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接挤压贵金属标准锭的筒模一体挤压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012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直接挤压贵金属标准锭的筒模一体挤压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机配套的专业挤压工具,用于贵金属标准锭直接挤压型材的筒模一体挤压筒。



背景技术:

贵金属是指金、银和铂族(钌、铑、钯、锇、铱、铂)等8种稀有金属。这些贵金属性质稳定、光泽艳丽、用途广泛但存量稀少,因而价值较高。以工业用途比重较大的白银为例,因其优越的性能在机械、电子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银及其合金型材的需求量日益扩大,而存量却逐渐减少,加之白银与黄金具有相同的金融属性,与黄金相比,白银的单位价值低,市场容量小,价格常常被市场操控,大的价格波动给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银及其合金型材主要有板带材、棒材和丝材等,以板带生产方式为例,要通过冶炼铸锭、洗面、轧制、中间退火、酸洗、烘干、二次轧制等多道工序。在冶炼铸锭过程中有烧损,轧制会产生加工硬化,需要中间退火,退火会有氧化产生,必须进行酸洗后,再进行二次轧制等,这些中间环节都会造成较大的材料损耗和人工及辅料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成本。近年来,国内外贵金属加工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缩短工艺流程和科学管理,提高贵金属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单位试图用挤压铜、铝等的通用卧式挤压机生产贵金属型材产品,但由于这类设备的加工能力和投资都比较大,而 贵金属产品数量与之匹配相差甚远,即使采取普通材料挤压和贵金属挤压穿插生产的方式,也会由于其传统卧式挤压机和挤压筒结构的限制,而不能生产出合格的贵金属型材产品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直接挤压贵金属标准锭的筒模一体挤压筒,其一,能有效缩短贵金属型材生产工艺流程、减少贵金属冶炼铸锭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二,该实用新型能方便的用于普通的通用立式压力机上,有效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直接挤压贵金属标准锭的筒模一体挤压筒,它包括挤压筒内套和外套,其特征在于:在内套的中部设有与贵金属标准锭横断面相适应的挤压筒孔,在内套的侧面靠近端部处设有挤压模孔,同时,挤压模孔开在挤压筒上,并与挤压筒成一整体,在挤压筒底部设有可拆卸导流斜垫。

导流斜垫的斜垫高端高出下左下挤压模孔定径带上沿1.5~2mm,低端低出右下挤压模孔定径带下沿1~1.5mm,导流斜垫倾角在13°~17°。

其中内套和外套之间为热镶配合。

挤压作业时,由于导流斜垫的阻隔导流作用,坯料金属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与挤出品方向成直角。

一个挤压周期完成后,利用挤压杆与挤压筒内腔的相对运动切断挤出品与坯料压余的连接,取出产品。

在一个挤压筒上设1~4个挤压模孔,通过上下颠倒挤压筒或180°转换挤压筒角度,能挤压1~4种不同规格的产品。

在外套与内套之间根据所挤压贵金属塑性不同,可设至少一个中套,形成有内套、中套和外套的筒模一体复合挤压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直接挤压贵金属标准锭,避免重熔铸锭带来不必要的烧损损耗、冶炼设备的投资,冶炼辅料以及人工成本等;(2)在一个挤压筒上可开设1~4个不同规格模孔,以适应贵金属批量小,规格多的特点,降低挤压工具投入成本;(3)一个作业周期完成后,利用挤压杆与挤压筒的相对运动切断挤出品与坯料压余的连接,方便产品脱模;(4)由于挤压方向与挤出品方向成直角(90°),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在普通压力机上挤压型材产品;(5)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卧式挤压机,有效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挤压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作业方式示意图。

其中:1-挤压筒内套,2-外套,3-挤压筒孔,4-导流斜垫,右上挤压模孔5-1、左上挤压模孔5-2、右下挤压模孔5-3、左下挤压模孔5-4,6-垫铁,7-挤压筒支撑座,8-支撑平台,9-挤压杆,图中箭头A是挤压杆移动方向,B是经过加热的贵金属标准锭,箭头C为产品的运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8是支撑平台,现有挤压筒包括挤压筒内套1、外套2和挤压筒孔3,内套1与外套2之间为圆柱面过盈配合。挤压模孔与挤压筒分离,作业时由挤压机上的副缸将二者压紧在一起。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直接挤压贵金属标准锭的筒模一体挤压筒。它包括挤压筒内套1、外套2、在内套1的中部设有与贵金属锭横断面相适应的挤压筒孔3,在挤压筒底部设有可拆卸导流斜垫4,在内套的侧面靠近挤压筒端部处设有右上挤压模孔5-1、左上挤压模孔5-2、右下挤压模孔5-3、左下挤压模孔5-4,四个挤压模孔分别开设在内套上与挤压筒成一整体。

所述的内套1和外套2之间,可设中套,也可是多层中套,各层筒体均为圆柱面热镶配合。根据贵金属塑性的不同,挤压筒层数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复合。

所述的实用新型构成由内套1、外套2、挤压筒孔3,挤压模孔5和导流斜垫4构成,如图3所示,挤压作业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挤压杆9向下移动进入挤压筒孔3,挤压筒孔内金属受压发生塑性变形向下流动,由于导流斜垫4的导向作用,金属B进入右下挤压模孔5-3,成为挤压型材产品。一个挤压周期完成后,抽出垫铁6,挤压杆9继续下移,将未进入右下挤压模孔5-3的金属(即压余)和导流斜垫4一起推出挤压筒外,与此同时,切断压余与产品的连接,取出产品,完成一个挤压周期。

所述的实用新型,根据产品品种的多少,一个挤压筒可设置1~4个挤压模孔,变化产品规格时,通过挤压筒上下颠倒或转换挤压筒角度(180°)的方式,将拟挤压产品模孔置于图3中右下挤压模孔5-3的位置,按图3所示放好导流斜垫4和垫铁6,即可进行下一个挤压作业。导流斜垫4的作用其一是起导流作用,其二是避免金属进入未使用的左 下挤压模孔5-4,导流斜垫4斜垫高端高出下左下挤压模孔5-4定径带上沿1.5~2mm,低端低出右下挤压模孔5-3定径带下沿1~1.5mm,倾角在13°~17°。坯料长度以装入挤压筒后,上端不高于图3中右上挤压模孔5-1、左上挤压模孔5-2的定径带下沿为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