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基岩屑固化物可视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7721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环保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油田钻井过程中水基岩屑环保治理固化工艺室内模拟固化物被挤压的的一种水基岩屑固化物可视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水基岩屑是指水基钻井液体系钻井过程中产生的粘附或浸入岩石中的钻井液和滤液的地层岩石,目前除少量充气、泡沫、油基钻井液体系外基本上都采用水基钻井液体系。前苏联B.A西肖夫、A.B.布特列可夫等开发的固化处理法,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废弃水基岩屑中有毒有害物质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材料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通常是向废弃水基岩屑中加入固化剂,使之转化成固体,然后填埋或用作建筑材料。对水基岩屑进行固化处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较大程度地减少水基岩屑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但也不能彻底使水基岩屑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得到无害化处理,该项技术的关键是如何把水基岩屑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固定好,防止遇水浸出有毒有害物质。根据物理、化学理论,固体颗粒越粗,其比表面积越小,压实程度越大,内部孔隙越小,浸泡时接触浸泡液的面积越小,获得的浸出液环境影响越小,为了减少浸出液中的有害物质,就需要对水基岩屑固化体进行挤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试验用的可视模拟挤压装置,能直接读出压缩体积,测算浸出液中有害物质间的相关性,丰富了水基岩屑固化物环境达标情况评价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基岩屑固化物可视挤压装置,为水基岩屑固化物室内评价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试验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水基岩屑固化物可视挤压装置,主要由耐压玻璃筒、玻璃筒上盖、玻璃筒底盖、活塞组成,其特征在于耐压玻璃筒呈圆柱形,筒壁上设有体积刻度;螺母固定在玻璃上盖中心,螺母内内径与玻璃上盖中心孔径尺寸相等;玻璃筒底盖设有可拆卸的滤网和滤液出口;活塞设于耐压玻璃筒内,通过螺杆贯穿螺母与手柄相连。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活塞的直径与耐压玻璃筒内径相等。

上述活塞靠近玻璃筒底盖的一面呈圆锥形、半圆形、圆弧形、圆柱形中的一种。

上述玻璃筒上盖、玻璃筒底盖采用丝扣或卡扣方式与耐压玻璃筒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成本低,便于室内试验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玻璃筒底盖,2为耐压玻璃筒,3为活塞,4为螺母,5为螺杆,6为手柄,7为玻璃上盖,8为滤网,9为滤液出口,10为体积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水基岩屑固化物可视挤压装置,主要由耐压玻璃筒2、玻璃筒上盖7、玻璃筒底盖1、活塞3组成,耐压玻璃筒2呈圆柱形,筒壁上设有体积刻度10;螺母4固定在玻璃上盖7中心,螺母4内内径与玻璃上盖7中心孔径尺寸相等;玻璃筒底盖1设有可拆卸的滤网8和滤液出口9;活塞3设于耐压玻璃筒2内,通过螺杆5贯穿螺母4与手柄6相连。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固化体压滤仪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活塞3的直径与耐压玻璃筒2内径相等,活塞3靠近玻璃筒底盖1的一面呈圆锥形、半圆形、圆弧形、圆柱形中的一种,玻璃筒上盖7、玻璃筒底盖1采用丝扣或卡扣方式与耐压玻璃筒2连接。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明使用方法为:

将该装置玻璃筒上盖7与耐压玻璃筒拧紧,转动手柄6通过螺杆5的转动将活塞3收缩至玻璃筒上盖7最近位置,打开玻璃筒底盖1,装入水基岩屑固化物,在玻璃筒底盖1中放入滤网8并与耐压玻璃筒2盖紧,将装置旋转滤液出口9朝下,转动手柄6使活塞向玻璃筒底盖1方向移动,并用量筒收集滤液出口9流出的液相,停止某一位置后,记录耐压玻璃筒2上的体积刻度10和量筒中的液相体积,打开玻璃筒底盖1,取出被挤压的水基岩屑固化物,测量其浸出液的环境影响指标。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较好的反应水基岩屑固化物中可挤压液相、挤压体积与挤压后水基岩屑固化物浸出液环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2)挤压状态可视,挤压体积可以直读,有利于数据快速采集和准确度。

(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