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液压冲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189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其前后两侧纵向放置的两个立板(1-1),两个立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对应的侧连接板(1-2)连接;所述侧连接板(1-2)的底端连接有若干块相互平行的底加强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1)上设有立板通孔(1-1-1),该立板通孔(1-1-1)为矩形通孔,且矩形通孔的四角为圆角;立板(1-1)的底端、底加强板(1-3)的底端均连接在机座(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两个立板(1-1)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连接有一根加强柱,所述加强柱贯穿并连接在对应侧的若干块相互平行的底加强板(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两个立板(1-1)的上部之间连接有油缸安装板(3),油缸安装板(3)上安装有油缸(2),该油缸(2)的活塞杆(202)底端连接有滑块(7),滑块(7)的底端连接有用于安装上模的上模座(5);所述机座(4)的顶端连接有用于安装下模的下模座(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2)包括缸体(201),缸体(201)内设置有容纳活塞杆(202)的第一腔室,所述活塞杆(202)沿所述第一腔室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活塞杆(202)内设置有容纳通油杆(203)的第二腔室,所述通油杆(203)的一端与第一进油口(2031)连通,通油杆(203)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与第二进油口(2021)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2021)有3~5个,3~5个第二进油口(2021)在缸体(20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所述活塞杆(202)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套,所述通油杆(20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套,且所述第一导套和所述第二导套均固定在所述活塞杆(202)上;所述第一腔室的内表面、所述通油杆(20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陶瓷耐磨层;所述第一进油口(2031)与增压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每个侧连接板(1-2)的内侧面上均连接有上下两个固定件(8-1),所述上下两个固定件(8-1)之间安装有导柱(8-2);所述滑块(7)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定位块(7-1),所述定位块(7-1)上设有与对应侧导柱(8-2)相配合的定位通孔(7-1-1);所述定位通孔(7-1-1)的内侧面上均匀安装有滚珠(7-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7-1-2)在定位通孔(7-1-1)的内侧面上呈升角为15~35°的螺旋线状分布,且定位通孔(7-1-1)内侧面上任意上下两排滚珠(7-1-2)在垂直于定位通孔(7-1-1)中轴线的方向上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5)或所述下模座(6)上安装有冷却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移动平台(6-1)、容纳腔(6-2)和顶出装置(6-9),所述移动平台(6-1)嵌入所述容纳腔(6-2)内并可在所述容纳腔(6-2)内上下滑行,所述顶出装置(6-9)用于将移动平台(6-1)顶出容纳腔(6-2),所述移动平台(6-1)的外侧面用于对应安装上模或下模;所述容纳腔(6-2)的出口通过高压阀(6-3)依次与冷凝器(6-4)、节流装置(6-5)、冷却管(6-7)连通,所述冷却管(6-7)再通过低压阀(6-8)与所述容纳腔(6-2)的进口连通;

冷凝器(6-4)、节流装置(6-5)均对应设置在上模座(5)或下模座(6)的外侧;所述冷却管(6-7)对应设置在上模座(5)或下模座(6)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体式液压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冷凝器(6-4)、节流装置(6-5)均对应设置在上模座(5)或下模座(6)外侧的隔热层(6-6)上;所述隔热层(6-6)采用真空隔热板制作;

所述顶出装置(6-9)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6-2)底部内侧的伸缩气缸,控制所述伸缩气缸可将移动平台(6-1)顶出容纳腔(6-2);或者所述顶出装置(6-9)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6-2)底部内侧的伸缩弹簧,该伸缩弹簧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容纳腔(6-2)底部内侧的凹槽内,伸缩弹簧的自由端连接在移动平台(6-1)上;

所述冷却管(6-7)对应在上模座(5)或下模座(6)的内部沿螺旋线状延伸,且所述冷却管(6-7)对应靠近上模座(5)或下模座(6)的外侧面。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