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23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尤指适用于夹取工件并提升取放料速率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当加工件于移载加工时,利用夹持装置夹取以进行加工及移载,而现有夹持装置的夹爪组仅能一次夹取一加工件,因此,当加工件需要大量加工时,现有夹持装置的移载方式则会造成移载速度及移载量大幅减低,使加工速度减慢,因此,相关业者为克服上述的问题,将复数组夹持装置设置于轨道上,即可利用多夹爪组来夹取复数加工件进行移载及加工,但此种复数夹持装置的结构因同时设置于同一轨道上,所以各夹持装置则必须同时移动,因此无法让各夹持装置的取料与放料的行程有效缩短,且各夹持装置的夹爪会产生有等待延迟的问题,是以,此种连动方式也存在有移载速率不佳的问题,间接增加加工工时,具有加工不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对称的夹爪结构,可于同一轴线处进退移动后形成换位,以提升移载速率,有效缩短加工工时。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基座组,基座组并排设置有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至少一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一位移座,第一位移座一侧设置有第一传动组,第一传动组连接于基座组的第一基座,第一位移座依第一传动组在Y轴向位移,而第一位移座一侧设置有用来在Z轴向位移的第一推移座,第一推移座远离第一位移座一侧连接有用来在X轴向位移的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连接有第一夹爪组;至少一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二位移座,第二位移座一侧设置有第二传动组,第二传动组连接于基座组的第二基座,且第二位移座与第一位移座位于相对侦牝第二位移座依第二传动组于Y轴向位移,而第二位移座一侧设置有用来在Z轴向位移的第二推移座,第二推移座远离第二位移座一侧连接有用来在X轴向位移的第二滑动座,第二滑动座连接有第二夹爪组,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在同一轴线产生进退移动。前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中:该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均设有复数个。前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中该第一夹持装置的第一位移座与第一推移座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一位移座于Z轴向位移的第一滑轨组。前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中该第一夹持装置的第一位移座与第一推移座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一位移座于Z轴向位移的第一滑轨组,而第一推移座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连接于第一滑动座。前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中该第二夹持装置的第二位移座与第二推移座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二位移座于Z轴向位移的第二滑轨组。[0012]前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中该第二夹持装置的第二位移座与第二推移座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二位移座于Z轴向位移的第二滑轨组,而第二推移座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连接于第二滑动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为可解决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利用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以不连动的方式进行移载,且当第一夹爪组与第二夹爪组于进退移动时,仅需沿着X轴向及Y轴向的移动,大幅缩短移载行程,再者,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以对称方式设置,因此,其各自移动的方式不会互相干扰,更可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移载效率,加工方便,有效缩短加工工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图(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图(二);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一);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二);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一);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二);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三);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四)。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组;11-第一基座;12_第二基座;2-第一夹持装置;21_第一位移座;211-第一传动组;22_第一滑轨组;23_第一推移座;231-第一滑轨;232_第一连杆;24_第一滑动座;241_第一滑块;25_第一夹爪组;3_第二夹持装置;31_第二位移座;311-第二传动组;32_第二滑轨组;33_第二推移座;331-第二滑轨;332_第二连杆;34-第二滑动座;341_第二滑块;35_第二夹爪组;4_第三驱动器;5_第一驱动器;51_第一推动杆;6_第二驱动器;61_第二推动杆;7_工件;8_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6以及图9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设置有基座组1,基座组I设置有二相对的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其中:该基座组I并排设置有第一基座11与第二基座12,第一基座11与第二基座12分别设置有复数第三驱动器4。该第一夹持装置2设置有第一位移座21,第一位移座21 —侧设置有第一传动组211,第一传动组211连接于基座组I的第一基座11及第一基座11的第三驱动器4,第一位移座21依第一传动组211于Y轴向位移,而第一位移座21 —侧设置有用来在Z轴向位移的第一推移座23,且第一夹持装置2的第一位移座21与第一推移座23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一位移座21于Z轴向位移的第一滑轨组22,且第一推移座23朝向靠近第一滑轨组22处设置有第一连杆232,而第一推移座23远离第一位移座21 —侧连接有用来在X轴向位移的第一滑动座24,第一滑动座24 —侧连接于第一连杆232末端,第一滑动座24另一侧连接有第一夹爪组25,第一推移座23的第一连杆232末端设置有第一滑轨231,第一滑轨231连接有第一滑块241,第一滑块241连接于第一滑动座24,且第一滑轨231与第一滑块241连接有用来产生驱动作用的第一驱动器5,第一驱动器5具有第一推动杆51,第一推动杆51连接于第一滑块241。