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08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了,包括夹具体和接头,所述夹具体中心处开有一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中设置有一接头,所述接头上的凸台与夹具体阶梯通孔的阶梯面相接,另一端上安装有一涨胎,所述涨胎通过拉紧螺钉与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拉紧螺钉穿过接头并与一拉杆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夹紧度和精度都可以得到很好保证。
【专利说明】 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0002]车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业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工艺方法,它直接影响生产的效率、成本、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热性、高化学稳定性的难加工材料的应用日益增多,传统的车削技术难以胜任或根本无法实现对这些高强度、高硬度材料的加工,而只能采用磨削加工。由于超硬材料刀具的出现及数控机床等加工设备精度的提高,硬车削加工使之成为可能,并在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效益。通常所说的硬车削是指把淬硬钢(54?63HRC)的车削作为最终加工或精加工的工艺方法,实现以车代磨,无需使用切削液,保护了环境;一次装夹可完成多种表面的加工,金属切除率是普通磨削的3— 4倍,而消耗的能量仅为其I / 5。轴承内圈的加工目前加工过程繁琐,装夹不方便,且加工精度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夹紧度和精度都可以得到很好保证的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
[0004]本发明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包括夹具体和接头,所述夹具体中心处开有一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中设置有一接头,所述接头上的凸台与夹具体阶梯通孔的阶梯面相接,另一端上安装有一涨胎,所述涨胎通过拉紧螺钉与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拉紧螺钉穿过接头并与一拉杆相连。
[0005]优选地,涨胎内孔为具有一定斜度的内锥面,与涨胎相连的接头一端的外表面为外锥面,所述涨胎的内锥面与接头的外锥面相配合。
[0006]优选地,涨胎沿圆周方向开有均布的三道2mm宽的槽且设有锥度,涨胎的圆周面上也开有若干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拉簧。
[0007]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夹紧度和精度都可以得到很好保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涨胎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图2的左视图。
[0011 ] 附图标记:1-夹具体,2-接头,3-涨胎,4-拉簧,5-拉紧螺钉,6-拉杆,7_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包括夹具体I和接头2,所述夹具体I中心处开有一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中设置有一接头2,所述接头2上的凸台与夹具体I阶梯通孔的阶梯面相接,另一端上安装有一涨胎3,所述涨胎3通过拉紧螺钉5与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拉紧螺钉5穿过接头2并与一拉杆6相连。涨胎3内孔为具有一定斜度的内锥面,与涨胎3相连的接头2 —端的外表面为外锥面,所述涨胎3的内锥面与接头2的外锥面相配合。涨胎3沿圆周方向开有均布的三道2mm宽的槽且设有锥度,涨胎的圆周面上也开有若干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拉簧4。
[0013]使用时,油缸或者气缸与拉杆6相连,拉动拉杆6向左运动,带动拉紧螺钉5向左运动,涨胎3也向左运动,压向接头2的外锥面,使涨胎3张开,从而卡紧工件7内径,并依靠工件7的端面使工件7轴向定位,待加工完毕后,拉紧螺钉5随拉杆6往右移动时,涨胎3在拉簧4的作用下径向收拢,夹具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即可取下工件7。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包括夹具体(I)和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体(I)中心处开有一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中设置有一接头(2),所述接头(2)上的凸台与夹具体(I)阶梯通孔的阶梯面相接,另一端上安装有一涨胎(3),所述涨胎(3)通过拉紧螺钉(5)与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拉紧螺钉(5)穿过接头(2)并与一拉杆(6)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涨胎(3)内孔为具有一定斜度的内锥面,与涨胎(3)相连的接头(2) —端的外表面为外锥面,所述涨胎(3)的内锥面与接头(2)的外锥面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轴承内圈硬车削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涨胎(3)沿圆周方向开有均布的三道2mm宽的槽且设有锥度,涨胎的圆周面上也开有若干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拉簧(4 )。
【文档编号】B23B31/40GK104400050SQ201410552030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张淑芬 申请人: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