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于压机移动工作台顶棒孔内的分体式顶棒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2520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装配于压机移动工作台顶棒孔内的分体式顶棒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压机移动工作台上使用的顶棒套,属于压机顶棒护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吨位机械压机是汽车车身冲压的必备设备。在大型压机上压制大型零件或较深的拉伸件时常采用气垫或液压垫,又称拉伸垫。拉伸垫除用来拉伸时压边防止起皱外,还可作顶料或作工件底部局部成型用。拉伸垫不直接作用在模具上,拉伸垫的力是通过顶棒将力传递到模具上。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压机移动工作台上设置的与顶棒相配合的顶棒套的结构示意图,在移动工作台1上设置有多个穿设顶棒2的顶棒孔,在顶棒孔内先以紧密配合的方式装配上顶棒套3,然后将顶棒2穿设在顶棒套3内。

为了避免顶棒2与移动工作台1碰撞造成移动工作台台面的损坏,移动工作台1上顶棒孔里都会装配一个顶棒套3。顶棒2一般插在移动工作台1上,顶棒2的材质为铁,如图1所示的顶棒套3为一整个,制作材质为尼龙或其他复合材料,与移动工作台1上的顶棒孔之间采取过盈配合的方式,为便于装配一般会将顶棒套3的外周壁设置成具有一定锥度的形式。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应对不同的模具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放置顶棒,在放顶棒的过程中顶棒套靠近台面的端部还是比较容易被砸坏,顶棒套坏了有可能会造成在台车移动时卡死,而顶棒套在顶棒套孔中的部分又完好无损,顶棒套的整体更换会造成较大的浪费。同时顶棒套和移动工作台的台面之间为过盈配合,顶棒套顶部不能高于压机上台面,所以拆卸起来相当困难,维修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于压机移动工作台顶棒孔内的分体式顶棒套,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顶棒套靠近台面的端部比较容易砸坏,而整体更换顶棒套会造成较大的浪费,以及顶棒套拆卸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于压机移动工作台顶棒孔内的分体式顶棒套,该所述顶棒套由筒状的上套和下套构成,且上套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上套与所述下套同轴配置,在所述上套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套的上端面间存在间隙;在所述上套上设置有拆卸部。

优选地,所述上套上设置的拆卸部为设置在所述上套内壁上的径向延伸的凸台。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上套内壁上的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套的上端面之间存在轴向间距。

优选地,在所述上套内壁上设置的凸台为关于所述上套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径向凸块,且所述径向凸块两侧与所述上套内壁的衔接边线之间形成的弧度角不超过90度。

优选地,所述上套上设置的拆卸部为均布设置在所述上套的上端面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上套的外壁呈两阶状,上部一阶的外径大于位于下部一阶的外径,同时下部一阶的外径与所述下套上端的外径一致。

优选地,所述上套采用铝合金制成,所述下套采用尼龙制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装配于压机移动工作台顶棒孔内的分体式顶棒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由上套与下套构成,更换时可以只更换砸坏掉的上套,不用更换完全装配在顶棒孔内完好无损的下套,上套可以通过上套上设置的拆卸部将其拆卸,方便快捷,节省材料。上、下套制作时使用到的材料不同,下套和目前使用的顶棒套一样,可以使用高强度的尼龙制作,上套使用高强度的铝合金制作,而且上套的轴向长度相对于下套的轴向长度要短,上、下套之间向对面无直接连接,可以自由分离,以便于拆卸。

上套选择耐磨的金属材质制作,保证其具有抗冲击性,一方面能够延长上套的使用时长,另一方面保证其上设置的拆卸部在长期受到冲压后,能够保证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是上套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时,在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前提下,还能够使得上套的质量减轻,具有防锈耐腐蚀的性能。下套可采用常用的高强度尼龙,强度高,成本低,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可以减少过盈压入顶棒套孔里时的操作难度。

所述拆卸部可以为上套内孔内设置的能配合工具将其拔出的凸台,也可以是设置在所述上套的上端面上的若干螺纹孔,通过将工具拧入所述螺纹孔中将其从顶棒套孔内拔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压机移动工作台上设置的与顶棒相配合的顶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所涉及的与移动工作台上的顶棒相配合的顶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所涉及之顶棒套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所涉及之顶棒套的上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工作台 2顶棒 3顶棒套

41、下套 42上套 42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2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装配于压机移动工作台顶棒孔内的分体式顶棒套,该所述顶棒套是由筒状的上套42和下套41构成的,为分体结构,且上套4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下套41和现有的顶棒套3一样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尼龙或者其他复合材料制成。使用时,将所述上套42与所述下套41同轴配置且所述上套42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套41的上端面相对,一般在装配完成后两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缝隙。在所述上套42上设置有拆卸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套42选择金属材质制作,在保证其具有抗冲击性时,一方面能够延长上套42的使用时长,另一方面保证其上设置的拆卸部在长期受到冲压后,能够保证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本实用新型中顶棒套由上套42与下套41构成,更换时可以只更换置于上方的被砸坏掉的上套42,不用更换完全装配在顶棒孔内完好无损的下套41,而且上套42可以通过其上设置的拆卸部便捷地将其拆卸。上套42的轴向长度相对于下套41的轴向长度要短很多,上、下套之间向对面无直接连接,可以自由分离,以便于拆卸。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所述上套42上设置的拆卸部的一种具体形式,所述拆卸部可为设置在所述上套42内壁上的径向延伸的凸台421。使用时,将工具伸入上套42的内孔中钩拉住凸台421的下端面,然后上拉便可将上套42有顶棒孔内取出。进一步优化后,使设置在所述上套42内壁上的凸台421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套42的上端面之间存在轴向的足够大的间距,来保证在上套42的上端面长期频繁地受到冲击失效时,不会对其内部设置的该凸台421之功能的发挥造成影响。所述凸台421最好位于上套42内壁之轴向的中部位置。

可对所述凸台421进行优化:在所述上套42内壁上设置的凸台421为关于所述上套42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径向凸块。所述径向凸块为平面板(平面板相对水平面平行),径向凸块的两侧与所述上套42内壁衔接处形成两条垂直线,两条垂直线上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任意两点间,在水平面内沿径向交线于轴线位置而形成的圆心角不超过90度,以便于拉拽工具能够快捷地伸入到凸台421的下端与凸台421的下端面接触,而将上套42卸下。

作为所述上套42上设置的拆卸部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所述上套42之拆卸部可为均布设置在所述上套42之上端面的螺纹孔,螺纹孔的上端口最好设置有沉孔。

在拆卸所述上套42时,通过将工具拧入所述螺纹孔中,然后上提工具,便可将其从顶棒套孔内拔出。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上套42的外壁呈两阶状,上部一阶的外径大于位于下部一阶的外径,同时下部一阶的外径与所述下套41上端的外径一致。上套42的轴向孔孔径大于下套41的轴向孔孔径。上述所言的凸台421在上套42的轴孔内对应在上部一阶下端边线上方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采用具有高强度性能的铝合金制成所述上套42,采用具有高强度性能的尼龙制成所述下套41。所述上套42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时,在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前提下,还能够使得上套42的质量减轻,具有防锈耐腐蚀的性能。下套41采用常用的高强度尼龙,强度高,成本低,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可以减少过盈压入顶棒套孔里时的操作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顶棒套靠近台面的端部部分比较容易被砸坏,造成顶棒套更换频次高时,存在的顶棒套整体更换浪费较大以及顶棒套拆卸困难等问题缺陷。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