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加工设备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1309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加工设备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加工设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数控车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提高数控车床的加工效率,节省人力,全自动装夹机构广泛应用在车床上。目前,公告号为CN10375286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通全自动送料的数控车床,其工作台上的左部设有主轴箱,主轴箱的右侧设有装夹轴,车床上还设有推动装置、送料装置和夹料装置,其中,夹料装置包括薄型气缸、夹爪、夹爪气缸,薄型气缸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推动装置的推板上,夹爪设于薄型气缸底部;工作时,工件放入送料装置,再经推送到夹料装置中,经夹料装置送往主轴箱上右侧装夹轴中进行加工,实现了工件的全自动送料。但是,工作时上述夹料装置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受到不同批次的轴类零件,其半径大小均不一致;其二,夹料装置在安装或者长时间使用后均会发生偏差;夹料装置夹取物料送往装夹轴时,其位置度要求较高,假若夹爪上工件没有对准装夹轴,工件就不能自动装入装夹轴中进行进一步加工,而传统的夹料装置位置调节通常需要更换新的夹料装置来进行完成,调节工作非常繁琐,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夹料机构,其具有能提升调节效率的特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调夹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夹料气缸,所述夹料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用于夹持物料的夹持部,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调节夹料气缸上下移动的竖向调节部、用于调节夹料气缸左右移动的横向调节部,所述竖向调节部与横向调节部之间呈上下分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此类的夹料机构之初,便需要进行初始位置的调整,即调节夹料气缸的上下左右位置,以便于夹料气缸的夹持部能精准夹持住轴类零件;实际的调节过程:通过控制竖向调节部的竖直上下的调节作用,使夹持部的位置得到竖直上下的位置移动;另外,结合横向调节部的横向左右调节运动,使夹持部的位置得到横向左右的位置移动;结合上述两个调节动作,能使夹持部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方位得到充分地调整,以适应不同批次工件的夹持工作;相比于传统夹料机构的调节,上述可调夹料机构调节过程中只需通过分别驱动竖向调节部以及横向调节部即可完成调节工作,其调节过程非常简便,并且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优选的,所述竖向调节部包括位于底座上的调节槽、连接于夹料气缸外侧壁且穿设于调节槽内的调节销轴、转动连接于底座外侧壁且螺纹连接于调节销轴的调节螺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只需旋转调节螺杆,并且调节螺杆的旋转会直接驱动调节销轴在调节槽内的上下移动,实现最终的夹料气缸的上下调节。优选的,所述横向调节部包括固定于底座外侧壁的抵触块、固定于夹料气缸外侧壁且位于抵触块两侧的调节块,每个调节块上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端部抵紧于抵触块上,所述调节销轴远离调节螺杆的端部与夹料气缸外侧壁之间为旋转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夹料气缸左右位置时,只需通过旋转两个分别位于抵触块的调节螺栓,即可驱动整个夹料气缸绕着调节销轴的轴芯发生旋转,此时便夹料部便能实现摆动,进而确定夹料部的具体位置;通过竖向调节部与横向调节部的配合调节作用,能使用行程较短且价格较低的气缸来满足现有的生产要求。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加工设备,其具有提升加工效率的特性。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数控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物料传输机构、上述的可调夹料机构、物料加工机构、驱动机构,可调夹料机构滑移连接于机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可调夹持机构往复滑移运动于物料加工机构与物料传输机构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针对不同批次的物料,可调夹料机构能通过高效率的事前调整,完成对物料的精准夹料动作,大幅度降低了整个批次物料的加工周期,大幅度提升了数控加工设备的加工效率。优选的,所述物料传输机构包括传送部,所述传送部包括传输支架,所述传输支架上安装有传送轮组以及驱动部,所述传送轮组上套设有传送带,所述驱动部驱动传送轮组动作进而带动传送带运动,所述传送带的带面上设有若干沿传送带传输方向排列的定位组,每个定位组上均设有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定位缺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直接把轴类零件放置在定位组的定位缺口上,此时,轴类零件就会直接被定位缺口所定位,在传输过程中,即使传送带发生一定的震动力,轴类零件也不会发生错位旋转,从而保证后续轴类零件的排列以及加工。