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边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翻边是指在坯料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上,利用模具的作用,使之沿封闭或不封闭的曲线边缘形成有一定角度的直壁或凸缘的成型方法。
因此材料的厚度及结构的复杂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翻边成型的容易程度,对于像汽车上一体式托架这种材料厚度较大,达到3.2mm,结构复杂且不规则的零件,且翻边部位只是产品的局部边缘,目前通常需要好几副模具轮翻使用才能实现最终的成型,虽然这样也能解决问题,但是其带来的缺点就是效率低,模具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翻边成型模具,只要采用一副模具一次即可翻边和成型,不仅效率大大提高,且还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
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一上夹板和位于上夹板左侧的左斜楔驱动块和位于上夹板后侧的后斜楔驱动块,所述上夹板上还连接有压料板;
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一下夹板,下夹板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一左斜楔滑块、一后斜楔滑块和一右侧镶块,所述左斜楔滑块位于所述左斜楔驱动块的下方并连接一左冲头,所述后斜楔滑块位于所述后斜楔驱动块的下方并连接一后冲头,左冲头与后冲头之间形成左翻边槽,所述右侧镶块位于左冲头的对面并与所述后冲头形成右翻边槽。
其中,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一上脱板,该上脱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上 夹板的下方,所述压料板则固定在上脱板上。
其中,所述空腔内还设有一左侧镶块和一定位块;所述左侧镶块位于左冲头的旁侧,所述定位块位于右侧镶块的旁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翻边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翻边成型模具,通过左冲头、后冲头和右侧镶块之间形成料槽,并在料槽的边缘处形成左翻边槽和右翻边槽,以适应象汽车上一体式托架式的结构复杂且不规则且翻边部位只是产品的局部边缘的零件,通过压料板固定料板,再通过左斜楔驱动块、后斜楔驱动块通过左斜楔滑块、后斜楔滑块驱动左冲头和后冲头,对左翻边槽和右翻边槽内的材料进行翻边,从而实现一副模具即可翻边和成型,不仅效率大大提高,且还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翻边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上夹板和上脱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翻边成型模具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翻边原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边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
主要如图3所示,所述上模座1上设有一上夹板11和位于上夹板11左侧的左斜楔驱动块12和位于上夹板11后侧的后斜楔驱动块13,所述上夹板11上还连接有压料板14;
其中,所述上模座1上还包括一上脱板15,该上脱板通过螺丝15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上夹板11的下方,所述压料板14则固定在上脱板上,如 此即可通过上脱板15将压料板拆卸下来,便于更换或维修。
主要如图4所示,所述下模座2上设有一下夹板21,下夹板21内设有空腔22,空腔22内设有一左斜楔滑块23、一后斜楔滑块24和一右侧镶块25,所述左斜楔滑块23位于所述左斜楔驱动块12的下方并连接一左冲头26,所述后斜楔滑块24位于所述后斜楔驱动块13的下方并连接一后冲头27,左冲头26与后冲头27之间形成左翻边槽31,所述右侧镶块25位于左冲头26的对面并与所述后冲头27形成右翻边槽32。
其中,所述空腔22内还设有一左侧镶块28和一定位块29;所述左侧镶块28位于左冲头26的旁侧,所述定位块29位于右侧镶块25的旁侧。
最后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上模座1与下模座2合模并下压时,压料板14对准左冲头26、后冲头27和右侧镶块25之间的料槽220内的料板下压,同时左斜楔驱动块12斜面作用于左斜楔滑块23的斜面,使左斜左斜楔滑块23带动左冲头26向右滑动,同理,后斜楔驱动块13使后斜楔滑块24带动后冲头27向前滑动,同时向左翻边槽31和右翻边槽32施加冲击力,以形成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翻边成型模具,通过左冲头、后冲头和右侧镶块之间形成料槽,并在料槽的边缘处形成左翻边槽和右翻边槽,以适应象汽车上一体式托架式的结构复杂且不规则且翻边部位只是产品的局部边缘的零件,通过压料板固定料板,再通过左斜楔驱动块、后斜楔驱动块通过左斜楔滑块、后斜楔滑块驱动左冲头和后冲头,对左翻边槽和右翻边槽内的材料进行翻边,从而实现一副模具即可翻边和成型,不仅效率大大提高,且还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