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胀断连杆热校正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发动机里胀断连杆的使用越来越多。胀断连杆是一种断裂加工工艺,精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由于胀断后盖和体又原配在一起,实现了盖和体的无缝连接,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因此越来越受到汽车发动机生产厂家的重视。但是目前胀断连杆热锻件切边后,未进行热校正,直接进行控温处理,导致现有的连杆锻件各部尺寸的散差大、容易弯曲变形,使胀断连杆锻件的平面度和对称度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的胀断连杆热校正模具,可提高胀断连杆锻件各部尺寸及形位公差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胀断连杆热校正模具,包括下模、上模、限位块和定位装置,所述下模中部设有下型腔,所述上模中部设有上型腔,所述下模设置在冲床工作台上的下模座上,所述上模固定在上模座上,上模座设置在冲床滑块下端,且使上型腔与下型腔相对应,所述限位块设置在下模的下型腔两侧,所述定位装置分别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导套和导向柱,导套设置在上模的上型腔两侧,导向柱设置在下模的下型腔两侧。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上套装弹簧。
优选的,所述上模通过弹簧柱与上模座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冲压机滑块带动上模向下运动,对置于上型腔和下型腔之间的胀断连杆进行校正,限位块可保证胀断连杆大小头两端面的厚度一致,平面度及对称度稳定,定位装置可对上模和下模起到定位作用,保证尺寸的精确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的优点,利用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胀断连杆锻件各部尺寸及平面度、对称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2-上模,3-限位块,4-定位装置,5-下型腔,6-上型腔,7-冲床工作台,8-下模座,9-上模座,10-冲床滑块,11-弹簧柱,41-导套,42-导向柱,4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胀断连杆热校正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2、限位块3和定位装置4,所述下模1中部设有下型腔5,所述上模2中部设有上型腔6,所述下模1设置在冲床工作台7上的下模座8上,所述上模2固定在上模座9上,上模座9设置在冲床滑块10下端,且使上型腔5与下型腔6相对应,所述限位块3设置在下模1的下型腔5两侧,利用限位块3对上模2和下模1的间距进行控制,以保证胀断连杆的厚度一致,通过分别设置在上模2和下模1上的定位装置4进行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导套41和导向柱42,导套41设置在上模2的上型腔6两侧,导向柱42设置在下模1的下型腔5两侧,所述导向柱42上套装弹簧43。上模2下行过程中,导套41首先与导向柱41配合,起到对上模2和下模1定位的作用,使上型腔6与下型腔5对应吻合,保证产品的精度要求,同时借助导向柱41上的弹簧43可减缓对下模1的冲击力,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减小对冲床滑块10的冲击力,所述上模2通过弹簧柱11与上模座9相连,在冲床滑块10下行至对置于上型腔6和下型腔5之间的胀断连杆进行冲压校正过程中,上模2借助弹簧柱11将冲击力进行缓冲,冲床滑块10再通过上模座9将压力传递至上型腔6和下型腔5中的胀断连杆,实现对其校正的作用。
具体操作时,将胀断连杆放置在下模的下型腔5内,启动冲床,冲床滑块10下行,导套41与导向柱42 配合对上模2和下模1进行定位,保证上型腔6与下型腔5对应,上模2下行至接触限位块3停止,使上模2和下模1保持一定的间隙,对胀断连杆热锻件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压,实现对胀断连杆热锻件校正的目的,保证了胀断连杆锻件各部尺寸的精度及平面度、对称度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的优点,利用冲压机滑块带动上模向下运动,对置于上型腔和下型腔间的胀断连杆热锻件进行保压校正,可使胀断连杆大小头两端面的厚度一致,保证产品的精度要求,利用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胀断连杆锻件各部尺寸精度及平面度、对称度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