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231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下模板的上方固定有下模,在上模板的下方固定有上模,上模包括与上模芯,上模芯外套装有上模套;在下模的上部外壁上设有一圈缺口,在上模套的内壁与下模缺口之间形成飞边预留腔,在下模的中心处设有下顶杆,在上模芯的中心处设有上顶杆。本发明利用设置在上模套内壁与下模缺口之间的飞边预留腔,解决了铁料不均匀和聊多模具不到位的问题;利用设置在上模芯正中心的上顶杆,可将工件压住在下模芯上实现脱模过程,避免了工件和模具因发生碰撞造成的损伤;利用设置在下模芯正中心的下顶杆,将工件顶出下模芯,实现一个锻压过程,相比传统模具,具有不抱模、易脱模、不拉伤的优点。
【专利说明】 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铝合金车轮采用锻造方式在国内开始于本世纪初,属于新型工艺技术。锻造铝合金车轮已广泛用于客车、挂车、油罐车、工程车、校车等车辆,但是现在锻造铝合金车轮的锻造模具在国内还处于成长阶段,现用传统终锻模具做成一体的,不便清理型腔和维修,在切料时经常发生切料不均匀和模具闭合不到位的问题;现有传统终锻模具开模过程为先起模后脱模,使工件容易发生和模具的碰撞,造成工件的损伤。同时,现用传统终锻模具废料严重、不易脱模、不便拆装和更换磨损件,锻造出来的产品缺料、机械性能差且产品合格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省料、便于装卸磨损件,避免工件易发生碰撞损伤,可提高产品机械性能的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其特点是: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下模板的上方通过下托板固定有下模,在上模板的下方通过上托板固定有上模,上模包括与下模正对设置的上模芯,上模芯外套装有与上托板固定相接的上模套,上模套的下部套装在下模外,在上模套的底部设有与下托板相接合的止口突台,在上模芯、上模套与下模之间形成密闭的锻压型腔;在下模的上部外壁上设有一圈缺口,在上模套的内壁与下模缺口之间形成飞边预留腔,在下模的中心处设有向上顶起工件的下顶杆,在上模芯的中心处设有向下顶出工件的上顶杆,在上顶杆的底部设有顶盘,在顶盘上设有用于确定工件中心孔直径的定位凸台。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下顶杆向下伸出下模板的一端设有顶升螺母I,在顶升螺母I与下模之间设有套装在下顶杆外的复位弹簧I。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上顶杆向上伸出上模板的一端设有顶升螺母II,在顶升螺母II与上模芯之间设有套装在上顶杆外的复位弹簧II。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下模板上设有与叉车配合运输的叉槽,叉槽对称分布有两组且每组分别设有两个。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设置在上模套内壁与下模缺口之间的飞边预留腔,解决了铁料不均匀和聊多模具不到位的问题;利用设置在上模芯正中心的上顶杆,可将工件压住在下模芯上,上模回程,实现脱模过程,避免了工件和模具因发生碰撞造成的损伤;利用设置在下模芯正中心的下顶杆,将工件顶出下模芯,实现一个锻压过程,相比传统模具,具有不抱模、易脱模、不拉伤的优点。本发明省料、便于装卸磨损件,可保证产品的机械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一种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包括上模板I和下模板13,在下模板13的上方通过下托板15固定有下模14,在上模板I的下方通过上托板2固定有上模,上模包括与下模14正对设置的上模芯3,上模芯3外套装有与上托板2固定相接的上模套8,上模套8的下部套装在下模14外,在上模套8的底部设有与下托板15相接合的止口突台,在上模芯3、上模套8与下模14之间形成密闭的锻压型腔;在下模14的上部外壁上设有一圈缺口,在上模套的内壁与下模缺口之间形成飞边预留腔16,在下模14的中心处设有向上顶起工件的下顶杆10,在上模芯3的中心处设有向下顶出工件的上顶杆6,在上顶杆的底部设有顶盘7,在顶盘7上设有用于确定工件中心孔直径的定位凸台。所述上模芯3和上模套8采用螺栓紧固在上模板I上,便于拆装和维护模具。将预锻后的工件放在下模处,锻造机将上模芯和上模套压制到位,压制完成后通过上顶杆将工件压住在下模上,上模回程,实现脱模,与传统终锻模具先起模后脱模相比,避免了工件与模具发生碰撞而造成的损伤;最后通过下顶杆将工件顶出下模。实现一个锻压过程。
[0011]所述下顶杆10向下伸出下模板13的一端设有顶升螺母I 11,在顶升螺母I 11与下模14之间设有套装在下顶杆10外的复位弹簧I 12 ;所述上顶杆6向上伸出上模板I的一端设有顶升螺母II 4,在顶升螺母II 4与上模芯3之间设有套装在上顶杆6外的复位弹簧II 5。在下模板上设有与叉车配合运输的叉槽9,叉槽9对称分布有两组且每组分别设有两个。
【权利要求】
1.一种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在下模板的上方通过下托板固定有下模,在上模板的下方通过上托板固定有上模,上模包括与下模正对设置的上模芯,上模芯外套装有与上托板固定相接的上模套,上模套的下部套装在下模夕卜,在上模套的底部设有与下托板相接合的止口突台,在上模芯、上模套与下模之间形成密闭的锻压型腔;在下模的上部外壁上设有一圈缺口,在上模套的内壁与下模缺口之间形成飞边预留腔,在下模的中心处设有向上顶起工件的下顶杆,在上模芯的中心处设有向下顶出工件的上顶杆,在上顶杆的底部设有顶盘,在顶盘上设有用于确定工件中心孔直径的定位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杆向下伸出下模板的一端设有顶升螺母I,在顶升螺母I与下模之间设有套装在下顶杆外的复位弹簧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杆向上伸出上模板的一端设有顶升螺母II,在顶升螺母II与上模芯之间设有套装在上顶杆外的复位弹簧I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终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下模板上设有与叉车配合运输的叉槽,叉槽对称分布有两组且每组分别设有两个。
【文档编号】B21J13/14GK103752752SQ20141003018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胡磊 申请人:连云港宝石精密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