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械手,特别是一种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
背景技术:
螺母热模锻时,由于出炉后的工件处于高温状态,其上料装置方案受限,只能采用针对特定毛坯形状设计的夹持器,并依靠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动作,将高温状态的工件送到模具上。
夹持器的设计必须考虑工件在高温状态下的膨胀效应,同时既要考虑平稳地抓取工件,又要尽可能地减小夹持点处工件的局部温降。以便尽量减少工件表面的氧化皮,并减小工件热冲压之前的温降。
另外在上料时,必须保证工件与模具的对中性,从而延长模具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本装置适用于高温螺母坯料的夹持传送,具有工件与模具的对中性好,在上料过程中可以加热工件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包括机械臂体,所述机械臂体包括第一机械臂体和第二机械臂体,所述第一机械臂体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机架上,另外一端设置有管状的盛料筒,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液压马达,所述转轴的上端和第一机械臂体固连,转轴的下端和 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固连,所述盛料筒中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所述通孔上端直径大于螺母坯料的直径,所述通孔下端的直径小于螺母坯料的直径,所述盛料筒的侧壁上沿着通孔的轴向开设有缝隙,所述缝隙贯穿盛料筒的内壁和外壁,所述盛料筒的上方设置有顶料气缸,所述的顶料气缸的活塞杆竖直朝下设置并且在活塞杆的端部固连有顶料杆,所述第二机械臂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机械臂体的上侧面上,另外一端和顶料气缸的缸体固连,所述顶料杆和盛料筒的通孔正对。
在上述的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中,所述第一机械臂体是液压缸一,所述液压缸一的缸体和转轴的上端固连,所述液压缸一的活塞杆端部和盛料筒的外壁固连,所述第二机械臂体是液压缸二,所述液压缸二的缸体固连在液压缸一的缸体上,所述液压缸二的的活塞杆端部和顶料气缸的缸体固连,当液压缸二的活塞杆来回伸缩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位置,所述顶料杆和盛料筒的通孔正对,这样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上述的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中,所述盛料筒外壁的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下侧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中,所述凸起部位于弹性套圈的下方。
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上端的边沿设置有和两个凸起部向对应的凸起,当顶料杆和盛料筒配合把螺母坯料从盛料筒中的通孔中推入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中时,顶料杆的下端和凹模正对,凸起部的下侧面可以抵压在凹模上端的边沿的凸起上,起到定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工件与模具的对中性并且可以把顶料杆在推送螺母坯料时产生的推力通过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传递给冲压设备,从而改善盛料筒的受力状态,提高盛料筒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中,所述盛料筒的外壁上套设有弹性套圈,以便增加盛料筒的回复力。
在上述的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中,所述盛料筒的外壁上还 设置有感应加热线圈,感应加热线圈的作用是在上料过程中对螺母坯料加热,防止螺母坯料的温度降低。
上料时,将若干个加热后的螺母坯料依次放到盛料筒的通孔中,因为所述通孔的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所述通孔上端直径大于螺母坯料的直径,所述通孔下端的直径小于螺母坯料的直径,所以螺母坯料依次放到盛料筒的通孔中时,螺母坯料不会从通孔的下端掉落,然后第一机械臂体工作,第一机械臂体将盛料筒移动到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处,当盛料筒上的两个凸起部的下侧面均抵压在凹模上端边沿的凸起上时,盛料筒的通孔下端端口对准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然后第二机械臂体将顶料气缸移动到盛料筒中通孔的上方,因为盛料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缝隙,所以当顶料气缸工作时,利用顶料杆推送螺母坯料,在顶料杆的作用下螺母坯料慢慢沿着通孔的轴向向下移动,因为通孔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变小,所以随着螺母坯料的下移缝隙会逐渐增大,直到位于最底部的螺母坯料被推出盛料筒中的通孔,进入到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中,然后缝隙恢复原状,顶料杆开始推送下一个螺母坯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具有:工件与模具的对中性好,在上料过程中可以加热工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盛料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
图中,1、第一机械臂体;2、盛料筒;2a、通孔;3、缝隙;4、顶料气缸;5、顶料杆;6、第二机械臂体;7、凸缘;8、弹性套圈;9、感应加热线圈;10、机架;11液压马达;1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一种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包括机械臂体,所述机械臂体包括第一机械臂体1和第二机械臂体6,所述第一机械臂体1的一端通过转轴12转动设置在机架10上,另外一端设置有管状的盛料筒2,盛料筒2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机架10上还设置有液压马达11,所述转轴12的上端和第一机械臂体1固连,转轴12的下端和液压马达11的输出轴固连,所述盛料筒2中具有通孔2a,所述通孔2a的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所述通孔2a上端直径大于螺母坯料的直径,所述通孔2a下端的直径小于螺母坯料的直径,所述盛料筒2的侧壁上沿着通孔2a的轴向开设有缝隙3,所述缝隙3贯穿盛料筒2的内壁和外壁,所述盛料筒2的上方设置有顶料气缸4,所述的顶料气缸4的活塞杆竖直朝下设置并且在活塞杆的端部固连有顶料杆5,所述第二机械臂体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机械臂体1的上侧面上,另外一端和顶料气缸4的缸体固连,所述顶料杆5和盛料筒2的通孔2a正对,所述盛料筒2的外壁上套设有弹性套圈8,所述盛料筒2外壁的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部7,所述凸起部7的下侧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中,所述凸起部7位于弹性套圈8的下方,所述盛料筒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感应加热线圈9,所述感应加热线圈9位于凸起部7和弹性套圈8之间。
具体来说,所述液压马达11通过液压管路和液压泵站连接,所述顶料气缸4通过管路和空压机连通。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机械臂体1是液压缸一,所述液压缸一的缸体和转轴12的上端固连,所述液压缸一的活塞杆端部和盛料筒2的外壁固连,所述第二机械臂体6是液压缸二,所述液压缸 二的缸体固连在液压缸一的缸体上,所述液压缸二的的活塞杆端部和顶料气缸4的缸体固连。
所述液压缸一和液压缸二分别通过液压管路和液压泵站连接。
本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上料时,将若干个加热后的螺母坯料依次放到盛料筒2的通孔2a中,因为所述通孔2a的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所述通孔2a上端直径大于螺母坯料的直径,所述通孔2a下端的直径小于螺母坯料的直径,所以螺母坯料依次放到盛料筒2的通孔2a中时,螺母坯料不会从通孔2a的下端掉落,然后第一机械臂体1工作,第一机械臂体1将盛料筒2移动到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处,当盛料筒2的两个凸起部7的下侧面均抵压在凹模上端边沿的凸起上时,盛料筒2的通孔2a下端端口对准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然后第二机械臂体6将顶料气缸4移动到盛料筒2中通孔2a的上方,因为盛料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缝隙3,所以当顶料气缸4工作时,利用顶料杆5推送螺母坯料,在顶料杆5的作用下螺母坯料慢慢沿着通孔2a的轴向向下移动,因为通孔2a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变小,所以随着螺母坯料的下移缝隙3会逐渐增大,直到位于最底部的螺母坯料被推出盛料筒2中的通孔2a,进入到螺母热模锻模具的凹模中,然后缝隙3恢复原状,顶料杆5开始推送下一个螺母坯料。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第一机械臂体;2、盛料筒;2a、通孔;3、缝隙;4、顶料气缸;5、顶料杆;6、第二机械臂体;7、凸缘;8、弹性套圈;9、感应加热线圈;10、机架;11液压马达; 12、转轴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