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开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8006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圆筒开缝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圆筒开缝机。



背景技术:

当前,在进行圆筒开缝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圆筒外圆已经加工成型,难以夹持,没有专门的设备进行径向切割,使得圆筒开缝的切口光洁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筒开缝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圆筒开缝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圆筒外圆已经加工成型,难以夹持,没有专门的设备进行径向切割,使得圆筒开缝的切口光洁度达不到技术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筒开缝机,包括一个外罩,外罩的下端面沿左右方向安装有锯齿滑动条,锯齿滑动条套装在工作台上的滑槽中,锯齿滑动条对外与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外罩的一侧立板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套,支撑套中水平固定安装有一个工件套头,支撑套的外径大于工件套头的外径,支撑套和工件套头圆周面顶部开有纵向相通的凹槽;

在工件套头的轴向方向上方设置有一个切割片,切割片安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端头上,电动机位于外罩的后窗口外面。

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开缝机,其特征还包括:

所述的外罩前后开有窗口。

所述的工件套头的上方设置有冷却水的喷水口,在外罩的另一侧下部设置有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夹持可靠,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件套头、圆筒、切割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罩,2、排水口,3、支撑套,4、工件套头,5、锯齿滑动条,6、齿轮,7、凹槽,8、圆筒,9、切割片,10、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包括一个外罩1(由于切割过程危险性大,需要将主要工作部位进行保护),外罩1前后开有窗口,上下左右采用板材密封固定连接,外罩1前窗口作为工作人员的操作窗口,外罩1后窗口作为设备的伸进窗口;外罩1的下端面沿左右方向安装有锯齿滑动条5,锯齿滑动条5套装在工作台上的滑槽中,锯齿滑动条5对外与一个带有转动把手的齿轮6啮合传动连接,工作人员用手转动齿轮6,通过锯齿滑动条5即可带动外罩1实现在工作台上的整体左右平移;

外罩1的一侧(图1左侧)立板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套3,支撑套3中水平固定安装有一个工件套头4,支撑套3的外径大于工件套头4的外径,支撑套3和工件套头4圆周面顶部开有纵向相通的凹槽7,工件套头4的外圆段用于套装待加工的圆筒8,支撑套3的前端沿实现对圆筒8的顶接支撑,支撑套3和工件套头4圆周面顶部相通的凹槽7能够避开切割片9的进刀而不会伤及支撑套3和工件套头4;

在工件套头4的轴向方向上方设置有一个切割片9,切割片9安装在电动机11的输出轴端头上,电动机11位于外罩1的后窗口外面;切割片9用于对圆筒8的圆周沿轴向切割;

在工件套头4的上方设置有冷却水的喷水口(图中没有显示),用于切割片9对圆筒8纵向开缝时的冷却,在外罩1的另一侧下部设置有排水口2。

冷却水通过循环泵进行供应,外罩1采用手动操作实现移动,电动机11通过按钮开关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外罩1处于最左侧(图1左侧),工件套头4与切割片9的间距最大,工作人员手工将圆筒8安装到工件套头4上;

然后,启动电动机10,切割片9高速旋转,工作人员用手扳动齿轮6的转动把手,通过啮合使得锯齿滑动条5带动外罩1整体缓慢右移,圆筒8向切割片9靠近,对圆筒8圆周顶部(的切割线)进行切割(见图2),同时,冷却水对圆筒8进行降温,持续扳动齿轮6的转动把手,使得圆筒8向切割片9移动,直至该条切割线全部切割完成,由于支撑套3和工件套头4圆周面顶部相通的凹槽7,切割片9不会切割到工件套头4和支撑套3,而支撑套3却可以实现对圆筒8的顶接支撑,自此,圆筒8变成一个弹性的开缝圆筒成品,即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