柱状,其上段直径大于下段直径;芯棒下段位于下电极的通孔内;所述中心绝缘套是空心圆柱体,其外直径小于下电极通孔的直径,其内直径大于芯棒下半截直径,但小于芯棒上半截直径;在所述中心绝缘套上端开口处外壁上设有一凸环,所述凸环外直径大于中心绝缘套其他部位的外直径,凸环内直径与中心绝缘套其他部位的内直径相同;所述上电极、下电极、通孔和芯棒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中心绝缘套位于芯棒与下电极之间并将芯棒与下电极完全隔开,中心绝缘套与芯棒、下电极间均为紧密配合;外绝缘套套在下电极外,其内壁与下电极外壁紧密配合,外绝缘套上端最高水平位置高于下电极上端最高水平位置;所述下电极座固定在下电极的下方,相互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碰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电极上设有螺栓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碰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电极座上设有螺栓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碰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电极上设有十条弧形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碰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顶端拐角处 为圆弧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碰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座为多层 柱状,分上下两台阶,上台阶直径小于外绝缘套下段内直径,下台阶露出在外绝缘套夕卜,下台阶的直径与外绝缘套外直径相同,下电极座与外绝缘套间为紧密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零件碰焊装置,包括上电极、下电极、芯棒、中心绝缘套、外绝缘套和下电极座;下电极为圆柱状,内有一中心通孔及多条弧型通槽,弧型通槽用于摆放待焊部件;芯棒为多层圆柱状;芯棒下段位于下电极的通孔内;中心绝缘套是空心圆柱体;中心绝缘套上端开口处外壁上设有一凸环;所述上电极、下电极、通孔和芯棒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中心绝缘套位于芯棒与下电极之间并将芯棒与下电极完全隔开,中心绝缘套与芯棒、下电极间均为紧密配合;外绝缘套套在下电极外,其内壁与下电极外壁紧密配合,外绝缘套上端最高水平位置高于下电极上端最高水平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不易出现假焊;可以限定径跳;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3K11/36GK203003327SQ2012206697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金文良 申请人: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