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骨架扭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5038发布日期:2018-06-15 21:1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叶轮骨架扭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扭制冷、热风机风叶骨架的专用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的是一种叶轮骨架扭角机。



背景技术:

用于风机中的叶轮,通常是先将其冲压成型至多片瓣状形,然后再通过后期的扭角工艺,将叶轮的瓣状叶片扭转一定角度形成最终的叶轮产品。

现有技术中对叶轮的叶片扭角通常为人工扭角,这种方式不仅耗费人工,效率低,而且产品质量也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逐渐针对这一产品,研发出了专门的扭角机,专利号为CN96218183.8名称为《铰链转动式手动折板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结构,其结构是在机架内设有磁吸盘铁芯,与压板式衔铁构成固定工件磁路;固定前板与活动梁板间采用两组、四个铰链呈对称斜向布置的铰链机构连接;固定前板下端设置扳动手柄,活动梁板下端设有手柄滑槽及弯折角度限位游标。优点是工件折弯处弧度小,折线精确;游标定位,折角准确;磁力固定,操作简便;整机结构新颖,外形紧凑,动作灵活,性能可靠。适用于金属板料的手动折弯机。但其缺点是该扳角设备,还是需人工手动扳角来实现,需2~5人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适用叶轮产品种类广、同时减少人工的叶轮骨架扭角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叶轮骨架扭角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定位叶轮的定位机构、用于扭动叶轮的叶片角度的扭角机构以及用于将叶轮压紧于定位机构上的压紧机构,于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转动叶轮相应叶片角度以使得待扭角的叶片朝向扭角机构的转角机构,所述转角机构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固定在机架下方的轴承筒处,该转轴的上端与定位机构固定并可带动定位机构转动,该转轴的下端受第一驱动部带着转盘转动,在转轴和机架之间设置有控制转轴旋转角度的转角控制机构,所述转角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上且沿转轴轴向分布的多个角度限制盘,每一角度限制盘上均设置有均匀相位角间隔的角度限制槽,且每一角度限制盘上的角度限制槽个数均不同,所述角度限制盘配合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一可配合卡入角度限制槽的卡接部以及调节卡接部沿转轴轴向方向位置调节的调节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二驱动部以及受第二驱动部驱动沿角度限制盘径向前后移动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角度限制槽配合卡接。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调节部包括沿转轴轴向设置的调节座,所述第二驱动部固定有一与调节座配合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调节座沿竖向滑移配合,且固定块与调节座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结构。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调节座上沿竖向间隔分布且于多个所述角度限制盘一一对应的卡槽,所述固定块设置有螺纹孔,当所述螺纹孔与卡槽对应时,使得卡接部的卡接块对应相应的角度限制盘。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卡接块的端部还设置有一滚轮,所述滚轮的旋转轴向与转轴的旋转轴向平行。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扭角机构包括扭角板以及带动扭角板转动的第三驱动部和带动扭角板朝向叶轮靠近或远离的第四驱动部,所述扭角板相对叶轮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叶片插入的扭角槽。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三驱动部包括有减速齿轮组以及设置在设置在所述减速齿轮组最末端的齿轮设置有外罩,该外罩设有角度限位装置,所述角度限位装置包括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齿轮上的被感应件,当所述被感应件被传感器感应时,第三驱动部停止动作。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五驱动机构,所述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有一朝向定位机构上下运动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上转动连接有一处于定位机构正上方的压紧头,当第五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块下降之后,所述压紧头压于定位机构的叶轮上。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与转轴固定的定位转块,所述定位转块的上侧面与叶轮的转动中心面匹配,所述定位转块的上侧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在叶轮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一转盘,所述转盘与第一驱动机构之间通过皮带轮联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当需要对叶轮进行扭角作业的时候,先根据叶轮的型号选择对应的角度限制盘,如需要扭具有三个叶片的叶轮,则选择具有三个角度限制槽的角度限制盘,调整卡接机构的位置,使得卡接块与具有三个角度限制槽的角度限制盘对应,当卡接块分别卡入角度限制盘的不同角度限制槽时,能够使得叶轮的三个不同叶片分别对应扭角机构的扭角槽,然后通过扭角机构分别对叶轮的三个叶片实现扭角作业,在这过程中,先在定位机构上放入叶片,然后启动程序,压紧机构、转角机构、扭角机构分别通过PLC的时序控制顺次逻辑动作,实现对叶轮的三个叶片实现扭角,整个过程只需一个人操作完成,效率高,且能够具有不同叶片数量的叶轮进行扭角作业,通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整体机构示意图(隐藏机架);

