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金属件上焊接超薄金属片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3424阅读:17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金属件上焊接超薄金属片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金属件上焊接超薄金属片的工装。



背景技术:

科技日新月异,生活翻天覆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创意无处不在,如今整体铝合金手机电池盖已经成为设计师们的另一个花样翻新的用武之地,它们不仅外观新颖、独特,创意十足,而且还可以很好的为你保护好爱机。NFC是实现手机支付和交通卡等功能的技术所在,必将成为手机标配,手机NFC信号触点很多是采用0.1mm厚超薄铜片焊接在铝合金外壳上。超薄铜片由于太薄在加工、运输、安放、安装等环节中都很容易导致变形扭曲;如果把变形扭曲的超薄铜片放在铝合金上直接焊接,就很容易产生虚焊假焊、铜片倾斜不平、导电率不达标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金属件上焊接超薄金属片的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超薄铜片由于太薄在加工、运输、安放、安装等环节中都很容易导致变形扭曲;进而如果把变形扭曲的超薄铜片放在铝合金上直接焊接,就很容易产生虚焊假焊、铜片倾斜不平、导电率不达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金属件上焊接超薄金属片的工装,包括下模和设置于所述下模正上方的上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留有空间;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弹性压紧装置,所述上模上竖直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弹性压紧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弹性压紧装置包括紧固部件、活动块和弹性部件,所述活动块通过所述紧固部件固定在所述上模上,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活动块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

优选的,所述紧固部件为螺栓,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优选的,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上模与所述活动块之间,所述活动块设置在所述上模上开设的活动槽内,所述活动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在所述活动槽内做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顶面距所述活动槽的距离范围为0.3mm至0.8mm。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第二激光焊接口,所述第二激光焊接口呈倒圆锥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模包括铝合金放置块,所述铝合金放置块上部设置有盖板限位块和导套。

优选的,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两套夹紧装置,两套所述夹紧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上模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激光焊接口,所述第一激光焊接口贯通所述盖板开设。

优选的,所述上模底部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与所述导套相配合,且一一对应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上模设置弹性压紧装置,超薄铜片放在铝合金上直接焊接时,降低了虚焊不良率,避免了超薄铜片压痕、凹凸不平现象的发生,满足了客户对导电率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在金属件上焊接超薄金属片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4为图3中上模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5为待加工铝合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模;2-上模;3-夹紧装置;4-铝合金产品;5-弹性压紧装置;

11-铝合金放置块;12-提取螺栓;13-盖板限位块;14-导套;

21-盖板;22-第一激光焊接口;23-导柱;

41-超薄铜片;42-超薄铜片放置槽;

51-等高限位螺栓;52-弹簧;53-活动块;54-活动槽;55-第二激光焊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说明,“缺口状”的含义为除截面平齐外的形状。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金属件上焊接超薄金属片的工装,包括下模1和设置于下模1正上方的上模2,上模2和下模1之间留有空间;上模2上设置有弹性压紧装置5,上模2上竖直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弹性压紧装置5安装在安装孔内。弹性压紧装置5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上模设置弹性压紧装置,超薄铜片放在铝合金上直接焊接时,降低了虚焊不良率,避免了超薄铜片压痕、凹凸不平现象的发生,满足了客户对导电率的要求。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压紧装置5可拆卸的设置在上模2上。可拆卸的设置方式,方便弹性压紧装置5的安装拆卸、维修维护等。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压紧装置5包括紧固部件、活动块53和弹性部件,活动块53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上模2上,紧固部件与活动块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具体的,紧固部件为螺栓51,弹性部件为弹簧52。

采用上述弹性活动块结构,自动适应铝合金的不同相对高度误差,再通过垂直于焊接面的力压紧,确保多个超薄铜片与铝合金完全无缝贴合,解决了常见的虚焊问题。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簧52套设在上模2与活动块之间,活动块53设置在上模2上开设的活动槽54内,活动块53在弹簧52的作用下在活动槽54内做往复运动。活动槽54的设置,使得活动块53在弹簧52的作用下只能在活动槽54内运动,对活动块53起到限位的作用,增加了活动块53对超薄铜片压紧的效果。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活动块53的顶面距活动槽54的距离范围为0.3mm至0.8mm。活动块53的顶面距活动槽54的距离优选为0.5mm。夹紧装置3压紧后,上模2、下模1对应合并,盖板21的底面完全贴在盖板限位块13上,由于“盖板21底面到活动块53顶面的高度,在弹性压紧装置5没压紧时比压紧时高出0.5mm左右”的原因,在弹簧的作用下,活动块53总会有向下的力将对应的可能扭曲不平的铜片压平并完全贴死在铝合金上,从而满足焊接所需的条件。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4所示,活动块53上开设有第二激光焊接口55,第二激光焊接口55呈倒圆锥形设置。由于激光束是上大下小的,为了不挡住激光束,同时又要保证活动块强度,所以第二激光焊接口55设置成倒圆锥形。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下模1包括铝合金放置块11,铝合金放置块11上部设置有盖板限位块13和导套14。通过设置盖板限位块13可以有效地对盖板21进行支撑和高度定位;通过设置导套14则可以进一步对盖板21进行限位和固定。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强上模2在下模1上的固定效果,下模1上设置有两套夹紧装置3,两套夹紧装置3对称设置在下模1的两端。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模2包括盖板21,盖板21上开设有第一激光焊接口22,第一激光焊接口22贯通盖板21开设。由于激光束是上大下小的,为了不挡住激光束,同时又要保证活动块强度,第一激光焊接口22的尺寸大于第二激光焊接口55的尺寸。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4所示,上模2底部设置有导柱23,导柱23与导套14相配合,且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安装时,导柱23插入到导套14中,导柱23与导套14相配合,进一步增强了上模2在下模1上的固定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与多个超薄铜片焊接的工装,为了便于对工装进行拿取,在下模1上还设置有提取螺栓12,提取螺栓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提取螺栓12具体设置在铝合金放置块11的对角线两端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在金属件上焊接超薄金属片的工装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铝合金产品4(参见图5)放置在铝合金放置块11的六个定位柱限制的位置上;

将多个超薄铜片41分别放置于超薄铜片放置槽42中;

将上模2上的导柱23对准下模1上的导套14后放手,上模2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沉;

将下模1两头的夹紧装置3压紧在上模2上,上模2的盖板21底面会完全贴死在盖板限位块13上,在弹簧的作用下,每个活动块53将对应的可能扭曲不平的超薄铜片41压平并完全贴死在铝合金产品4上;

将焊接开关按下,开始焊接。

上述步骤完成后,参照上述过程反向操作拿取焊接好的铝合金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