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11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静模(1)上的工件安装块(8)具有设定形状,用作安放工件,其上面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凸条(9);优力胶条(16)用于折弯时插入工件空腔(04)充作芯棒;上模板(4)下面经氮气弹簧(17)固定连接的工件压块(18)用于压住工件;动模(2)上模板(4)下面的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用于驱动左滑块(10)、右滑块(11)合拢完成工件水平方向变形,上模板(4)下面的接触面形状与工件的相应表面相配的压模块(21)用于完成工件竖直方向变形;工件一次安放即能完成异向二次折弯,作业效率高;由于折弯时有优力胶条(16)充作芯棒,工件折弯平滑,加工质量好。
【专利说明】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C柱,是指小汽车的左右两侧门框的后立柱,一般随侧围及B柱呈弧形,目前 一般系金属带料经连续滚压而成,弧形也在滚压切断前形成。有些车型因车辆外观设计及 自身安装,需要将其B柱下端再进行异向二次折弯。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某一款小汽 车的左侧C柱01,其由金属带料经连续滚压形成,具有一外露边02、加强圈03、连接部05, 加强圈03内部形成空腔04,外露边02的其中一边与连接部05形成的凹槽06为车门玻璃 安装位置;图中X方向为车横向,即车门内外方向,其箭头所指为左外侧;图中Y方向为车 纵向,即车前后方向,其箭头所指为车前方;该左侧C柱1整体经滚压后X方向已经呈弧形, 但其下端在X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折弯;另外,其下端在Y方向也需要折弯,即在车纵向稍向 前折弯。但现有技术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现成技术方案,也未见有解决类似技术问题的方 案报道。
[0003] 本实用新型正是解决此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人:基于为了解决上述汽车C柱的异向二次折弯难题,进行深 入研究与设计,进而获得本实用新型成果,以利为更多的类似技术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 案。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汽车C柱异向二 次折弯冲压模具。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种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包括静模(1)与动模(2),静模(1)包括下 模板(3),动模(2)包括上模板(4),下模板(3)与上模板(4)之间设置冲压弹簧(5)、导柱 (6A)、导套(6B)及限位柱(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上面固定设置工件安装块(8), 该工件安装块(8)上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凸条(9),该凸条(9)的后端部向下倾斜, 该凸条(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 的后端部均按设定要求向左或向右倾斜,该凸条(9)的后端部也随其向左或向右倾斜,左 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下面分别设置横向凹槽(12),下模板(3)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 置供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滑动的横向导轨(13),左滑块(10)的左端与右滑块(11) 的右端分别设置倒角斜面(14),左滑块(10)与工件安装块(8)之间、右滑块(11)与工件 安装块(8)之间均设置复位弹簧(15);所述工件安装块(8)在其靠后位置还设置用于折弯 时插入工件空腔(04)充作芯棒的优力胶条(16),该优力胶条(16)后端可绕转地固定在下 模板(3)上;所述上模板(4)下面设置氮气弹簧(17),氮气弹簧(17)下面固定连接工件压 块(18),该工件压块(18)与工件相接触的接触面形状与工件的相应表面相配,所述上模板 (4)下面还在工件压块(18)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设置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 左侧砖形块(19)的内侧与右侧砖形块(20)的内侧位置分别与左滑块(10)、右滑块(11)的 倒角斜面(14)位置相对应,该上模板(4)下面还在工件压块(18)后面位置固定设置压模 块(21),该压模块(21)与工件相接触的接触面形状与工件的相应表面相配。
[0008]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板(3)后方居中位置设置凹形块(22),该凹形块(22)凹形 缺口处设置销轴(23),在该销轴(23)上套装转块(24),所述优力胶条(16)插装在该转块 (24)上,所述优力胶条(16)的端部以倒角或倒圆角的方式,成为便于工件空腔套入的锥度 端。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的各自内侧下端呈倒圆角或 倒角。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左滑块(1〇)的左侧与右滑块(11)的右侧分别设置左挡块(25)与 右挡块(26);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均在其横向凹槽(12)的两侧开设盲孔(27),所述 复位弹簧(15)的一端插装于所述盲孔(27)。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左滑块(1〇)的两侧与右滑块(11)的两侧均设置侧凹槽(12A),下 模板(3)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固定块(12B),各固定块(12B)上设置供左滑块(10)与右 滑块(11)滑动的侧导轨(12C)。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氮气弹簧(17)为2个,呈内外排列布置。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压模块(21)与工件相接触的主要部分设置成镶块(21B);所述压 模块(21)包括本体(21A)与镶块(21B)。
