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辊压机在线微调辊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299阅读:1383来源:国知局
电池极片辊压机在线微调辊缝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用于电池极片辊压机的在线微调辊缝装置,用来调节两个相对轧辊之间的间隙。



背景技术:

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要包括机架和在机架上上下分层相对设置的一对轧辊,所述轧辊的两端需定位在机架上,上层轧辊及其端部的轴承通过上轴承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下层轧辊及其端部的轴承通过下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为了便于调节上层轧辊与下层轧辊之间的间隙,进而控制极片的厚度,下轴承座与机架之间为活动连接,即下轴承座在机架上可上下移动,等到确定两个轧辊之间的间隙后,再将下轴承座固定。

为了防止因下辊本身重力而发生定位后下轴承座下移的情况,在下轴承座下部设有液压缸,利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顶住下轴承座。上述调节控制两个轧辊之间间隙的方式只是从大方面进行调节控制,因实际上对电池极片的厚度要求极其精细,所以上述调节控制两个轧辊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还不能满足要求。况且在一台辊压机上进行辊压的极片种类繁多,厚度要求通常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在一台辊压机上重复细微的调节两个轧辊之间的辊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池极片辊压机上使用的在线细微调整辊缝的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不用泄掉压力的情况下根据需要适时细微的调整辊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极片辊压机在线微调辊缝装置,所述辊压机包括主机架和设置在主机架上的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上设置上层轧辊;所述下轴承座上设置下层轧辊,下轴承座的底面设置上顶下轴承座的液压缸,所述在线微调辊缝装置包括设置在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之间的相互配合的主楔体和副楔体,所述副楔体固定设置在下轴承座的顶面,所述主楔体沿下层轧辊的轴向滑动设置在副楔体上、并位于在副楔体与上轴承座的底面之间,主楔体的侧端设置能在液压缸施加最大压力的情况下推动主楔体沿下层轧辊的轴向发生位移的推送机构。

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滚珠丝杠和伺服电机,所述滚珠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楔体的侧端;滚珠丝杠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相连。

其进一步改进在于:主机架上设置一固定板,所述滚珠丝杠通过轴承穿装固定在固定板上。

其进一步改进在于:伺服电机与滚珠丝杠之间设置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入端,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固定连接。

其进一步改进在于: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和滚珠丝杠输出至主楔体侧端的推力大于液压缸施加的最大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实用新型利用主楔体与副楔体接触面的变化,实现对上层轧辊与下层轧辊之间辊缝的精微调节。由于主楔体和副楔体位于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之间,副楔体固定在下轴承座上,滚珠丝杠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旋转使主楔体沿下层轧辊的轴向推进,主楔体下压副楔体,克服液压缸活塞杆向上顶的压力,使下轴承座细微下移,上层轧辊与下层轧辊之间的辊缝精微增大。反之,反向旋转的滚珠丝杠使主楔体旋出,在液压缸推杆向上顶的压力作用下,下轴承座细微上移,上层轧辊与下层轧辊之间的辊缝精微减小。

本实用新型在考虑液压缸最大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设计楔体的斜面角度以及伺服电机及减速器所能提供的动力,保证滚珠丝杠对主楔体的推力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液压缸能施加的最大压力,保证在不用对液压缸泄压的状态下对辊缝进行精确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辊压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液压缸,2、主机架,31、上轴承座,32、下轴承座,4、在线微调辊缝装置,41、副楔体,42、主楔体,43、推送机构,431、滚珠丝杠,432、伺服电机,433、减速器,4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极片辊压机在线微调辊缝装置,包括主楔体42、副楔体41和推送机构43。所述推送机构43包括滚珠丝杠431、伺服电机432和减速器43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辊压机包括主机架2、上轴承座31和下轴承座32,所述上轴承座31和下轴承座32设置在主机架2上,所述上轴承座31上设置上层轧辊,所述下轴承座32上设置下层轧辊,在下轴承座32的底面设置上顶下轴承座32的液压缸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在线微调辊缝装置设置在上轴承座31与下轴承座32之间的主机架2上。

所述主楔体42和副楔体41设置在上轴承座31与下轴承座32之间,主楔体42与副楔体41之间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副楔体41固定设置在下轴承座32的顶面,所述主楔体42滑动设置在副楔体41上、并位于在副楔体41与上轴承座31的底面之间,主楔体42的滑动方向与下层轧辊的轴向相同。主楔体42的侧端设置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能在液压缸1施加最大压力的情况下推动主楔体42沿下层轧辊的轴向发生位移。

所述推送机构43包括滚珠丝杠431、伺服电机432和减速器433,所述滚珠丝杠43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楔体42的侧端,在主机架2上设置一固定板44,所述滚珠丝杠43通过轴承穿装固定在固定板44上。滚珠丝杠431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43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432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相连。PLC控制器发出指令,通过伺服电机432控制滚珠丝杠43的转动,进而使主楔体42向前推进或向后拉出。在伺服电机432与滚珠丝杠431之间设置减速器433,伺服电机432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433的输入端,减速器433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431固定连接,保证滚珠丝杠431运行平稳。

所述伺服电机432的型号根据液压缸1进行选择,需要保证伺服电机432的输出力量在通过减速器433和滚珠丝杠431后,输出至主楔体42侧端的推力大于液压缸1施加的最大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滚珠丝杠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旋转使主楔体沿下层轧辊的轴向推进,主楔体下压副楔体,克服液压缸活塞杆向上顶的压力,使下轴承座细微下移,上层轧辊与下层轧辊之间的辊缝精微增大。反之,反向旋转的滚珠丝杠使主楔体旋出,在液压缸推杆向上顶的压力作用下,下轴承座细微上移,上层轧辊与下层轧辊之间的辊缝精微减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