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524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属于金属成型【技术领域】。它包括传送机构、矫直机构、限位机构,传送机构的左右两个传送组件的上辊轴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上支板之间,下辊轴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下支板之间,上支板和下支板都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两侧,矫直机构的上矫直辊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上矫直支板之间,下矫直辊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下矫直支板之间,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交错设置,上矫直支板和下矫直支板都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两侧,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支座、限位滚轮,限位支座可前后滑动设置导向辊上,限位滚轮可转动设置在滚轮支座上,限位调整丝杆和限位支座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金属板材平稳传送,避免在传送过程中滑动偏移。
【专利说明】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金属成型方式包括冷凝成型、焊接成型、塑性成型等方式。金属凝固成型习惯上称为铸造,铸造是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铸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方法。金属焊接成型工艺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金属材料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成形方法,通常分类是熔焊、压焊、钎焊。金属塑性成型是利用金属材料所具有的塑性变形能力,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预期的塑性变形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其工艺常可分为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滚压、压制等。滚压成型工艺主要是靠材料的塑性移动滚压加工成各种形状复杂的轴杆、阀门芯和特殊紧固件等产品。滚压变形是线接触,连续逐步地进行,所需变形力较小,一个行程可生产一个或几个工件。滚压成型工艺和切削、磨削工艺相比,它不仅生产效率高、节约材料,而且产品强度高、质量稳定,这种工艺特别适于加工的特长短难于切削的工件,尤其对年产上百万件大批量的产品,采用滚压成型工艺最为有利,经济效益也最为可观。在金属滚压成型过程中,金属板材需要连续地传送到滚压成型机构下进行滚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金属板材传送装置传送不平稳,金属板材易在传送过程中滑动发生偏移,严重影响滚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实现金属板材平稳传送,避免在传送过程中滑动偏移。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包括底座、机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传送机构、矫直机构、限位机构,所述机架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并位于前后两侧,所述传送机构、矫直机构、限位机构都设置于机架内,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左右两个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上辊轴、下辊轴、上支板、下支板,所述上辊轴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上支板之间,所述下辊轴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下支板之间,所述上支板和下支板都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两侦牝所述上支板位于下支板的上方,所述下支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下支承组件,所述上支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第一调节螺母、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调节螺栓下端连接于上支板,所述调节螺栓和第一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的下端面紧贴第一调节板的上端面,所述矫直机构设置于左右两个传送组件之间,所述矫直机构包括上矫直辊、下矫直辊、上矫直支板、下矫直支板,所述上矫直辊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上矫直支板之间,所述下矫直辊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下矫直支板之间,所述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交错设置,所述上矫直支板和下矫直支板都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两侧,所述上矫直支板位于下矫直支板的上方,所述下矫直支板和底座之间也设置有下支承组件,所述上矫直支板上方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丝杆、第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也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调节丝杆下端连接于上矫直支板,所述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的下端面紧贴第二调节板的上端面,所述传送机构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支座、限位滚轮、滚轮支座、导向辊、限位调整丝杆、手轮,所述导向辊水平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两侧之间,所述限位支座可前后滑动设置导向辊上,所述滚轮支座垂直安装在限位支座上,所述限位滚轮可转动设置在滚轮支座上,两根限位调整丝杆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两端,所述限位调整丝杆和限位支座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调整丝杆的外侧设置有手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承组件包括螺母套、支承螺栓、支承螺母,所述螺母套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支承螺栓螺纹连接于螺母套,所述支承螺栓的上端分别顶在下支板和下矫直支板的下端面,所述支承螺栓上螺纹连接有支承螺母。
[0007]进一步地,所述矫直机构的右侧还设置有计米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辊数量为两根,并且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
[0009]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传送机构实现对金属板材的连续输送,限位机构保证了板材在传送过程中不发生滑动平移,矫直机构实现了金属板材在传送的过程中实现矫直,有利于后续的滚压成型。第一调节组件能实现对上辊轴和下辊轴之间间隙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对不同厚度的金属板材的传送。下支承组件有效实现了对下支板和下矫直支板的支承,保证了金属板材平稳传送和矫直。通过第二调节组件的调整,能实现对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相对位置的调试,有利于准确控制矫直效果。矫直机构的右侧还设置有计米器,用于对传送的金属板材的长度进行计数。通过转动手轮,限位支座可沿着导向辊前后运动,从而实现限位滚轮距离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金属板材。本实用新型实现金属板材平稳传送,避免在传送过程中滑动偏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图A。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图B。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的俯视图。
[0014]图中:1.底座,2.机架,3.传送机构,4.矫直机构,5.限位机构,6.传送组件,7.上辊轴,8.下辊轴,9.上支板,10.下支板,11.下支承组件,12.第一调节组件,13.调节螺栓,
14.第一调节螺母,15.第一调节板,16.上矫直辊,17.下矫直辊,18.上矫直支板,19.下矫直支板,20.第二调节组件,21.调节丝杆,22.第二调节螺母,23.第二调节板,24.限位支座,25.限位滚轮,26.滚轮支座,27.导向辊,28.限位调整丝杆,29.手轮,30.螺母套,31.支承螺栓,32.支承螺母,33.计米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6]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不,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包括底座1、机架2、传送机构3、矫直机构4、限位机构5,传送机构3实现对金属板材的连续输送,限位机构5保证了板材在传送过程中不发生滑动平移,矫直机构4实现了金属板材在传送的过程中实现矫直,有利于后续的滚压成型。所述机架2设置在底座I的上方,并位于前后两侧,所述传送机构
