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PC自动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7552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FPC自动冲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床,尤其涉及一种FPC自动冲床。



背景技术:

FPC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的简称,又称软性线路板、柔性印刷电路板,挠性线路板,简称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主要使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数码相机、LCM等很多产品。

目前,FPC冲床大多为伺服冲床,伺服冲床基本皮带式驱动,易损坏且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FPC自动冲床,通过丝杆传动机构和推送机构配合,自动化程度更高,不易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FPC自动冲床,包括床体和设置于所述床体上的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一丝杆传动机构和一推送机构,所述上模机构连接所述丝杆传动机构进行上下运动,所述下模机构设置于所述推送机构上进行前后运动。

上述的一种FPC自动冲床,其中,所述丝杆传动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机、减速机、联轴器和丝杆,所述丝杆旋转并带动所述上模机构上下运动。

上述的一种FPC自动冲床,其中,所述推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床体上的导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块以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前后运动,所述滑块连接所述下模机构并带动所述下模机构前后运动。

上述的一种FPC自动冲床,其中,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若干导柱,所述若干导柱贯穿所述上模机构,所述上模机构沿所述导柱上下运动。

上述的一种FPC自动冲床,其中,所述床体下方还设置有工作电柜,所述工作电柜与所述丝杆传动机构和所述推送机构电连接。

上述的一种FPC自动冲床,其中,还包括上料机、下料机和机械手,所述上料机和所述下料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床体两侧,且通过所述机械手相连。

上述的一种FPC自动冲床,其中,所述机械手包括机械轨和机械爪,所述机械爪设置于所述机械轨上并沿所述机械轨运动。

上述的一种FPC自动冲床,其中,所述导柱数量为四个。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杆传动机构和推送机构配合,替代现有皮带式驱动,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不易损坏;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料机、下料机和机械手配合,能够自动上料和下料,减少了人力、物力,减少了企业开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FPC自动冲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料机、下料机和机械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FPC自动冲床,包括床体1和设置于床体1上的上模机构2和下模机构3,床体1上还设置有一丝杆传动机构4和一推送机构5,上模机构2连接丝杆传动机构4进行上下运动,下模机构3设置于推送机构5上进行前后运动。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中,丝杆传动机构4控制上模机构2上下运动进行线路板冲压工序,推送机构5将下模机构3及冲压好的线路板推送出来,便于下料,自动化程度更高,且采用丝杆传动机构4替代现有的皮带式驱动,不易损坏。

具体的,丝杆传动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1、减速机42、联轴器43和丝杆44,减速机42连接在第一电机41上,丝杆44通过联轴器43连接在减速机42上,第一电机41带动丝杆44旋转同时丝杆44带动上模机构2上下运动,进行线路板冲压工序。

推送机构5包括设置于床体1上的导轨51、设置于导轨51上的滑块52以及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二电机控制滑块52沿导轨51前后运动,滑块52连接下模机构3并带动下模机构3前后运动,将下模机构3和冲压好的线路板推送出来,便于下料。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床体1上还设置有若干导柱21,若干导柱21贯穿上模机构2,上模机构2沿导柱21上下运动,导柱21能够用来稳定上模机构2,保证冲压精确。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床体1下方还设置有工作电柜6,工作电柜6与丝杆传动机构4和推送机构5电连接,用以控制丝杆传动机构4和推送机构5工作。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上料机7、下料机8和机械手9,上料机7和下料机8分别设置于床体1两侧,且通过机械手9相连,机械手9包括机械轨91和机械爪92,机械爪92设置于机械轨91上并沿机械轨91运动,机械轨91横跨上料机7、下料机8和床体1,使得机械爪92能够到达上料机7、下料机8、上模机构2以及下模机构3处,便于自动下料。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导柱21数量为四个,分别贯穿上模机构2的四角,稳定上模机构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