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辊轧机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06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十辊轧机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十辊轧机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属于轧钢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二十辊轧机的辊系按1-2-3-4型上下对称布置(如图1所示),上下两个工作辊分别支撑在两个第一层中间辊上,后者又支撑在3个第二层中间辊上,第二层中间辊又支撑在最外层的4个支撑辊上。通常以第二层中间辊外侧4个辊为传动辊,辊系中各辊采用英文字母A T顺序标示。由于该种二十辊轧机的机架是一个整体铸钢件,辊系排列紧凑,压下行程小,当轧辊直径因多次磨削而变小后,即使调节压下和压上机构都不能满足轧辊压紧所需辊缝的要求。即轧辊可使用范围小,轧制厚规格需搭配使用,轧辊储备量大,轧辊管理和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调整的蜗轮蜗杆辊径、能够更大范围的补偿轧辊辊径的变化的二十辊轧机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其特征是: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均为偏心轴,支承辊A和H的心轴与一套指针盘、指针、左旋蜗轮、右旋蜗轮、左旋蜗杆、右旋蜗杆、上蜗轮箱、下蜗轮箱构成第一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支承辊D和E的心轴与另一套指针盘、指针、左旋蜗轮、右旋蜗轮、左旋蜗杆、右旋蜗杆、上蜗轮箱、下蜗轮箱构成第二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两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相互对称且独立,其中:对于支承辊D和E,左旋蜗轮通过键安装在E辊辊心轴上,右旋蜗轮通过键安装在D辊辊心轴上,在左旋蜗轮和右旋蜗轮的外侧分别对应安装左旋蜗杆和右旋蜗杆,左旋蜗轮和左旋蜗杆置于下蜗轮箱内,右旋蜗轮和右旋蜗杆置于上蜗轮箱内,左旋蜗轮和右旋蜗轮通过半联轴节连接在一起;在每个蜗轮箱的心轴伸出端的端盖上固定一个指针盘,对应的指针套在心轴上并与相应的蜗轮固定;第一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与第二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结构完全相同。所述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的偏心量为7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手动调整的蜗轮、蜗杆,能够更大范围的补偿轧辊辊径。

图1为二十辊轧机的辊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的侧剖图。图中:1、右旋蜗轮,2、端盖一,3、滚动轴承,4、右旋蜗杆,5、上蜗轮箱,6、左旋蜗轮,7、左旋蜗杆,8、半联轴节,9、下蜗轮箱,10、指针盘,11、指针,12、销钉,13、滚动轴承,14、端盖二,15、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二十辊轧机的辊系由A T共20个轧辊组成,按1-2-3-4型上下对称布置,上下两个工作辊分别支撑在两个第一层中间辊上,后者又支撑在3个第二层中间辊上,第二层中间辊又支撑在最外层的4个支撑辊A、H、D、E上,辊径补偿调整机构主要是调整支撑辊A、H、D、E。本实用新型包括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15,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均为偏心轴,其偏心量均为7mm,支承辊A和H的心轴与一套指针盘10、指针11、左旋蜗轮6、右旋蜗轮1、左旋蜗杆7、右旋蜗杆4、上蜗轮箱5、下蜗轮箱9构成第一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支承辊D和E的心轴与另一套指针盘、指针、左旋蜗轮、右旋蜗轮、左旋蜗杆、右旋蜗杆、上蜗轮箱、下蜗轮箱构成第二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两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相互对称且独立,现以右侧的第二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的结构来说明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2、3,左旋蜗轮6通过键安装在E辊辊心轴15上,右旋蜗轮I通过键安装在D辊辊心轴15上,在左旋蜗轮和右旋蜗轮的外侧分别对应安装左旋蜗杆7和右旋蜗杆4,左旋蜗轮和左旋蜗杆置于下蜗轮箱9内,右旋蜗轮和右旋蜗杆置于上蜗轮箱5内,蜗杆的上下端与蜗轮箱分别用滚动轴承3连接,并盖有端盖一 2,蜗轮与蜗轮箱间设有滚动轴承13,左旋蜗轮和右旋蜗轮通过半联轴节8连接在一起;在每个蜗轮箱的心轴伸出端的端盖二 14上固定一个指针盘,对应的指针套在心轴上并与相应的蜗轮固定,蜗轮箱通过销钉12固定在机架后挡板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手动调整蜗杆一端,调整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均可,蜗杆带动上下蜗轮同时转动,蜗轮带动心轴和指针转动,即带动支承辊转动,心轴为偏心轴,通过其偏心达到辊径补偿。四个支承辊的调整角度值通过指针盘上的刻度显示调整,调整范围为80°即(-40° +40° ),在指针盘上以精确的等份数显示。调整时两组辊径补偿装置的调整数值应相同,以保证轧机的对称性。本实用新型对四个支撑辊的最大调整角度均为80°,工作辊(S辊、T辊)位移量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3.117_和5.258mm,即工作辊的移动量为8.375mm,能够更大范围的补偿轧辊辊径的变化,也即增大了中间辊的使用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二十辊轧机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包括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其特征是: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均为偏心轴,支承辊A和H的心轴与一套指针盘、指针、左旋蜗轮、右旋蜗轮、左旋蜗杆、右旋蜗杆、上蜗轮箱、下蜗轮箱构成第一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支承辊D和E的心轴与另一套指针盘、指针、左旋蜗轮、右旋蜗轮、左旋蜗杆、右旋蜗杆、上蜗轮箱、下蜗轮箱构成第二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两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相互对称且独立,其中:对于支承辊D和E,左旋蜗轮通过键安装在E辊辊心轴上,右旋蜗轮通过键安装在D辊辊心轴上,在左旋蜗轮和右旋蜗轮的外侧分别对应安装左旋蜗杆和右旋蜗杆,左旋蜗轮和左旋蜗杆置于下蜗轮箱内,右旋蜗轮和右旋蜗杆置于上蜗轮箱内,左旋蜗轮和右旋蜗轮通过半联轴节连接在一起;在每个蜗轮箱的心轴伸出端的端盖上固定一个指针盘,对应的指针套在心轴上并与相应的蜗轮固定;第一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与第二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结构完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十辊轧机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的偏心量为7_。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十辊轧机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包括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其特征是A、H、D、E四个支撑辊的心轴均为偏心轴,支承辊A和H的心轴与一套指针盘、指针、左旋蜗轮、右旋蜗轮、左旋蜗杆、右旋蜗杆、上蜗轮箱、下蜗轮箱构成第一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支承辊D和E的心轴与另一套指针盘、指针、左旋蜗轮、右旋蜗轮、左旋蜗杆、右旋蜗杆、上蜗轮箱、下蜗轮箱构成第二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两组辊径补偿调整机构总成相互对称且独立。其优点是: 通过手动调整的蜗轮、蜗杆,能够更大范围的补偿轧辊辊径。
文档编号B21B31/16GK203030637SQ20122074547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鹏程, 于艳芳, 王育修, 倪秀荣, 张艳芳 申请人:包头市达安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