3、矫直机构4、限位机构5都设置于机架2内。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左右两个传送组件6,所述传送组件6包括上辊轴7、下辊轴8、上支板9、下支板10,所述上辊轴7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上支板9之间,所述下辊轴8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下支板10之间,所述上支板9和下支板10都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机架2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支板9位于下支板10的上方,所述下支板10和底座I之间设置有下支承组件11,所述上支板9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12,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2包括调节螺栓13、第一调节螺母14、第一调节板15,所述第一调节板15固定在机架2上,所述调节螺栓13下端连接于上支板9,所述调节螺栓13和第一调节螺母1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母14的下端面紧贴第一调节板15的上端面,第一调节组件12能实现对上辊轴7和下辊轴8之间间隙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对不同厚度的金属板材的传送。所述矫直机构4设置于左右两个传送组件6之间,所述矫直机构4包括上矫直辊16、下矫直辊17、上矫直支板18、下矫直支板19,所述上矫直辊16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上矫直支板18之间,所述下矫直辊17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下矫直支板19之间,所述上矫直辊16和下矫直辊17交错设置,所述上矫直支板18和下矫直支板19都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机架2的前后两侧,所述上矫直支板18位于下矫直支板19的上方,所述下矫直支板19和底座I之间也设置有下支承组件11,所述下支承组件11包括螺母套30、支承螺栓31、支承螺母32,所述螺母套30下端固定在底座I上,所述支承螺栓31螺纹连接于螺母套30,所述支承螺栓31的上端分别顶在下支板10和下矫直支板19的下端面,所述支承螺栓31上螺纹连接有支承螺母32。下支承组件11有效实现了对下支板10和下矫直支板19的支承,保证了金属板材平稳传送和矫直。所述上矫直支板18上方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20,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0包括调节丝杆21、第二调节螺母22、第二调节板23,所述第二调节板23也固定在机架2上,所述调节丝杆21下端连接于上矫直支板18,所述调节丝杆21和第二调节螺母2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母22的下端面紧贴第二调节板23的上端面,通过第二调节组件20的调整,能实现对上矫直辊16和下矫直辊17相对位置的调试,有利于准确控制矫直效果。所述矫直机构4的右侧还设置有计米器33,用于对传送的金属板材的长度进行计数。所述传送机构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机构5,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限位支座24、限位滚轮25、滚轮支座26、导向辊27、限位调整丝杆28、手轮29,所述导向辊27水平设置在机架2前后两侧之间,导向辊27数量为两根,并且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保证限位支座24在前后方向平稳移动。所述限位支座24可前后滑动设置导向辊27上,所述滚轮支座26垂直安装在限位支座24上,所述限位滚轮25可转动设置在滚轮支座26上,两根限位调整丝杆28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机架2两端,所述限位调整丝杆28和限位支座24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调整丝杆28的外侧设置有手轮29。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使用时,金属板材在上辊轴7和下辊轴8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左端的限位滚轮25、左端的传送组件6、矫直机构4、右端的传送组件6和右端的限位滚轮25,进入滚压成型机构。传送过程中,金属板材卡在两侧的限位滚轮25之间,限位滚轮25保证金属板材不滑动、不偏移。金属板材在经过矫直机构4时,金属板材在上矫直辊16和下矫直辊17的作用下实现矫直,有利于后续的滚压成型。通过转动手轮29,限位支座24可沿着导向辊27前后运动,从而实现限位滚轮25距离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金属板材。本实用新型实现金属板材平稳传送,避免在传送过程中滑动偏移。
[0018]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包括底座、机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传送机构、矫直机构、限位机构,所述机架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并位于前后两侧,所述传送机构、矫直机构、限位机构都设置于机架内,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左右两个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上辊轴、下辊轴、上支板、下支板,所述上辊轴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上支板之间,所述下辊轴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下支板之间,所述上支板和下支板都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支板位于下支板的上方,所述下支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下支承组件,所述上支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第一调节螺母、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调节螺栓下端连接于上支板,所述调节螺栓和第一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的下端面紧贴第一调节板的上端面,所述矫直机构设置于左右两个传送组件之间,所述矫直机构包括上矫直辊、下矫直辊、上矫直支板、下矫直支板,所述上矫直辊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上矫直支板之间,所述下矫直辊可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个下矫直支板之间,所述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交错设置,所述上矫直支板和下矫直支板都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两侧,所述上矫直支板位于下矫直支板的上方,所述下矫直支板和底座之间也设置有下支承组件,所述上矫直支板上方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丝杆、第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也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调节丝杆下端连接于上矫直支板,所述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的下端面紧贴第二调节板的上端面,所述传送机构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支座、限位滚轮、滚轮支座、导向辊、限位调整丝杆、手轮,所述导向辊水平设置在机架的前后两侧之间,所述限位支座可前后滑动设置导向辊上,所述滚轮支座垂直安装在限位支座上,所述限位滚轮可转动设置在滚轮支座上,两根限位调整丝杆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机架两端,所述限位调整丝杆和限位支座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调整丝杆的外侧设置有手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承组件包括螺母套、支承螺栓、支承螺母,所述螺母套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支承螺栓螺纹连接于螺母套,所述支承螺栓的上端分别顶在下支板和下矫直支板的下端面,所述支承螺栓上螺纹连接有支承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构的右侧还设置有计米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板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数量为两根,并且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
【文档编号】B21D1/02GK204159774SQ201420551199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杨桂灿, 黄国权, 余跃, 姜俊, 周萍 申请人:浙江伟联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