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悬架臂镗加工定位装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4700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悬架臂镗加工定位装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悬架臂镗加工定位装夹装置,用以对上悬架臂在镗加工前进行精确定位,以保证加工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基座及用以定位上悬架臂的待加工孔位的第一定位组件和用以定位上悬架臂的中部孔位的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一定位螺母和定位套,所述第一阶梯轴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套设有第一定位螺母和定位套;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于第一定位组件一侧,包括第二阶梯轴、第一定位压板及第一螺栓,所述第二阶梯轴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所述第一定位压板。
【专利说明】一种上悬架臂镗加工定位装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悬架臂镗加工定位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上悬架臂为汽车内部的重要零件,呈拐臂形状,加工的工艺安排为先铣工艺基准面,将工件放置在等高垫铁上压紧,镗工件上的三处通孔及一侧的端面,然后利用已镗的孔和端面定位,镗另一面的沉孔、端面、倒角和螺纹底孔。因此需要一种定位装夹装置,利用已镗的孔和端面将上悬架臂定位装夹在卧式镗床的工作台上,以方便对其进行镗加工,保证零件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悬架臂镗加工定位装夹装置,用以对上悬架臂在镗加工前进行精确定位,以保证加工质量。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基座及用以定位上悬架臂的待加工孔位的第一定位组件和用以定位上悬架臂的中部孔位的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一定位螺母和定位套,所述第一阶梯轴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套设有第一定位螺母和定位套;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于第一定位组件一侧,包括第二阶梯轴、第一定位压板及第一螺栓,所述第二阶梯轴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所述第一定位压板。
[0005]为提高对待加工零件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本装置采用了以下优选方案:
[0006]所述基座为L形板状结构,所述基座的一侧板上设有与镗床配合的定位孔,另一侧板上设置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
[0007]所述基座上第一定位组件所在的侧板顶端还设有吊环螺钉。
[0008]所述定位套横截面为梭形结构,固定于第一阶梯轴顶端,所述定位套下方的轴为螺纹轴,所述第一定位螺母设于所述螺纹轴上。
[0009]所述定位套轴向高度小于所述上悬架臂待加工孔位的轴向高度;所述定位套两尖端之间的距离等于上悬架臂待加工孔位的最小内径;所述定位套两尖端的连线垂直于上悬架臂的延伸方向。
[0010]所述定位装夹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二定位组件一侧用以定位上悬架臂端部孔位的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二螺栓及套设于第二螺栓上的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所述下定位套套设于第二螺栓中部,上定位套套设于第二螺栓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定位套外还套设有第二定位压板。
[0011]所述定位装夹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的压板定位组件,所述压板定位组件由支撑杆、螺杆、螺母和第三定位压板组成。
[0012]所述支撑杆和螺杆均与基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位于支撑杆和第一定位组件之间,所述螺母套设于螺杆顶端,所述第三定位压板中部设有长孔,所述第三定位压板通过长孔套设于所述螺母下方的螺杆上,尾部置于支撑杆顶端,前端延伸至上悬架臂靠近待加工孔位外侧的折肩处。
[0013]所述压板定位组件为两组,以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中心连线为轴线对称分布。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实用新型专利适用于上悬架臂在卧式镗床上加工前的定位装夹工序,保证定位的稳定性以及镗加工的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0016]2、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定位准确,装夹可靠。
[0017]3、由于该装置中第二定位组件采用圆周定位的方式,为防止上悬架臂在加工过程中的误差,第一定位组件的定位套采用梭形结构,避免因再次使用圆周定位而无法准确定位的情况。
[0018]4、在本装置的基座上方设有两个吊环螺钉,便于本装置的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上悬架臂主视图的剖面图。
[002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22]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3]图5为上悬架臂安装在本定位装置上的俯视图。
[0024]图6为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第一定位组件的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压板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压板定位组件中第三定位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第三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前,先对上悬架臂做简单介绍。
[0031]上悬架臂为汽车内部的重要零件,呈拐臂形状,如图1和图2所示,上悬架臂I上设有三个孔位,包括待加工孔位11、中部孔位12和端部孔位13。
[0032]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33]如图3至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基座2及用以定位上悬架臂I的待加工孔位11的第一定位组件4和用以定位上悬架臂I的中部孔位12的第二定位组件6 ;第一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阶梯轴41、第一定位螺母42和定位套43,第一阶梯轴41 一端固定于基座2上,另一端套设第一定位螺母42和定位套43 ;第二定位组件6设于第一定位组件4的一侧,包括第二阶梯轴61、第一定位压板62及第一螺栓63,第二阶梯轴61 —端固定于基座2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63固定第一定位压板62。