优选的,所述传输支架设有两个,所述传送轮组的两个端部分别旋转连接于两个传输支架上,所述传送带侧边与传输支架之间留有预留间隙,所述预留间隙内设有调节板、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螺纹连接于传输支架,且调节螺杆端部旋转连接于调节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由于不同批次的轴类零件的长度均不相同,为了能使不同长度的轴类零件放置在定位组上的位置均能保持最合适位置;其次,即使是同一批次的轴类零件也同样需要保持端部齐平;因此,操作人员通过旋转调节螺杆,即可实现调节调节板与传送带侧边之间距离,每次产品的更替,仅需调节一次调节板与传送带侧边之间的距离,之后同一批次的轴类零件摆放均可以以调节板作为参照,抵靠于调节板外侧壁进行摆放,以保证操作人员所放置的同一批次轴类零件的端部均保持齐平,以利于后期轴类零件的排列以及加工,上述摆放过程中,不需要仅仅依靠操作人员目测来进行判断,大幅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疲劳度,提升了传输效率。优选的,所述物料传输机构还包括位于传送部一侧且用于接住传送部内传送完毕的物料的接料部,所述接料部包括位于机架上的滑移座、滑移连接于滑移座的接料台,所述接料台的滑移方向与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之间呈倾斜设置,所述接料台上设有用于限制接料台滑移位置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接料台靠近传输支架的端部设有用于接住物料的接料缺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物料从传送带输送出来之后,会直接掉落于接料缺口并被支撑在接料台上,而针对于不同批次的物料,尤其是轴类零件时,不同批次的轴类零件长度大小均不一致,因此,通过事先对该批次的轴类零件进行判断,接着再通过调节接料台滑移位置实现对轴类零件的最佳接料位置,由于接料台的滑移方向与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之间呈倾斜设置,当接料台滑移时,能直接起到调节接料缺口与轴类零件的接触位置,之后再通过第一限位部的限位作用,使接料台的位置得到固定,进而保证对不同长度轴类零件的支撑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接料台的上台面滑移连接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滑移方向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之间呈平行设置,所述抵紧块上设有用于限制接料台滑移位置的第二限位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生产批次的不同,下落的轴类零件的直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调节抵紧块的前后距离,从而使接料部上形成适应当前生产轴类零件的掉落区间,而第二限位部能固定接料台的位置,使用过程中,防止抵紧块发生意外移动,影响接料。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述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其具有能提升生产效率的特性。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如上述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轴类零件的径向大小以及轴向长度大小;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测量出的轴类零件的径向大小以及轴向长度大小来左右移动接料台位置,拧松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使接料台的左右位置以及抵紧块前后位置调整至合适位置以稳定接住传送带上的轴类零件;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接料台调整完成之后所在的位置,旋转调节螺钉进而调整调节板与传送带边缘之间的距离;步骤四、轴类零件放置于接料缺口内,并通过竖向调节部调节夹料气缸的竖直方向高度以及横向调节部调节夹料气缸的横向方向距离,以促使夹料气缸的夹持部能顺利夹持到轴类零件;步骤五、依次把多个轴类零件的端部抵靠于调节板并放置于定位组的定位缺口上,传送带依次把单个轴类零件传输至接料部的接料缺口内,驱动机构驱动可调夹料机构横向滑移至接料部,并夹持住轴类零件,之后驱动机构反向推动可调夹料机构滑移至物料加工机构,物料加工机构对轴类零件进行后一步加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事先通过测量待加工轴类零件的实际尺寸数据,来确定调节板、接料部以及夹料气缸的夹料部的位置,使后续加工过程更加顺利,单批次的轴类零件运输以及加工,采用上述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仅需事先一次性操作,便能大幅度缩短其生产周期,进而提升其加工效率。优选的,在步骤四中,夹料气缸的横向调节以及竖向调节是通过下列步骤完成:a、竖向调节步骤:通过正反旋转调节螺杆,驱动调节销轴沿着调节槽上下运动,进而调节夹料气缸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横向调节步骤:通过正向旋转位于其中一块调节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