[0014] 作为优选,在所述下模板(3)前方设置工件搁置板(28),该工件搁置板(28)上同 样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前凸条(29)。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搁置板(28)的前端设置用于工件纵向限位的活动挡块(30)。 [0016] 一种汽车C柱的异向二次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压力机并装上如上所述的 冲压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0017] 步骤一、将车门柱板工件放置在冲压模具的工件安装块(8)上,使所述工件安装 块(8)上的凸条(9)嵌入工件凹槽(06),并使所述优力胶条(16)插入汽车C柱的工件空腔 (04);
[0018] 步骤二、由压力机带动包括上模板(4)的动模(2)持续向下移动,工件压块(18) 首先触碰到该汽车C柱工件,并在氮气弹簧(17)持续作用下在本步骤始终压住该工件;接 着,左侧砖形块(19)的内侧与右侧砖形块(20)的内侧触碰到左滑块(10)、右滑块(11)的 倒角斜面(14),迫使其均向工件移动,进而迫使工件后端部随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 后端部向左或向右倾斜的形状,按设定要求向左或向右折弯;再接着,压模块(21)触碰到 工件后端部,压迫工件后端部随向下倾斜的凸条(9)的后端部向下折弯,直至压力机到达 下止点,冲压模具完全合模;
[0019] 步骤三、由压力机带动包括上模板(4)的动模(2)向上移动,压模块(21)首先离 开工件;接着,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离开失去对左滑块(10)、右滑块(11)的 倒角斜面(14)的作用,左滑块(10)、右滑块(11)各自在其复位弹簧(15)作用下复位;再 接着,工件压块(18)也离开该工件;从而取下工件。
[0020]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静模(1)上的工件安装块(8) 具有设定形状,用作安放工件,其上面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凸条(9);优力胶条(16) 用于折弯时插入工件空腔(04)充作芯棒;上模板(4)下面经氮气弹簧(17)固定连接的 工件压块(18)用于压住工件;动模(2)上模板(4)下面的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
[20] 用于驱动左滑块(10)、右滑块(11)合拢完成工件水平方向变形,上模板(4)下面的接 触面形状与工件的相应表面相配的压模块(21)用于完成工件坚直方向变形;工件一次安 放即能完成异向二次折弯,作业效率高;由于折弯时有优力胶条(16)插入工件空腔(04)充 作芯棒,工件折弯平滑,加工质量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作为本实用新型工件的一款小汽车的左侧C柱01在车上安装状态的立体 示意图;
[0022] 图2为该左侧C柱01在其模具上放置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3为该左侧C柱01的断面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不设工件搁置板28的冲压模具的静模立体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工件搁置板28的冲压模具的静模立体示意图;
[0026] 图6为图4隐藏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静模立体示意图;
[0027] 图7为设有工件搁置板28的冲压模具的静模放置工件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8] 图8为左滑块10组件立体示意图;
[0029] 图9为右滑块11组件立体示意图;
[0030] 图10为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在一起状态立体示意图;
[0031] 图11为工件安装块8立体示意图;
[0032] 图12为优力胶条16与凹形块22组件立体示意图;
[0033]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的动模正面仰视立体示意图;
[0034] 图14为工件压块18立体示意图;
[0035] 图15为工件压块18组件立体示意图;
[0036]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的动模背面仰视立体示意图;
[0037] 图17为压模块21立体及其分解立体示意图;