图3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定位机构、转角机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角度控制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转轴与轴承筒分解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多个角度限制盘的分解图;

图7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压紧机构示意图;

图8和图9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扭角机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叶轮骨架扭角机的定位机构与叶轮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光栅;2、定位转块;21、定位柱;211、定位凸起;3、叶轮;31、定位孔;311、定位槽;32、叶片;41、角度限制盘;411、角度限制槽;42、调节座;421、滑移槽;422、卡槽;43、固定块;431、滑块;432、螺纹孔;44、第二驱动部;441、卡接块;442、滚轮;45、轴承筒;46、转轴;461、转盘;51、第五驱动部;52、升降块;53、压紧头;54、横梁架;55、支撑杆;61、第四驱动部;62、联动板;63、第三驱动部;64、减速齿轮组;65、导向转杆;651、导向座;66、扭角板;661、扭角槽;67、传感器;68、被感应件;71、第一驱动部;72、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叶轮骨架扭角机,先参见附图1,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主要包括用于定位放置叶轮3的定位机构,使得叶轮3在定位机构上稳定运转的压紧机构,带着叶轮3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叶片32对准扭角机构的转角机构,以及将叶片32扭动一定角度的扭角机构。

接着参见附图10,定位机构包括了定位转块2,在定位转块2的上表面转动中心处设置有定位柱21,在定位柱21的柱面设置有定位凸起211,叶轮3上相应的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孔31,以及与定位凸起211配合的定位槽311,其中定位孔31与定位柱21的配合主要限定叶轮3的位置,而定位凸起211和定位槽311的配合主要限定叶轮3的摆放角度和限制叶轮3与定位转块2之间周向相对转动的功能。

接着参见附图7,压紧机构包括了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撑杆55,在支撑杆55的上端横架由横梁,横梁上设置有第五驱动部51,这里的第五驱动部51是三个并排的气缸,它们的活塞杆向下穿过横梁之后固定有升降板,在升降板的下侧转动设置有压紧头53,当第五驱动部51带着升降板下降时,能够使得压紧头53刚好压在叶轮3上,且使得压紧头53与定位转块2同轴。压紧头53内自设有轴承,能够使得当压紧头53压在叶轮3上的时候,由定位转块2的转动带着同步转动。

接着参见附图8和9,并且结合附图1,扭角机构包括第四驱动部61,第四驱动部61也是气缸形式,其水平设置,活塞杆端部固定有一联动板62,与活塞杆同侧在联动板62上固定有第三驱动部63,第三驱动部63是电机形式,其转轴穿过联动板62之后驱动有减速齿轮组64,在联动板62的最上侧设置有架板,该架板处于靠近减速齿轮组64的最后一个齿轮的位置,并且在该加班上设置有感应器,在减速齿轮组64的最后一个齿轮上设置有与感应器配合的被感应件68,减速齿轮组64的最后一个齿轮的旋转中心设置有导向转杆65,导向转杆65的一端固定在该齿轮上,另一端穿过联动板62和导向座651之后固定有扭角板66,扭角板66、导向转杆65和定位在定位机构上的叶轮3轴向对齐,使得当叶轮3放在定位机构上或者由转角机构带动转换角度之后的叶片32与扭角板66的扭角槽661正面相对。第四驱动部61带着联动板62相对叶轮3前后运动的过程中,扭角板66实现其扭角槽661与叶片32的卡接与脱离,当叶片32卡入扭角槽661之后,第三驱动部63通过减速齿轮组64带着导向转杆65转动,同时扭角板66使得叶片32扭动一定角度,直到感应器检测到被感应件68之后,第三驱动部63停止工作,第四驱动部61带着联动板62复位,接着第三驱动部63也复位。

接着参见附图2-6,转角机构,包括一与定位转块2同轴且设置在其下方的转轴46,该转轴46转动连接于固定在机架1下方的轴承筒45处,且一端与定位转块2固定,当转轴46转动的时候,定位转块2也同步转动。该转轴46的下端受第一驱动部71带着转动,其中第一驱动部71为电机形式,在转轴46的下端设置有转盘461,通过皮带轮72,第一驱动部71带着转轴46转动。

在转轴46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控制转轴46旋转角度的转角控制机构,转角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46上且沿转轴46轴向分布的多个角度限制盘41,每一角度限制盘41上均设置有均匀相位角间隔的角度限制槽411,且每一角度限制盘41上的角度限制槽411个数均不同,角度限制盘41配合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一可配合卡入角度限制槽411的卡接部以及调节卡接部沿转轴46轴向方向位置调节的调节部。

