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用的滚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压块机导轨运行的轨迹辊轮。
背景技术:
合成橡胶压块机是将人工合成橡胶的散装胶料挤压成块的进口专用设备,是橡胶生产流水线上的关键设备,设备复杂,故障种类多。如图1所示为合成橡胶压块机的上盖板结构图,其包含螺栓型轨迹辊轮1’、 侧滑块2’、下滑块3’、定位结构4’、上盖导轨座5’、上盖主体6’,上盖板结构为辊轮悬挂式结构,它通过螺栓与导辊座连接将上盖主体悬挂于导轨之上,通过螺栓型轨迹辊轮1’在导轨上的运动带动上盖板作直线运动,实现上盖板封闭、开启腔口和推出胶块,24小时不间断来回运行,上盖板经常会出现辊轮由滚动变为滑动、导轨磨损、上盖板运行时与缸体钢硬条相碰等故障,并且发生的频率较高。观察分析,这些故障主要是由上盖板轨道辊轮1’引起,现使用的上盖板轨道辊轮1’为滚针型轴承辊轮,由于现场挤压的胶品种多,部分橡胶形态如同粉末,粘性大,会出现进入轴承或粘在导轨上,引起轴承辊轮“咬死”现象,由滚动运行变为滑动运行现象,滚针轴承与导轨接触面不够,导致导轨单位承压高,出现滑动现象后,导轨磨损加剧,导轨磨损加剧后,导致上盖板整体下移,整体下移后就容易出现上盖板与腔体边缘钢硬条相碰。从而经常导致停车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压块机导轨运行的轨迹辊轮,能保证压块机上盖板在导轨上平稳运行,降低停车的概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应压块机导轨运行的轨迹辊轮,与压块机的上盖板连接,其特征是,包含:
滚轮轴,其与上盖板之间过盈配合;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设置在所述滚轮轴的一端,其与滚轮轴之间过盈配合。
上述的适应压块机导轨运行的轨迹辊轮,其中:
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与滚轮轴之间最大过盈量为0.02mm。
上述的适应压块机导轨运行的轨迹辊轮,其中:
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轴承宽度为30mm~31mm。
上述的适应压块机导轨运行的轨迹辊轮,其中:
所述滚轮轴与上盖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上述的适应压块机导轨运行的轨迹辊轮,其中:
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轴承宽度为30.2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选用全封闭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作为滚动体,与滚轮轴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方式,使轴承内圈与轴有一定紧力,运行时稳定,不易走内圈,且双列滚珠型结构使导轨承受的压强较原来低,并且均匀,如若遇到导轨上粘胶,辊轮也能快速滚动通过;
2、与上盖板连接依旧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并用螺栓紧固,可长期使用运行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合成橡胶压块机的上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2、3所示,一种适应压块机导轨运行的轨迹辊轮,与压块机的上盖板3连接,其包含:与上盖板3之间过盈配合的滚轮轴1,且两者之间用螺栓固定,在所述滚轮轴1的一端套设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且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与滚轮轴1之间过盈配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负荷为主的径向和轴向联合负荷和力矩负荷,适合高刚性要求的场合,能够承受较大的力,通过上述全封闭型的轨迹辊轮设计,在运行时可有效防止胶粒粉末进入轴承,并且该轴承属于滚珠型,滚珠较大,一旦有胶粒粘在导轨上,还是容易滚动。
使用时,在上盖板3上对称设置4个辊轮,将辊轮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分别置于轨道上即可。本实施例中,滚轮轴1直接采用现有技术的旧轴承滚轮轴作为原件,对其进行打磨处理,以迎合设计要求,降低成本,也可采购轴承钢材质的轴,进行加工,其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保证上盖板上各个辊轮在同一平面上平稳运行。
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与滚轮轴1之间最大过盈量为0.02mm,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的轴承宽度在30mm~31mm之间,30.2mm最佳,这样的轴承宽度选择比现有滚轮的宽度29mm大,辊轮直径与原来相同,并且属于双列滚珠型,导轨承受的压强较原来低,并且均匀,如若遇到导轨上粘胶,辊轮也能快速滚动通过,以改善导轨磨损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轨迹辊轮结构简单,制作及加工容易、成本低,使用旧辊轮轴作为新棍轮轴原件或者采购轴承钢轴,费用由原来进口滚针型辊轮大约3000元/件,自己设计加工仅需500元/件、并且效率高减少更换频率。橡胶压块机在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滚轮后,导轨磨损降低,钢硬条基本不再相碰,为传统压块机辊轮的改进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法,具有操作性强的现实意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