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涉及一种巧用钢珠的模压加工系统,包括上压模和与上压模相互配合合模的下压模,所述下压模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若干个钢珠安放孔。所述上压模模压结合面上设有与下压模的钢珠安放孔相配合的工件圆凸台成型孔,所述工件圆凸台成型孔的数量、位置关系与钢珠安放孔相匹配,所述工件圆凸台成型孔为圆柱体形状;所述下压模上的钢珠安放孔内安放有钢珠。本实用新型在上压模上设有工件圆凸台成型孔,在下压模上设有安放有钢珠的钢珠安放孔,让钢珠在合模过程中加工出不锈钢面板的凸台弧面,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压模精度,并且提高了加工出工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零部件制造时的模压加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客车零部件中,有一种工件是不锈钢面板,该不锈钢面板需要在面板上加工成若干个凸台弧面,这些凸台弧面往往都是呈矩阵布置的。传统在加工不锈钢面板的凸台弧面时,其加工凸台弧面具有专门的成型模具,其成型模具往往由凸台成型柱和与凸台成型柱相互配合的凸台成型孔,这样在冲压不锈钢面板的凸台弧面时,凸台成型柱容易在冲压作用力下出现倾斜或偏移,导致不锈钢面板凸台弧面的成型质量和精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在上压模上设有工件圆凸台成型孔,在下压模上设有安放有钢珠的钢珠安放孔,通过钢珠加工出不锈钢面板凸台弧面,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压模精度和质量。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包括上压模和与上压模相互配合合模的下压模,所述下压模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若干个钢珠安放孔。所述上压模模压结合面上设有与下压模的钢珠安放孔相配合的工件圆凸台成型孔,所述工件圆凸台成型孔的数量、位置关系与钢珠安放孔相匹配,所述工件圆凸台成型孔为圆柱体形状;所述下压模上的钢珠安放孔内安放有钢珠。
[000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压模和下压模的洛氏硬度为HRC56以上,所述钢珠的洛氏硬度为HRC66以上。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压模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上压模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与定位柱数量、位置、大小相对应的定位柱配合孔。
[0008]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有的钢珠安放孔在下压模的模压结合面上呈矩阵排列布置;所有的工件圆凸台成型孔在上压模的模压结合面上也匹配呈矩阵排列布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模在与其模压结合面相对的一侧设有上压模加强板。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模在与其模压结合面相对的一侧设有下压模加强板。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下压模加强板上设有若干个起吊装置。
[0012]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在上压模上设有工件圆凸台成型孔,在下压模上设有安放有钢珠的钢珠安放孔,让钢珠在合模过程中加工出不锈钢面板的凸台弧面,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压模精度,并且提高了加工出工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4]图1为上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下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上压模和下压模合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0018]I 一上压模,2 —下压模,3 —上压模加强板,4 一下压模加强板,5 —工件圆凸台成型孔,6 —钢珠安放孔,7 —钢珠,8 —定位柱配合孔,9 一定位柱,10 —起吊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图3所示,一种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包括上压模I和与上压模I相互配合合模的下压模2,下压模2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若干个钢珠安放孔6。上压模I模压结合面上设有与下压模2的钢珠安放孔6相配合的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的数量、位置关系与钢珠安放孔6相匹配,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为圆柱体形状。下压模2上的钢珠安放孔6内安放有钢珠7。
[0022]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模I和下压模2的洛氏硬度为HRC56以上,钢珠7的洛氏硬度为HRC66以上。
[0023]如图2所示,下压模2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柱9,上压模I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与定位柱9数量、位置、大小相对应的定位柱配合孔8。
[0024]如图2所示,所有的钢珠安放孔6在下压模2的模压结合面上呈矩阵排列布置。所有的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在上压模I的模压结合面上也匹配呈矩阵排列布置。
[0025]如图1所示,上压模I在与其模压结合面相对的一侧设有上压模加强板3。
[0026]如图2所示,下压模2在与其模压结合面相对的一侧设有下压模加强板4。
[0027]如图2所示,下压模加强板4上设有若干个起吊装置10。
[0028]本实用新型的模压原理如下:
[0029]首先在下压模2的所有钢珠安放孔6内匹配安放钢珠7,然后把待加工的不锈钢面板放置于下压模2的钢珠7上平面上(钢珠7的一部分落入钢珠安放孔6内,钢珠7的另一部分置于钢珠安放孔6的外部),不锈钢面板在所有钢珠7的顶持作用下,所以不锈钢面板平面高于下压模2的模压结合面一定高度,让上压模I与下压模2进行冲压合模操作,不锈钢面板在位于钢珠7位置的部分就会在钢珠7的顶持作用下,让该部分凹陷至上压模I的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内,这样凹陷至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内的部分不锈钢面板就会形成不锈钢面板的凸台弧面,于是就非常精确、高效地实现凸台弧面的冲压加工。
[0030]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31]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模(I)和与上压模(I)相互配合合模的下压模(2),所述下压模(2)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若干个钢珠安放孔(6);所述上压模(I)模压结合面上设有与下压模(2)的钢珠安放孔(6)相配合的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所述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的数量、位置关系与钢珠安放孔(6)相匹配,所述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为圆柱体形状;所述下压模(2)上的钢珠安放孔(6)内安放有钢珠(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I)和下压模(2)的洛氏硬度为HRC56以上,所述钢珠(7)的洛氏硬度为HRC66以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模(2)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柱(9),所述上压模(I)的模压结合面上设有与定位柱(9)数量、位置、大小相对应的定位柱配合孔(8)。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的钢珠安放孔(6)在下压模(2)的模压结合面上呈矩阵排列布置;所有的工件圆凸台成型孔(5)在上压模(I)的模压结合面上也匹配呈矩阵排列布置。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I)在与其模压结合面相对的一侧设有上压模加强板(3)。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模(2)在与其模压结合面相对的一侧设有下压模加强板(4)。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珠辅助模压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模加强板(4)上设有若干个起吊装置(10)。
【文档编号】B21D22/04GK203565610SQ20132078372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蒲彩福, 梁强 申请人: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