该第二夹持装置3设置有第二位移座31,第二位移座31 —侧设置有第二传动组311,第二传动组311连接于基座组I的第二基座12及第二基座12的第三驱动器4,且第二位移座31与第一位移座21位于相对侧,第二位移座31依第二传动组311于Y轴向位移,而第二位移座31—侧设置有用来在Z轴向位移的第二推移座33,且第二夹持装置3的第二位移座31与第二推移座33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二位移座31于Z轴向位移的第二滑轨组32,且第二推移座33朝向远离于第二滑轨组32处设置有第二连杆332,第二推移座33远离第二位移座31 —侧连接有用来在X轴向位移的第二滑动座34,第二滑动座34 —侧连接于第二连杆332末端,第二滑动座34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夹爪组35,第二推移座33的第二连杆332末端设置有第二滑轨331,第二滑轨331连接有第二滑块341,第二滑块341连接于第二滑动座34,且第二滑轨331与第二滑块341连接有用来产生驱动作用的第二驱动器6,第二驱动器6具有第二推动杆61,第二推动杆61连接于第二滑块341。凭借上述结构,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分别设置有第一位移座21与第二位移座31,并将复数组第一位移座21与第二位移座31间隔设置于基座组I的第一基座11与第二基座12,用来让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呈复数设置。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各第一夹持装置2与各第二夹持装置3于实施状态时,该各第三驱动器4驱动第一夹持装置2以及第二夹持装置3于Y轴向来回移动,而第一夹爪组25与第二夹爪组35凭借第一滑轨组22与第二滑轨组32的作用而于Z轴向来回位移,再由第一推移座23的第一连杆232以及第二推移座33的第二连杆332,让第一夹爪组25与第二夹爪组35进一步于Z轴向位移(如图7所示),其次,第一驱动器5的第一推动杆51推动第一滑块241依第一滑轨231产生X轴向来回位移,以及第二驱动器6的第二推动杆61推动第二滑块341依第二滑轨331产生X轴向来回位移(如图8所示),且第一位移座21下方连接有第一夹爪组25,以及第二位移座31下方连接有第二夹爪组35,因此凭借第一驱动器5以及第二驱动器6的驱动,让第一夹爪组25朝向第二位移座31来回位移,以及第二夹爪组35朝向第一位移座21来回位移,即可让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于同一轴线产生进退移动。请参阅图8至图12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欲进行取放料时,如图9所示,该料盘8预先放置有复数工件7,当第一夹持装置2的第一夹爪组25移动对工件7进行取料时,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被第三驱动器4驱动后,移动至工件7上方的相对二侧,续第一推移座23与第二推移座33被驱动后为朝向工件7处移动,让第一夹爪组25与第二夹爪组35更靠近于工件7,使工件7位于第一夹爪组25与第二夹爪组35之间,续第一夹爪组25凭借第一驱动器5驱动而移动,且该工件7位于第一夹爪组25与第二夹爪组35之间的下方侧,且第一夹爪组25依第一滑轨231与第一滑块241进行位移,此时,第一夹爪组25与料盘8的工件7放置处为位于同一轴线并进行夹取,当第一夹爪组25完成取料后,是退出该轴线处,并移动至其它加工区(图中未示出)进行下料,同时,第二夹爪组35即随时依第二滑轨331与第二滑块341进行位移并进入该轴线处,并于该轴线处对应于料盘8的工件7放置处,并将工件7放置于料盘8,因此,本实用新型凭借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依同一轴线产生一进一退的移动来进行取放料,用来提升移载夹持的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为可解决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利用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以不连动的方式进行移载,且当第一夹爪组25与第二夹爪组35于进退移动时,仅需沿着X轴向及Y轴向的移动,大幅缩短移载行程,再者,第一夹持装置2与第二夹持装置3以对称方式设置,因此,其各自移动的方式不会互相干扰,更可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移载效率,加工方便,有效缩短加工工时。
权利要求1.一种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一基座组,基座组并排设置有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 至少一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一位移座,第一位移座一侧设置有第一传动组,第一传动组连接于基座组的第一基座,第一位移座依第一传动组在Y轴向位移,而第一位移座一侧设置有用来在Z轴向位移的第一推移座,第一推移座远离第一位移座一侧连接有用来在X轴向位移的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连接有第一夹爪组; 至少一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设置有第二位移座,第二位移座一侧设置有第二传动组,第二传动组连接于基座组的第二基座,且第二位移座与第一位移座位于相对侧,第二位移座依第二传动组于Y轴向位移,而第二位移座一侧设置有用来在Z轴向位移的第二推移座,第二推移座远离第二位移座一侧连接有用来在X轴向位移的第二滑动座,第二滑动座连接有第二夹爪组,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在同一轴线产生进退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均设有复数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持装置的第一位移座与第一推移座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一位移座在Z轴向位移的第一滑轨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持装置的第一位移座与第一推移座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一位移座在Z轴向位移的第一滑轨组,而第一推移座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连接于第一滑动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持装置的第二位移座与第二推移座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二位移座在Z轴向位移的第二滑轨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持装置的第二位移座与第二推移座之间设置有用来供第二位移座在Z轴向位移的第二滑轨组,而第二推移座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连接于第二滑动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称式换位夹持装置,设置有基座组、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及第二夹持装置设置于基座组的二侧,该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分别设置有沿Y轴向位移的第一位移座与第二位移座,第一位移座与第二位移座分别设置有沿Z轴向位移的第一推移座与第二推移座,第一推移座与第二推移座一侧分别设置有沿X轴向位移的第一滑动座与第二滑动座;第一夹持装置与第二夹持装置分别于各轴向位移,以于同一轴线产生进退移动,即可同时进行取放料,用来有效提升移载效率。
文档编号B23Q7/04GK203019134SQ20122068603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郑黄铮 申请人:香港商台本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