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环形槽加工的除屑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111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环形槽加工的除屑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环形槽加工的除屑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机架、缸盖等设备上一般需要以车削或是铣削的方式加工环形槽,而在环形槽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残屑(如铁粉残留等)会滞留在环形槽内,导致环形槽在使用时出现卡死的情况,一般需要把残屑除去之后再投入使用。而现有的除屑方法一般都是人工或者机动用针剔除环形槽内的残屑,导致除屑效率较低。且当残屑卡在环形槽内时,简单的用针也不易剔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形槽加工的除屑工装,其能简单快速除去环形槽内的残屑,提高除屑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环形槽加工的除屑工装,用于除去工件环形槽内的残屑,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工件的检测底座以及旋转件;检测底座上设有进气通道以及出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一端与外部供气装置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旋转件设于出气通道内;且旋转件的外壁与出气通道的内壁间隔设置并形成吹气间隙;所述旋转件的顶端形成除屑端,该除屑端用于插装至所述环形槽并与所述环形槽枢转配合;所述吹气间隙用于在所述除屑端与环形槽枢转配合时与环形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除屑端上设有多个齿状结构;多个齿状结构绕所述旋转件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阵列,相邻两齿状结构之间形成通气间隙,该通气间隙用于与所述吹气间隙连通。

优选的,所述检测底座上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用于固定所述工件以使所述环形槽正对于所述除屑端。

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沿检测底座的径向延伸;所述出气通道沿检测底座的轴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多个第一进气道以及多个第二进气道,第一进气道的一端连通至出气通道,第一进气道的另一端贯通至检测底座的外端面;各第二进气道的一端一一对应连通至各第一进气道,各第二进气道的另一端贯通至检测底座的外端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将加工好环形槽的工件放置在检测底座上,且使旋转件的除屑端插装在环形槽内,同时使转动工件,在工件转动的同时,通过外部供气装置给进气通道内通气,气体经进气通道进入出气通道,进而经吹气间隙进入环形槽内,从而在除屑端转动的过程中对环形槽进行吹气,使环形槽内的残屑去除,操作简单,且除屑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屑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屑工装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检测底座;11、进气通道;111、第一进气道;112、第二进气道;12、出气通道;13、定位轴;20、旋转件;21、齿状结构;30、工件;31、环形槽;40、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环形槽加工的除屑工装,包括检测底座10以及旋转件20,具体在检测底座10上设有进气通道11以及出气通道12,使进气通道11的一端与外部供气装置连通,进气通道11的另一端与出气通道12的一端连通。将旋转件20设置在出气通道12内;且旋转件20的外壁与出气通道12的内壁间隔设置,并可形成吹气间隙。此外,上述旋转件20的顶端形成除屑端,该除屑端用于插装至所述环形槽31,并且除屑端与环形槽31枢转配合。吹气间隙可在所述除屑端与环形槽31枢转配合时与环形槽31连通。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除屑工装时,加工好环形槽31的工件30放置在检测底座10上,且使旋转件20的除屑端插装在环形槽31内,同时使工件30转动,在工件30转动的同时,通过外部供气装置给进气通道11内通气,气体经进气通道11进入出气通道12,进而经吹气间隙进入环形槽31内,从而在工件30转动的过程中对环形槽31进行吹气,使环形槽31内的残屑去除,操作简单,且除屑效果好。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旋转件20的除屑端上设多个齿状结构21,使该多个齿状结构21绕旋转件20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阵列,且相邻两齿状结构21之间可形成通气间隙,使该通气间隙用于与吹气间隙连通。如此,在除屑端转动时,各个齿状结构21均可起到拨动残屑的作用,而相邻两齿状结构21形成的通气间隙也可进气,使气体能够进入环形槽31深处,除屑效果更好。当然,上述齿状结构21也可由其他结构进行替换,如毛刷等,也能在旋转过程中对环形槽31进行清理。

优选的,检测底座10上还可设置定位轴13,在安装上述工件30时,可将工件30安装在定位轴13上,在工件30安装在定位轴13上时,工件30的环形槽31可正对于除屑端,便于定位。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进气通道11具体可以沿检测底座10的径向延伸,而出气通道12沿检测底座10的轴向延伸,便于气体的贯通以及旋转件20的安装。

进一步的,参见图2,上述进气通道可包括多个第一进气道111以及多个第二进气道112,使第一进气道111的一端连通至出气通道12,第一进气道111的另一端贯通至检测底座10的外端面;各第二进气道112的一端一一对应连通至各第一进气道111,各第二进气道112的另一端贯通至检测底座10的外端面,如此方便气流的流通,避免气流过急。估计第一进气道可以是通过气管40与外部供气装置连通的。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