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像头壳体的定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2284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手机摄像头壳体的定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摄像头的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摄像头壳体的定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各个行业都在从工艺上更新换代,而电子行业发展最快的就是手机。手机摄像头作为手必不可少的部件,用于进行拍照摄像,是影响用户购买手机的要因之一。然而,手机摄像头对于焊接精度的要求高,且对于焊点的外观要求尤为严格,故,焊接难度很大。手机摄像头的壳体的焊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人工锡焊和激光焊接。人工锡焊的焊接效率低,焊接一致性差,焊接质量差,而激光焊接的焊接质量高,焊接速度快,其焊缝平整、美观。故,现有的现有的生产厂商逐渐开始引进激光焊接设备来进行生产。

现有的激光焊接设备在对摄像头壳体的焊接时,大都是先调节焊接机头对壳体进行定位再进行焊接。为进行流水作业,如图1所示,待焊壳体一般设置在在料带1上,以通过拉动料带将待焊壳体移动到焊接指定位上进行焊接。焊接机头在对壳体进行定位时,由于料带在送料过程中的运动惯性,往往存在料带抖动移位的现象,使得焊接机头很难对壳体进行精确的定位,导致焊接的效率和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是提出一种手机摄像头壳体的定位辅助装置,其目的在于防止料带因送料惯性的抖动移位,提高焊接机头对手机摄像头的壳体的定位准度,从而提高壳体的焊接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机摄像头壳体的定位辅助装置,该壳体并列设置并形成料带,该定位辅助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气缸,支撑件,承载台,以及定位组件。其中,机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与第四平板,以及两导柱。两导柱的第一端均固定在第一平板上,两导柱的第二端均穿过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并固定在第四平板上。第一气缸用于驱动第二平板上下运动,其本体固定在第一平板上,其输出端固定在第二平板上。支撑件用于支撑第三平板,其第一端固定在第四平板上,其第一端固定在第三平板上。承载台设于第三平板与第二平板相对一面上,其上设有安装槽,料带的部分置于该安装槽内且可在该安装槽内滑动。定位组件用于将料带抵压在承载台上,其设于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相对一面上。

优选地,定位组件包括:上定位板,下定位板,以及若干可弹性伸缩的测试针。上定位板固定在第二平板上。下定位板设于上定位板下,其可相对上定位板上下活动。若干测试针的第一端固定在上定位板上,若干测试针的第二端穿过下定位板。当第一气缸驱动第二平板向下运动时,若干测试针的第二端抵压在料带上。

优选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销,其第一端固定在上定位板上,其第二端穿过下定位板。料带上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当第一气缸驱动第二平板向下运动时,定位销的第二端插入定位孔内。

优选地,该定位辅助装置还包括分别套于两导柱上的第一直线轴承,两第一直线轴承均固定在第二平板上。

优选地,支撑件为可驱动第三平板向第二平板运动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本体固定在第四平板上,其输出端固定在第三平板上。

优选地,该定位辅助装置还包括分别套于两导柱上的第二直线轴承,两第二直线轴承均固定在第三平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止壳体料带的抖动移位,提高焊接机头对壳体的定位准度,从而对壳体的缝隙进行高效、精确且稳定的焊接,提高壳体的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待焊壳体组成的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A处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摄像头壳体的定位辅助装置。

参照图1,图1为待焊壳体组成的料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待焊壳体81并列设置,并形成一条料带8。

参照图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为图2A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待焊壳体81并列设置并形成料带8,该定位辅助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气缸2,支撑件3,承载台4,以及定位组件5。其中,机架1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第一平板11、第二平板12、第三平板13与第四平板14,以及两导柱15。两导柱15的第一端均固定在第一平板 11上,两导柱15的第二端均穿过第二平板12与第三平板13并固定在第四平板 14上。第一气缸2用于驱动第二平板12上下运动,其本体固定在第一平板11 上,其输出端固定在第二平板12上。支撑件3用于支撑第三平板13,其第一端固定在第四平板14上,其第一端固定在第三平板13上。承载台4设于第三平板 13与第二平板12相对一面上,其上设有安装槽41,料带8的部分置于该安装槽 41内且可在该安装槽41内滑动。定位组件5用于将料带8抵压在承载台4上,其设于第二平板12与第三平板13相对一面上。当待焊壳体81被料带8带动到安装槽41内的焊接指定位置时,通过第一气缸2驱动第二平板12向下运动,从而将第二平板12上的定位组件5件料带8紧压在承载台4上的安装槽41内。

具体地,该定位组件5包括:上定位板51,下定位板52,以及若干可弹性伸缩的测试针53。上定位板51固定在第二平板12上。下定位板52设于上定位板51下,其可相对上定位板51上下活动。若干测试针53的第一端固定在上定位板51上,若干测试针53的第二端穿过下定位板52。当第一气缸2驱动第二平板12向下运动时,若干测试针53的第二端抵压在料带8上。在本实施例中,测试针53共设有6个,其中,4个测试针53分别位于待焊壳体81两侧的料带8上,每侧两个。由此以在下定位板52下压的过程中对料带8进行固定。剩下的两个测试针53设于待焊壳体81前一个壳体的与待焊壳体81靠近的一侧,以在料带8 的送料方向上对料带8进行固定,更好的防止料带8因送料惯性而抖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料带8安置在安装槽41内,限制料带8在水平方向的移位;通过第一气缸2驱动下定位板52下压,从而将料带8抵压在安装槽41内,防止料带8上下抖动,并通过具有弹性伸缩的测试针53对料带8进行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可解决待焊壳体81在料带8运动的惯性下发生的抖动移位而导致地焊接机头对壳体81难以精确定位的问题,从而提高焊接机头对待焊壳体81的定位准度,以使得焊接机头可完成对待焊壳体81的缝隙进行高效、精确且稳定的焊接,提高待焊壳体81的焊接质量。

为了使得焊接机头对待焊壳体81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优选地,定位组件5还包括定位销54,其第一端固定在上定位板51上,其第二端穿过下定位板 52。料带8上设有与定位销54相配合的定位孔82,当第一气缸2驱动第二平板 12向下运动时,定位销54的第二端插入定位孔82内。通过定位销54和和定位孔82的配合,以在焊接机头对待焊壳体81定位前,确保待焊壳体81准确送到安装槽41的焊接指定位置,以进一步提高焊接机头对待焊壳体81的定位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辅助装置还包括分别套于两导柱15上的第一直线轴承6,两第一直线轴承6均固定在第二平板12上。通过两第一直线轴承6 与导柱15的配合,从而对第二平板12进行精确导向,使得上定位板51上的测试针53可以准确抵压到料带8上,确保对料带8的预固定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固定住料带8,进一步防止料带8抖动,优选地,支撑件3采用可驱动第三平板13向第二平板12运动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本体固定在第四平板14上,其输出端固定在第三平板13上。在第一气缸2驱动第二平板12 下压时,同时驱动第二气缸推动承载台4向第二平板12运动,消除料带8部分的运动惯性,以更好的固定住料带8。同时,第二气缸还可以提高对料带8的紧固力度,进一步防止料带8的抖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辅助装置还包括分别套于两导柱15上的第二直线轴承7,两第二直线轴承7均固定在第三平板13上。通过第二直线轴承7与导柱15的配合,以提高第三平板13向上运动的顺滑度,从而提高对料带8的固定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