[0038]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工件压块18刚压住工件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39]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刚合拢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40]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冲压模具完全合模状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以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款小汽车的左侧C柱01为工件例子详细说明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如图1、图2、图3所示为一款小汽车的左侧C柱01,其由金属带料经连续滚压形 成,具有一外露边02、加强圈03、连接部05,加强圈03内部形成空腔04,外露边02的其中 一边与连接部05形成凹槽06为车门玻璃安装位置;图中X方向为车横向,即车门内外方 向,其箭头所指为左外侧;图中Y方向为车纵向,即车前后方向,其箭头所指为车前方;该左 侧C柱1整体经滚压后X方向已经呈弧形,但其下端在X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折弯;另外,其 下端在Y方向也需要折弯,即在车纵向稍向前折弯。
[0043] 一种冲压模具,可用于如图1、图2、图3所示汽车C柱的异向二次折弯,该冲压模 具整体如图18或图19或图20所示,包括静模1与动模2。静模1如图4或图5所示,包括 下模板3 ;动模2如图13或图16所示,包括上模板4 ;下模板3与上模板4之间设置冲压弹 簧5、导柱6Α、导套6Β及限位柱7。静模1装上左侧C柱01工件后如图7所示。
[0044] 如图4所示,下模板3上面固定设置工件安装块8,该工件安装块8上设置供工件 凹槽06嵌入的凸条9,如图11所示,该凸条9的后端部向下倾斜,该凸条9的左右两侧分别 设置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后端部均按设定要求向左或向右倾 斜,该凸条9的后端部也随其向左或向右倾斜,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下面分别设置横向 凹槽12,下模板3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供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滑动的横向导轨13,可 详见图10 ;左滑块10的左端与右滑块11的右端分别设置倒角斜面14,可详见图10 ;左滑 块10与工件安装块8之间、右滑块11与工件安装块8之间均设置复位弹簧15,如图6或图 8、图9所示;进一步地,为保障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滑动稳定自如,左滑块10的两侧与 右滑块11的两侧还均可设置侧凹槽12Α,下模板3上的相应位置可分别设置固定块12Β,各 固定块12Β上设置供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滑动的侧导轨12C,如图4或图8、图9所示。
[0045] 如图4所示,工件安装块8在其靠后位置还设置用于折弯时插入工件空腔04充作 芯棒的优力胶条16,该优力胶条16后端可绕转地固定在下模板3上;上模板4下面设置氮 气弹簧17 ;该氮气弹簧17可设置2个,呈内外排列布置,如图15所示。氮气弹簧17下面 固定连接工件压块18,该工件压块18如图14所示,其与工件相接触的接触面形状与工件的 相应表面相配。
[0046] 如图13、图16所示,上模板4下面还在工件压块18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设置左侧砖 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左侧砖形块19的内侧与右侧砖形块20的内侧位置分别与左滑块 10、右滑块11的倒角斜面14位置相对应,如图18所示;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的 各自内侧下端适合呈倒圆角或倒角;并且,左滑块10的左侧与右滑块11的右侧可分别设置 左挡块25与右挡块26 ;左侧砖形块19的内侧与右侧砖形块20的外侧下端最好也呈倒圆 角或倒角,左挡块25与右挡块26的内侧最好也呈倒圆角或倒角。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 均在其横向凹槽12的两侧开设盲孔27,复位弹簧15的一端插装于盲孔27,如图8、图9所 /_J、1 〇
[0047] 如图16、图17所示,该上模板4下面还在工件压块18后面位置固定设置压模块 21,该压模块21与工件相接触的接触面形状也与工件的相应表面相配。由于冲压模具在工 作时压模块21与工件相接触的主要部分与工件接触频繁,容易磨损直至损坏,所以最好将 压模块21与工件相接触的主要部分设置成镶块21B ;这样,当其损坏时,只要更换镶块21B 即可;这样,压模块21可设计成包括本体21A与镶块21B二部分,详见图17。
[0048] 该优力胶条16的设置可采用如下方案,如图12所示,在下模板3后方居中位置设 置凹形块22,该凹形块22凹形缺口处设置销轴23,在该销轴23上套装转块24,优力胶条 16插装在该转块24上,优力胶条16的端部以倒角或倒圆角的方式,成为便于工件空腔套入 的锥度端。
[0049] 另外,如果工件放置在静模1的工件安装块8上,其长度超出下模板3较长距离, 可能造成工件搁置不稳,则可在下模板3前方设置工件搁置板28,该工件搁置板28上同样 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前凸条29,如图5、图7所示。还可工件搁置板28的前端设置用 于工件纵向限位的活动挡块30。
[0050] 将如上所述的冲压模具安装至压力机上,即可用来对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汽车 C柱的异向二次折弯加工,冲压模具的动模2在压力机动力牵引下上下移动,与静模1 一起 形成合模与开模,具体包括如下动作步骤:
[0051] 步骤一、将该C柱工件放置在冲压模具的工件安装块8上,使工件安装块8上的凸 条9嵌入工件凹槽06,并使优力胶条16插入汽车C柱的工件空腔04,如图7所示。
