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75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锻模具,属于电器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造电气用母线加工零件所采用的传统工艺都是热挤、清洗、粗调、制头、碾压、冷拉、精调成型材、锯料、再机加工等工步操作。其工序多、劳动强度大,同时制成的产品材质疏松、导电率质量不易保证。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热锻成型模具(专利号CN201420862064.8)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热锻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模和下模在冲压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造成了热锻加工的成品的尺寸精度较低,影响了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锻模具,成品尺寸精度较高,提高了成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锻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端设置有模具型腔A,下模下端设置有模具型腔B;所述模具型腔A与模具型腔B呈镜像对称,上模与下模之间还设置有胚料;所述模具型腔B呈L形,L下方短边上设置有圆柱形空腔,L的竖直线和小短横之间还设置有斜坡连接;上模上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设置于上模下端与下模相对的面上,下模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设置于下模上端与上模相对的平面上,导向柱与导向槽滑动配合,导向槽内设置有缓冲装置。

优化的,上述热锻模具,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一个缓冲承压板,缓冲承压板设置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滑动连接,缓冲承压板与导向槽的内侧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杆。

优化的,上述热锻模具,所述弹性支撑杆为弧形支撑杆。

优化的,上述热锻模具,所述斜坡与模具型腔B竖直方向上呈45°角。

优化的,上述热锻模具,所述胚料为铜材料。

优化的,上述热锻模具,所述上模与下模为耐热模具铜制成。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导向柱和导向槽,通过导向柱和导向槽的导向作用防止上模与下模在和模过程中发生横向位移,防止其横向尺寸发生偏差。热锻模具在合模的过程中上模与下模会有较大的冲击,导向柱和导向槽长时间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会发生变形或者断裂,影响其导向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缓冲装置,当导向柱和导向槽受到较大冲击时,缓冲承压板和弹性支撑杆受到导向柱传递的冲击力,弹性支撑杆在受到冲击后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弹性支撑杆受到的冲击力,防止导向柱和导向槽长时间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后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2、模具型腔A,3、胚料,4、模具型腔B,5、下模,8、导向柱,9、导向槽,10、缓冲承压板,11、弹性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热锻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5,上模1上端设置有模具型腔A2,下模5下端设置有模具型腔B4;所述模具型腔A2与模具型腔B4呈镜像对称,上模1与下模5之间还设置有胚料3;所述模具型腔B4呈L形,L下方短边上设置有圆柱形空腔,L的竖直线和小短横之间还设置有斜坡连接;上模1 上设置有导向柱8,导向柱8设置于上模1下端与下模5相对的面上,下模5上设置有导向槽9,导向槽9设置于下模5上端与上模1相对的平面上,导向柱8 与导向槽9滑动配合,导向槽9内设置有缓冲装置。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一个缓冲承压板10,缓冲承压板10设置于导向槽9内并与导向槽9滑动连接,缓冲承压板10与导向槽9的内侧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杆11。所述弹性支撑杆11为弧形支撑杆。所述斜坡与模具型腔B4竖直方向上呈45°角。所述胚料3为铜材料。所述上模1与下模5为耐热模具铜制成。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导向柱8和导向槽9,通过导向柱8和导向槽 9的导向作用防止上模1与下模5在和模过程中发生横向位移,防止其横向尺寸发生偏差。热锻模具在合模的过程中上模1与下模5会有较大的冲击,导向柱8 和导向槽9长时间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会发生变形或者断裂,影响其导向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增加了缓冲装置,当导向柱8和导向槽9受到较大冲击时,缓冲承压板10和弹性支撑杆11受到导向柱8传递的冲击力,弹性支撑杆11在受到冲击后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弹性支撑杆11受到的冲击力,防止导向柱8和导向槽9长时间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后发生变形。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