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焊接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7206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小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焊接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焊接不论是利用药芯和实心焊丝进行焊接时都会产生火花飞溅的情况,而且火花飞溅容易产生很多安全隐患,虽然利用了机器进行焊接可以避免人身伤害的消除,但是仍旧存在烧毁机器的因素,并且现在大多数为机器臂式焊接,不能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内部焊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焊接吸尘装置,通过在连接杆、焊枪连接处和焊枪本身上设置旋转装置来实现多角度焊接,和车身本身具有喷水和打扫吸尘装置避免了隐患发生的同时提升了焊接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器人焊接吸尘装置,包括车身、焊枪和机械爪,所述车身上设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连接焊枪,所述焊枪的枪头处设有圆台形防护罩,所述圆台形防护罩后方的焊枪上设有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包括L形的支座和金属爪,所述车身的下方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上设有履带,所述车身两端连接有伸出臂,所述伸出臂的另一端连接扫地吸尘装置,所述伸出臂下方设有喷水装置,所述金属爪、焊枪、移动轮、扫地吸尘装置和喷水装置均连接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杆连接焊枪处设有旋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金属爪的爪数至少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金属爪的爪子形状为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焊枪身上设有导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焊枪的1/2处设有旋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杆与液压泵连接处设有旋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结构,根据焊接时会产生火花的飞溅增加了,圆台形防护罩,同时移动轮上覆盖机械履带,提高了焊接小车的安全性,利用在连接杆、焊枪连接处和焊枪本身上设置旋转装置来实现多角度焊接,同时小车本身体积相对于焊接臂体积小巧利于操控,可以在多种情况下进行内部焊接,提升了焊接的效率,利用小车车身上的喷水装置对飞溅的火花进行冷却,同时利用打扫吸尘装置进行打扫和吸出冷却后的焊丝熔渣,减少了工人的清洁时间,进一步增强了焊接的效率和可工作的时长,利用金属爪对一些比较难以稳定的比如圆柱形进行焊接时,利用机械爪进行固定,在进行焊接,增加了焊接小车对可焊接工件的种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车身;2、焊枪;3、机械爪;4、液压泵;5、连接杆;6、圆台形防护罩;7、L形的支座;8、金属爪;9、移动轮;10、履带;11、伸出臂;12、扫地吸尘装置;13、喷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机器人焊接吸尘装置,包括车身1、焊枪2和机械爪3,所述车身1上设有液压泵4,所述液压泵4上设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上连接焊枪2,所述焊枪2的枪头处设有圆台形防护罩6,所述圆台形防护罩6后方的焊枪2上设有机械爪3,所述机械爪3包括L形的支座7和金属爪8,所述车身1的下方设有移动轮9,所述移动轮9上设有履带10,所述车身1两端连接有伸出臂11,所述伸出臂11的另一端连接扫地吸尘装置12,所述伸出臂11下方设有喷水装置13,所述金属爪8、焊枪2、移动轮9、扫地吸尘装置12和喷水装置13均连接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将要进行的流程输入焊接控制器中,小车针对一些难以稳定的工件利用机械爪3先进行固定,然后同时旋转焊枪2连接处、焊枪2和连接杆5,以及通过液压泵4调节连接杆5的伸缩长度,调整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焊接,连接金属爪8的L形支座也可以进行调节,当焊枪2进行工作时,车身1上伸出臂11上的喷水装置13同时启动,当一部分焊接完毕小车进行移动时,启动打扫吸尘装置对冷却后的熔炼杂质进行扫除,同时为焊枪2增设了圆台形的防护罩,使得飞溅的火花绝大多数存留在小车附近便于消除。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杆5连接焊枪2处设有旋转轴,使得焊枪2可以呈圆形旋转增加了焊接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爪8的爪数至少两个,两个爪子及以上便于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爪8的爪子形状为L形,L形更便于夹持,增加了可焊接工件的种类。

本实用新型所述焊枪2身上设有导轨,焊枪2可前后移动可以进行伸入伸出进行焊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焊枪2的1/2处设有旋转轴,实现了焊枪2枪头的转动,多角度的焊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杆5与液压泵4连接处设有旋转装置,实现了焊枪2在水平面上的转动增加了焊枪2可焊接的角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