[0052] 步骤二、由压力机带动包括上模板4的动模2持续向下移动,工件压块18首先触 碰到该汽车C柱工件,如图18所示,并在氮气弹簧17持续作用下在本步骤始终压住该工 件;接着,左侧砖形块19的内侧与右侧砖形块20的内侧触碰到左滑块10、右滑块11的倒 角斜面14,如图19所示,迫使其均向工件移动,进而迫使工件后端部随左滑块10与右滑块 11的后端部向左或向右倾斜的形状,按设定要求向左或向右折弯;再接着,压模块21触碰 到工件后端部,压迫工件后端部随向下倾斜的凸条9的后端部向下折弯,直至压力机到达 下止点,压模块21下行至下终点,冲压模具完全合模,如图20所示。
[0053] 步骤三、由压力机带动包括上模板4的动模2向上移动,压模块21首先离开工件; 接着,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离开失去对左滑块10、右滑块11的倒角斜面14的作 用,左滑块10、右滑块11各自在其复位弹簧15作用下复位;再接着,工件压块18也离开该 工件;从而取下工件。
[0054] 另外,本申请文件中左、右、前、后等所称方位,仅相对本专利申请图的表示便于表 述而言,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 一种汽车C柱异向二次折弯冲压模具,包括静模(1)与动模(2),静模(1)包括下 模板(3),动模(2)包括上模板(4),下模板(3)与上模板(4)之间设置冲压弹簧(5)、导柱 (6A)、导套(6B)及限位柱(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上面固定设置工件安装块(8), 该工件安装块(8)上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凸条(9),该凸条(9)的后端部向下倾斜, 该凸条(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 的后端部均按设定要求向左或向右倾斜,该凸条(9)的后端部也随其向左或向右倾斜,左 滑块(10)与右滑块(11)的下面分别设置横向凹槽(12),下模板(3)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 置供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滑动的横向导轨(13),左滑块(10)的左端与右滑块(11) 的右端分别设置倒角斜面(14),左滑块(10)与工件安装块(8)之间、右滑块(11)与工件 安装块(8)之间均设置复位弹簧(15);所述工件安装块(8)在其靠后位置还设置用于折弯 时插入工件空腔(04)充作芯棒的优力胶条(16),该优力胶条(16)后端可绕转地固定在下 模板(3)上;所述上模板(4)下面设置氮气弹簧(17),氮气弹簧(17)下面固定连接工件压 块(18),该工件压块(18)与工件相接触的接触面形状与工件的相应表面相配,所述上模板 (4)下面还在工件压块(18)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设置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20), 左侧砖形块(19)的内侧与右侧砖形块(20)的内侧位置分别与左滑块(10)、右滑块(11)的 倒角斜面(14)位置相对应,该上模板(4)下面还在工件压块(18)后面位置固定设置压模 块(21),该压模块(21)与工件相接触的接触面形状与工件的相应表面相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3)后方居中位置设置凹形 块(22),该凹形块(22)凹形缺口处设置销轴(23),在该销轴(23)上套装转块(24),所述优 力胶条(16)插装在该转块(24)上,所述优力胶条(16)的端部以倒角或倒圆角的方式,成 为便于工件空腔套入的锥度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砖形块(19)与右侧砖形块 (20)的各自内侧下端呈倒圆角或倒角。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块(10)的左侧与右滑块(11) 的右侧分别设置左挡块(25)与右挡块(26);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均在其横向凹槽 (12)的两侧开设盲孔(27),所述复位弹簧(15)的一端插装于所述盲孔(27)。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块(10)的两侧与右滑块(11) 的两侧均设置侧凹槽(12A),下模板(3)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固定块(12B),各固定块 (12B)上设置供左滑块(10)与右滑块(11)滑动的侧导轨(12C)。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弹簧(17)为2个,呈内外排列 布置。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块(21)与工件相接触的主要 部分设置成镶块(21B);所述压模块(21)包括本体(21A)与镶块(21B)。
8.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板(3)前方设置 工件搁置板(28),该工件搁置板(28)上同样设置供工件凹槽(06)嵌入的前凸条(29)。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搁置板(28)的前端设置用于 工件纵向限位的活动挡块(30)。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830551SQ20142016538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杜善江, 金仁国 申请人: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