卡接部包括第二驱动部44以及受第二驱动部44驱动沿角度限制盘41径向前后移动的卡接块441,其中第二驱动部44也是气缸形式,卡接块441与角度限制槽411配合卡接,无论当卡接块441卡入哪个角度限制槽411的时候,叶轮3的相应叶片32均能正对扭角块的扭角槽661,这些效果可以在结构设计与安装调试过程中实现。

调节部包括沿转轴46轴向设置的调节座42,第二驱动部44固定有一与调节座42配合的固定块43,在固定块43上设置有滑块431,在调节座42上竖向设置有滑移槽421,从而实现固定块43与调节座42沿竖向滑移配合,且固定块43与调节座42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调节座42上沿竖向间隔分布且于多个所述角度限制盘41一一对应的卡槽422,固定块43设置有螺纹孔432,当所述螺纹孔432与卡槽422对应时,使得卡接部的卡接块441对应相应的角度限制盘41,并且可以通过螺丝锁入螺丝孔,且使得螺丝的端部嵌入卡槽422,实现固定块43在调节块上的竖向位置得到定位固定。

卡接块441的端部还设置有一滚轮442,所述滚轮442的旋转轴46向与转轴46的旋转轴46向平行,从而当卡接块441向角度限制盘41方向运动的时候,可以由滚轮442先定压在角度限制盘41的周壁上,减少摩擦,然后在角度限制盘41的转动下自然而然的使得卡接块441嵌入下一个角度限制槽411内,实现转轴46转动角度的限制,当卡接块441卡入角度限制槽411内的时候,转轴46无法周向转动,此时,皮带轮72会自动在转盘461上打滑,防止转盘461继续被第一驱动部71带动。

例如加工一块具有三个叶片32的叶轮3,在具体扭角作业的时候,有人工先将叶轮3放在定位转块2上,由于有定位凸起211的作用,能够使得当叶轮3一放入定位转块2,其中一个叶片32就能正对扭角块的扭角槽661。接着第五驱动部51带着升降块52和压紧块下降,使得压紧块压在叶轮3上。

接着进行扭角步骤:第四驱动部61带着扭角块向叶轮3靠近,且使得扭角槽661与叶片32卡接匹配,然后第三驱动部63带着导向转杆65转动,扭角块将带着叶片32扭动一定角度,直到直到感应器检测到被感应件68之后,第三驱动部63停止工作,第四驱动部61带着联动板62复位,接着第三驱动部63也复位,如此实现第一个叶片32的扭角。

然后进行转角步骤:第二驱动部44带着卡接块441从角度限制盘41的角度限制槽411抽出,由于第一驱动部71的工作,皮带轮72将继续带着转盘461转动,同时转轴46也将继续带着定位转块2、叶轮3和压紧头53转动,卡接块441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受到第二驱动部44的作用继续向角度限制盘41运动,此时可以由滚轮442先定压在角度限制盘41的周壁上,减少摩擦,然后在角度限制盘41的转动下自然而然的使得卡接块441嵌入下一个角度限制槽411内,实现转轴46转动角度的限制,此时,卡接块441由于卡入了角度限制槽411内,转轴46无法继续周向转动,皮带轮72会自动在转盘461上打滑,防止转盘461继续被第一驱动部71带动,并且此时,叶轮3的下一个叶片32将继续正对扭角块的扭角槽661,重复上述继续下一个叶片32的扭角步骤。同理,第三个叶片32也重复上述的转角步骤和扭角步骤实现叶轮3三个叶片32的扭角工作。最后第五驱动部51复位,压紧头53松开叶轮3,工人轻松取下叶轮3,整个过程中,工人只需要进行叶轮3的取放,非常省力,加工效率也非常高。

当然,需要加工四个叶片32的叶轮3或者N个叶片32的叶轮3的时候,只需要选择相应的具有四个角度限制槽411的角度限制盘41或者N个角度限制槽411的角度限制盘41,然后调整固定块43在调整块上的相应位置就行实现对该些叶轮3的加工,通用性非常高。

上述第一驱动部71至第五驱动部51的逻辑动作,均能通过PLC的编程实现,由于此程序是本领域的现有通用技术,且不属于专利的保护壳体,故不做赘述性的公开。

另外再机架1上还设置有光栅11,防止当机器运作时,工人不小心将手伸入,而出现悲剧性事故,当光栅11检测到“有”的信号时,扭角机即停止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