[0034]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为L形板状结构,一侧板上设有与镗床配合的定位孔21,另一侧板上设置第一定位组件4和第二定位组件6。
[0035]为了使本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更加方便,在基座2上第一定位组件4所在的侧板顶端还设有吊环螺钉3。
[0036]如图7所示,定位套43横截面为梭形结构,固定于第一阶梯轴41顶端,定位套43下方的轴为螺纹轴,第一定位螺母42设于螺纹轴上。定位套43轴向高度小于上悬架臂待加工孔位11的轴向高度;定位套43两尖端之间的距离等于上悬架臂I待加工孔位11的最小内径;定位套43两尖端的连线垂直于上悬架臂I的延伸方向。
[0037]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装夹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二定位组件6 —侧用以定位上悬架臂I端部孔位13的第三定位组件7,第三定位组件7包括第二螺栓71及套设于第二螺栓71上的上定位套74和下定位套72,下定位套72套设于第二螺栓71中部,上定位套74套设于第二螺栓71顶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定位套74外还套设有第二定位压板73。
[0038]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装夹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定位组件4和第二定位组件6之间的压板定位组件5,压板定位组件5由支撑杆52、螺杆51、螺母54和第三定位压板53组成。支撑杆52和螺杆51均与基座2通过螺纹连接,螺杆51位于支撑杆52和第一定位组件4之间,螺母54套设于螺杆51顶端,第三定位压板53中部设有长孔55,第三定位压板53通过长孔55套设于螺母54下方的螺杆51上,尾部置于支撑杆52顶端,前端延伸至上悬架臂I靠近待加工孔位11外侧的折肩14处。
[0039]在本实施例中,为达到更好的定位效果,压板定位组件5为两组,以第一定位组件4和第二定位组件6的中心连线为轴线对称分布。
[0040]以下描述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按照如图3和图4所示装配本定位装置,然后将待加工的上悬架臂I的中部孔位12套设于第二定位组件6的第二阶梯轴61上,代加工孔位11套设于定位套43上,同时旋转第一定位螺母42,使第一定位螺母42上端面紧贴上悬架臂I的下端面;端部孔位13套设于第三定位组件7的上定位套74和下定位套72之间,然后拧紧第一螺栓63和上定位套74,使上悬架臂I固定。
[0041]然后调整压板定位组件5的螺杆51和支撑杆52,使螺杆51顶端的第三定位压板53的前端置于上悬架臂I的代加工孔位11外侧的折肩14处,旋转螺母54,同时调整支撑杆52的高度,使第三定位压板53的前端压在上悬架臂I的折肩14处。以此完成对上悬架臂I的定位装夹。
[0042]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定位组件4中采用梭形结构的定位套而不是采用柱形结构的定位套主要是考虑到上悬架臂I的待加工孔位11和中部孔位12在加工时存在加工误差,如果同时采用圆周定位,上悬架臂I可能无法同时与第一定位组件4和第二定位组件6配合安装。而采用梭形结构的定位套43在对上悬架臂I的待加工孔位11定位时,只有梭形结构的两个尖端与待加工孔位11内壁接触,而且梭形结构两尖端的连线与上悬架臂I的延伸方向垂直,因此也就避免了加工误差带来的无法定位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上悬架臂镗加工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及, 用以定位上悬架臂的待加工孔位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一定位螺母和定位套,所述第一阶梯轴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套设有第一定位螺母和定位套; 用以定位上悬架臂的中部孔位的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于第一定位组件一侧,包括第二阶梯轴、第一定位压板及第一螺栓,所述第二阶梯轴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所述第一定位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L形板状结构,所述基座的一侧板上设有与镗床配合的定位孔,另一侧板上设置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第一定位组件所在的侧板顶端还设有吊环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横截面为梭形结构,固定于第一阶梯轴顶端,所述定位套下方的轴为螺纹轴,所述第一定位螺母设于所述螺纹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轴向高度小于所述上悬架臂待加工孔位的轴向高度;所述定位套两尖端之间的距离等于上悬架臂待加工孔位的最小内径;所述定位套两尖端的连线垂直于上悬架臂的延伸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夹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二定位组件一侧用以定位上悬架臂端部孔位的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二螺栓及套设于第二螺栓上的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所述下定位套套设于第二螺栓中部,上定位套套设于第二螺栓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定位套外还套设有第二定位压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夹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的压板定位组件,所述压板定位组件由支撑杆、螺杆、螺母和第三定位压板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螺杆均与基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位于支撑杆和第一定位组件之间,所述螺母套设于螺杆顶端,所述第三定位压板中部设有长孔,所述第三定位压板通过长孔套设于所述螺母下方的螺杆上,尾部置于支撑杆顶端,前端延伸至上悬架臂靠近待加工孔位外侧的折肩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定位组件为两组,以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中心连线为轴线对称分布。
【文档编号】B23Q3/06GK204053557SQ201420381863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1日
【发明者】刘伟, 范智勇, 罗添宇, 杨小兵 申请人: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