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机床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孔零件专用倒角机。
背景技术:
倒角机,是一种专用于模具制造、五金机械等倒角及去铣、刨等加工方式产品的毛刺的小型精密机床,是目前金属物件倒角切削的最佳选择。
一种零件,包括零件主体、位于零件主体两侧的穿孔部和固定部,零件主体上设有通孔。这种零件倒角时,需要对其进行限位,但由于其形状特殊,采用常见的卡爪夹持方式易损坏零件表面的形状精度。
目前,公开号为2039364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倒角机,它包括驱动电机、刀架盘、工件夹持装置。该倒角机的工件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这种夹持块虽然能够将零件夹紧,但由于夹持块形状带有棱边,在对零件施加压力时,易将零件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精度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孔零件专用倒角机,其具有能够在限位零件的同时不对零件表面造成损伤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孔零件专用倒角机,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夹持装置、位于夹持装置上方的切削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具装置,所述夹具装置包括夹具固定座、位于夹具固定座上的夹持组件、与夹持组件相连的活塞驱动装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限位于零件通孔中的涨紧套、由活塞驱动装置推动的与涨紧套连接的用于抵触涨紧套的顶杆。
如此设置,当使用该设备夹持零件时,将零件限位至夹持组件上,由活塞驱动装置推动顶杆,顶杆推动涨紧套后,使涨紧套撑紧于零件的通孔内,如此既对零件进行了限位,又不会在零件的表面上施加压力使零件表面留下瑕疵,保证了零件表面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涨紧套包括套体、位于套体上的松紧槽。
如此设置,套体由于面积大,主要用于抵触于零件的通孔内表面,松紧槽的设置能够满足在涨紧套被顶杆抵触时撑开,涨紧套胀大,抵触于零件通孔内;在顶杆撤力时,松紧槽复位,带动涨紧套复位,涨紧套的体积变小后,从零件的通孔内脱离,便于取下零件。
进一步设置:所述松紧槽一端贯穿至套体的端部,另一端设有用于防止套体损坏的松紧孔。
如此设置,贯穿至套体端部能够满足套体在端部被撑开的要求,达到增大体积的目的。松紧孔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当松紧槽被撑开时由于撑开角度过大而导致套体变形甚至撕裂套体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杆包括与涨紧套抵触的抵触部、自抵触部向轴线方向两端延伸出的推杆、位于抵触部和推杆之间的托块、位于推杆靠近抵触部一端的限位块。
如此设置,当推杆推动时,托块抵触于抵触部上,能够增大顶杆对抵触部的接触面积,以便增大顶杆对抵触部的推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杆上还设有抵触于抵触部和限位块之间用于缓冲涨紧套上推力的弹性圈。
如此设置,弹性圈能够在涨紧套顶紧零件通孔内壁时起到缓冲涨紧套与限位块之间的刚性冲击的效果,防止涨紧套的套体因外力挤压和顶紧造成形变。
进一步设置:所述托块上设有限位柱、限位孔。
如此设置,限位柱能够对零件的外轮廓或通孔进行限位,限位孔用于安装紧固件或限位零件上的突出部位,在限位零件主体的通孔的同时,增加所限位的自由度,提高限位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活塞驱动装置与夹持组件之间通过引管组件连接,所述引管组件包括自活塞驱动装置引出的导引管、设置于导引管上的气阀。
如此设置,导引管能够将活塞驱动装置提供的动力传导至夹持组件处,如此就能将活塞驱动装置放在任一位置,空间安排合理化,气阀用于控制导引管内的气流或液体的流量大小、控制通断。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用于带动夹具装置在平面内运动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横向移动装置、与横向移动装置相连的纵向移动装置。
如此设置,移动装置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运动,故而夹具装置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自由移动,即在横向和纵向组成的平面内自由移动,如此切削刀具只需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控制走刀深浅,走刀的外形轮廓由夹具装置运动控制,减小刀具与夹具装置配合时的配合精度误差,提高了外形轮廓的切削精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夹具固定座由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带动。
如此设置,第一旋转驱动装置转动时,夹具固定座随之在底板上运动,实现横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与横向移动装置连接的传动链、用于张紧传动链的传动轮、与传动轮连接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
如此设置,第二旋转驱动装置运转时,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带动传动链做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传动链带动横向移动装置纵向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夹持带孔零件时,对零件上的通孔进行损伤小、限位强度高的夹持;且由于套体能够通过松紧槽和松紧孔改变套体的大小,故而能够在尺寸变更、或存在偏差的通孔中也能起到有效的限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倒角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倒角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夹持组件除涨紧套外其余部件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夹持装置;3、切削装置;4、夹具装置;41、夹具固定座;42、夹持组件;421、涨紧套;422、顶杆;422-1、抵触部;422-2、推杆;422-3、托块;422-4、限位块;422-5、弹性圈;423、套体;424、松紧槽;425、松紧孔;43、活塞驱动装置;5、限位柱;6、限位孔;7、引管组件;71、导引管;72、气阀;8、移动装置;81、横向移动装置;811、底板;812、第一旋转驱动装置;82、纵向移动装置;821、传动轮;822、第二旋转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带孔零件专用倒角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有夹持装置2和切削装置3。
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2由移动装置8带动,移动装置8包括在横向方向上移动的横向移动装置81和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纵向移动装置82。横向移动装置81和纵向移动装置82垂直交叉分布,在横向移动装置81和纵向移动装置82的连接处,两者固定连接。如此横向移动装置81和纵向移动装置82既能够单独在一个方向上运动,又能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上做自由运动。
如图5所示,横向移动装置81采用螺杆螺母传动,包括用于与纵向移动装置82连接的底板811、位于底板811上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812。第一旋转驱动装置812设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螺杆,螺杆上套设夹具固定座41,夹具固定座41上固定连接有螺母,螺杆与螺母配合运动。
如图5所示,纵向移动装置82采用连传动结构,包括两个传动轮821、与传动轮821配合的传动链。底板811即连接在传动链上。传动轮821采用第二旋转驱动装置822驱动,第二旋转驱动装置822设置为电机。
如图5所示,在横向移动装置81和纵向移动装置82的连接处还设有夹具装置4,夹具装置4除了夹具固定座41外,如图1所示,还包括设于夹具固定座41上的夹持组件42,如图1和2所示,夹持组件42通过活塞驱动装置43控制,活塞驱动装置43位于机壳1底部,采用引管组件7将其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夹持组件42处。
如图1和2所示,引管组件7包括两端分别与夹持组件42和活塞驱动装置43相连的导引管71、位于导引管71上的气阀72。如图1和2所示,气阀72位于夹具固定座41上、夹持组件42侧边。
如图3和4所示,夹持组件42包括涨紧套421、穿设于涨紧套421内且与涨紧套421同轴设置的顶杆422。涨紧套421的套体423设置为圆柱形,套体423上环形阵列有松紧槽424。松紧槽424的一端开至套体423的端部,另一端开至靠近套体423另一端处,松紧槽424开至套体423另一端处还设有松紧孔425,相邻两条松紧槽424首尾相背排布,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松紧范围。
如图1和2所示,顶杆422包括套设于套体423内部的抵触部422-1,抵触部422-1设置为圆锥形,抵触部422-1上还同轴设有推杆422-2,推杆422-2从抵触部422-1的两端向外延伸,其靠近套体423的一端设有限位块422-4,限位块422-4与抵触部422-1之间设有弹性圈422-5。在抵触部422-1背离限位块422-4的一端还设有托块422-3。在托块422-3上环形阵列有限位杆和限位孔6,限位杆与限位孔6间隔设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