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工装,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船舶分段焊接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船舱体积大,高度高,船舱区域分段搭载时,需要进行高空作业,不同种类的船舶,船舱结构不同。大量高空作业需要架设脚手架,由于脚手架结构不稳定,安全系数低且不能灵活适应不同船舱的结构,实际焊接工作中通常采用眼板与船体焊接后搭设踏板的形式,说明书附图图1给出了这种焊接方式结构示意图。在船底边舱、边舱及顶边舱上,间隔焊接眼板,焊接工人站在眼板上完成焊接工作。由于船舱高度可达十几米,为了保证无缝焊接,需要在船舱上焊装多个眼板,会造成焊接损伤;焊接工作结束后,还需将眼板切割打磨处理,花费大量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可较大提高船舶分段焊接效率的船舶分段焊接专用工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船舶分段搭载焊接用工作平台,包括竖向框架主体及横向、间隔安装在框架主体上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包括沿框架主体由下到上依次排列的一个或多个底段工作平台、多个中段工作平台及一个或多个顶段工作平台。
作为优选:从工作平台的侧视图观察,底段工作平台的横向长度较中段工作平台的横向长度短。
作为优选:从工作平台的侧视图观察,顶段工作平台的横向长度较中段工作平台的横向长度短。
作为优选:底段工作平台和中段工作平台位于框架主体的同侧;顶段工作平台与中段工作平台位于框架主体的异侧。
作为优选:从工作平台的侧视图观察,底段工作平台、中段工作平台及顶段工作平台的横向长度相同。
作为优选:还包括配重座,安装在框架主体的底部,用于稳固工作平台的结构。
作为优选:相邻的底段工作平台之间、底段工作平台与中段工作平台之间、中段工作平台之间、中段工作平台与顶段工作平台之间、顶段工作平台之间安装有爬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船舶分段搭载焊接平台是船舱焊接的专用工装。较传统的眼 板焊接方式相比,节省了眼板的焊接、打磨、涂装、补涂的成本;较脚手架焊接的方式相比,节省了安装和拆除脚手架的过程及人员成本,且安全系数更高。该装置可重复利用,不易损坏,可根据船体结灵活改变底段工作平台、中段工作平台和顶段工作平台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船舶分段焊接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架主体,2-底段工作平台,3-中段工作平台,4-顶段工作平台,5-配重座,6-底边舱,7-边舱,8-顶边舱,9-爬梯,101-船舶分段I,102-船舶分段II,11-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散货船或化学品船等,船舱结构为八角形,具有底边舱6、边舱7和顶边舱8的船舱分段搭载焊接用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包括竖向框架主体1及横向、间隔安装在框架主体上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包括一个或多个底段工作平台2、多个中段工作平台3及一个或多个顶段工作平台4,每个工作平台的周围都安装有护栏11。
如图3所示,由于船舱剖面图呈八角形,为了适应船舱的结构,工作平台的结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设计,才能满足一个工作平台可以实现船舱全方位焊接的需求。从工作平台的侧视图观察,底段工作平台2的横向长度较中段工作平台3的横向长度短;顶段工作平台4的横向长度较中段工作平台3的横向长度短。
由于底边舱6相对于边舱7为向下弯折的结构,顶边舱8相对于边舱7为向上弯折的结构,底段工作平台2和中段工作平台3位于框架主体1的同侧;顶段工作平台4与中段工作平台3位于框架主体1的异侧。
为了稳固焊接工作平台的结构,避免焊接过程中,工作平台摇晃,还设计了配重座5,配重座5安装在框架主体1的底部。
相邻的底段工作平台2之间、底段工作平台2与中段工作平台3之间、中段工作平台3之间、中段工作平台3与顶段工作平台4之间、顶段工作平台4之间安装有爬梯9,焊接工人靠爬梯9在不同层的工作平台间移动。
图3所示的为采用船舶分段搭载焊接用工作平台进行散货船舱焊接时的工作示意图。整 个工作平台设置在船舶分段I101和船舶分段II102之间,即两个船舶分段的接缝处,使底段工作平台2靠近底边舱6,中段工作平台3靠近边舱7,顶段工作平台4靠近顶边舱8。焊接工人站立在工作平台上,完成焊接工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从工作平台的侧视图观察,底段工作平台2、中段工作平台3及顶段工作平台4的横向长度相同,这种结构适用于焊接四边形的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