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倒角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6526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倒角工装夹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工装夹具的设计改进,属于工装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深沟球保持架兜孔处的倒角为铣兜孔后对工件进行二次装夹加工形成的,采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倒角,需设计工装夹具。一般装夹时,均是操作人员手动拧紧螺母将压板压紧,安装和拆卸都比较繁琐, 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深沟球保持架装夹的气动倒角工装夹具,包括底座、活塞杆、端盖、压板和插板;所述底座内设有腔体,腔体的上部设有上通孔,腔体的下部设有下通孔,腔体上方设置端盖,端盖与底座的端面用螺栓连接;所述活塞杆为倒“T”字形,下端水平部分设置在腔体内,上端竖直部分依次穿过端盖、待加工工件和压板;所述插板设置在压板上方。所述活塞杆下端水平部分与腔体侧壁之间用O型圈密封,活塞杆上端竖直部分与端盖接触处用O型圈及骨架油封密封。所述底座上设置定位销钉,定位销钉上方设置待加工工件,起到固定和定位工件的作用。所述压板为圆盘状,圆盘外圈圆周上均匀分布多个凹槽,凹槽与深沟球保持架兜孔一一对应,用压板及插板实现工件的端面压紧。通过通孔的进气和出气控制活塞杆的上下位移,实现工件的夹紧及松开。

下通孔进气,上通孔出气时,活塞杆向上移动,工件松开,拿下插板和压板,进行工件更换,把新工件的铆钉孔与定位销钉对正,实现工件的定位,再把压板及插板装好,控制气动换向阀,上通孔进气,下通孔出气, 活塞杆向下移动,工件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通孔的进气和出气控制活塞杆的上下位移,实现工件的夹紧及松开,使压紧工件和拆卸工件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 实现装夹工件的机械化,方便快捷,提高安装与拆卸的效率,节省人工。压板和插板的组合可以使工件固定更为牢固,并且压板和插板活动连接在活塞杆上,便于拆卸,方便更换工件。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倒角工装夹具设计精巧便捷,可以多个工位同时加工,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气动倒角工装夹具剖面图;

图2为气动倒角工装夹具的气动原理图;

其中 1、底座, 2、活塞杆, 3、端盖, 4、定位销钉, 5、工件,6、压板, 7、插板, 8、上通孔, 9、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动倒角工装夹具,包括底座1、活塞杆2、端盖3、压板6和插板7;所述底座1内设有腔体,腔体的上部设有上通孔8,腔体的下部设有下通孔9,腔体上方设置端盖3,端盖3与底座1的端面用螺栓连接;所述活塞杆2为倒“T”字形,下端水平部分设置在腔体内,上端竖直部分依次穿过端盖3、工件5和压板6;插板7设置在压板6上方。所述活塞杆2下端水平部分与腔体侧壁之间用O型圈密封,所述活塞杆2上端竖直部分与端盖3接触处用O型圈及骨架油封密封。底座1上设置定位销钉4,定位销钉4上方设置待加工工件5,起到固定和定位工件的作用。所述压板6为圆盘状,圆盘外圈圆周上均匀分布多个凹槽,凹槽与深沟球保持架兜孔一一对应,用压板6及插板7实现工件的端面压紧。通过通孔的进气和出气控制活塞杆的上下位移,实现工件的夹紧及松开。

下通孔9进气,上通孔8出气时,活塞杆2向上移动,工件5松开,拿下插板7和压板6,进行工件5更换,把新工件的铆钉孔与定位销钉4对正,实现工件的定位,再把压板6及插板7装好,这时,控制气动换向阀,上通孔8进气,下通孔9出气时, 活塞杆2向下移动,工件压紧。实现了工件的拆卸和压紧机械化,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方便快捷,提高效率。

通过通孔的进气和出气控制活塞杆的上下位移,实现工件的夹紧及松开,使压紧工件和拆卸工件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 实现装夹工件的机械化,方便快捷,提高安装与拆卸的效率,节省人工。定位销钉可以使工件定位精准,使工件在夹紧过程中位置不会产生偏移,保证加工质量。压板和插板的组合可以使工件固定更为牢固,并且压板和插板活动连接在活塞杆上,便于拆卸,方便更换工件。压板设计为圆盘状,圆盘外圈圆周上均匀分布多个凹槽,凹槽与深沟球保持架兜孔一一对应,将待加工工件固定在压板下表面和底座上表面之间,待加工工件与压板下表面和底座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夹持过程中,工件受力均匀,可以保护工件,起到防止工件变形并且夹紧工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倒角工装夹具设计精巧便捷,可以多个工位同时加工,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